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1:
好好回想一下,小時候呆呆看過什么。挑選一個印象或一幅畫面寫出來。
小時候家里有水稻田,要拔秧種田。水里有一種小動物,條狀,身體柔軟像蕩漾的水波紋,但它一旦吸到你的大腿上,猶如狗皮膏藥附體,揭下來很困難。這種動物叫螞蟥,每次下水田都會被它親密擁吻,我一旦發現腿上有螞蟥吸附,就會大聲尖叫,跳著從水里出來,使勁甩動大腿,試圖通過這種甩動就可以輕松把螞蟥甩掉,每次這種努力都會失敗。螞蟥越甩抱的越緊,紋絲不動。哥哥會跑過來安撫情緒激動到失控的我,然后像個魔法師一樣,從兜里掏出一點點海鹽,灑在螞蟥身上,螞蟥就開始蠕動起來,像是中了魔咒,弓背翻滾幾下就從大腿上掉下來了,繼續在地上翻滾,似乎在求饒。哥哥再繼續加點鹽,過一會兒螞蟥就不動了。只留下大腿上螞蟥吸附的口那,緩緩留出的鮮血,還在宣告曾經鮮活的生命。
作業2:
嘗試隨時記錄,確定自己更適合手機記錄還是筆記本記錄。記錄兩天后,發一張筆記截圖或照片。
我沒有隨時記錄的習慣,所以做這個事情不太容易。從工具分析,肯定是手機記錄更合適。包括:
1.各種云筆記:印象筆記(可以用訊飛語音口述,轉文字,識別率較高)、EverMemo、有道云(可以記錄語音并自動翻譯成文字,但識別率遠不如訊飛)、為知筆記
2.便簽類app:錘子便簽、蘿卜書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