平日里,和同事們私下閑聊,總會談到孩子的上學問題。中國家長的辛苦是有目共睹的。為了孩子上好一點的學校,省吃儉用攢錢買昂貴的學區房。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傾向于私立學校:私立幼兒園、私立小學、私立中學,讓孩子接受國際化教育。
當然私立學校的收費也是很美麗,拿黃島區來說,私立學校為明:小學學費3萬/年起,想要的服務越多,收費就越高,高中國際班甚至達到了10萬/年。孩子的教育是最值得投資的,可對于工薪階層的家庭來講,上私立學校這筆投資回報率到底如何呢?這不禁讓我想到,家長和學校對孩子的教育到底如何分工的問題。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寫到:“父親和母親是如同教師一樣的教育者,他們不亞于教師,是富有智慧的人類創造者,因為兒子的智慧在他還未降生到人間的時候,就從父母的根上伸展出來?!狈从^身邊焦慮是父母們,往往忽略了自身和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大影響,而把學校教育上升到無限高的位置上。就拿上私立學校而言,我認為對孩子成長的影響,遠沒有父母的影響大。父母為孩子營造的榜樣力量,建造的家風,充足的陪伴和愛,才是對孩子成長質量的決定因素。如果因為上私立學校給家庭經濟帶來較大負擔,壓縮陪伴孩子的時間,甚至因為壓力過大而在家庭中充斥焦慮煩躁的氣氛,那真是得不償失了。
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在書中寫到“對雙親來說,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偉大的文學家革命家魯迅先生說:“教育植根于愛”。偉大的文學家蒙田說:“作為一個父親,最大的樂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夠根據自己走過的路來啟發教育子女?!备改付菍W校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最好的教育,也莫過于用一生的時間同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