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三歲半女兒新買了溜冰鞋,第一天玩就被我拉到空曠的大廣場。她是帶著新奇的想法去的,想必只是玩一玩就丟在一邊。
廣場很多小朋友都在玩溜冰,有初學的,有很熟練的,更有花樣溜冰。她看到如此熱鬧,蹦蹦跳跳興高采烈的拉著我的手參與進來了,只是站都站不穩的她非要拉著我往前順路溜,就為了看滑輪上漂亮的閃光。
我了解她的性格,家里的玩具很多,對任何一種玩具都不可能研究透徹,只是好奇的玩一會就丟在一邊,對于簡單易學的她很感興趣,一旦遇到困難就直接放棄。
溜冰同樣,開始好奇,被我拉著溜的挺順利,后見我對她有了要求,讓她自己保持平衡往前走,于是狠狠的摔了幾跤,雖然沒哭,但是瞬間沒了興趣,鬧著要去旁邊的夜市上買玩具。
我心平氣和的說:“好吧,不過你既然對溜冰不感興趣了,那咱們先把溜冰鞋扔掉,再去買新的玩具。”
她瞬間整個人都不好了,但是又害怕我真的扔掉鞋,只好繼續站起來溜。
我放開她的手,站到她前面大概二三十米左右,讓她自己走過來找我,她小心翼翼的一邊往前走,一邊無奈的保持身體平衡,好在沒有摔跤走到我身邊,我和她都高興的抱在一起慶祝她的成功。她似乎來了勁兒,讓我再站遠一些別管她,等她自己溜到我身邊。反反復復幾次,她可以獨立保持平衡了。然而,最后一次還是不小心摔倒了,摔得并不重,她卻哭的很傷心,我知道是因為失敗。果然,她起來后好歹不肯繼續了,鬧著要回家睡覺。
再說說我小時候玩呼啦圈的事情。
跟女兒一樣,我從小熱衷于體育運動,不喜歡看書學習。呼啦圈剛剛流行起來時,我便拿來玩。剛剛買來,在腰部轉一圈都困難,沒人教,更沒有技巧。小伙伴們玩一會兒不太會,就回家吃飯去了。可是過了飯點已經一個小時,我卻還在操場轉呼啦圈。媽媽火冒三丈的來找我:“誰家孩子像你?玩的都不吃飯了?”我卻堅持不回家繼續。
那天是晚上十點多餓著肚子回家的,當然也因為貪玩沒能吃的上飯。
從此,我就是那個院里不愛學習,為了玩都不吃飯的壞孩子。
可是,小伙伴們第二天再次相約到操場玩呼啦圈時,只有我一個人可以轉著不停不掉。再到半個月以后,我就已經能夠在手腕上、脖子上、膝蓋腿部轉不停,能夠腰部轉很多個呼啦圈,甚至玩各種花樣了。后來,我還代表學校參加了演出。
我要說的是,我清楚的記得第一天玩呼啦圈時的狀態,正如我日后經常出現的狀態一樣。每次呼啦圈掉在地下時,我會更興奮,更有力,更想繼續,也就是愈挫愈勇。而小伙伴的離去后剩下我一個人的孤獨,還有媽媽的不理解甚至指責,只會讓我更固執的堅持下去,直到成功給他們看。
可以說,困難成就了當時的我。
常言道,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從溜冰可以看出,我女兒喜歡成功卻逃避失敗,喜歡被肯定卻對否定抓狂。因幾次獨立完成溜冰走路未能摔倒,讓她信心滿滿,自告奮勇要自己溜。但是一次的失敗,就讓她心煩氣躁,逃避放棄要回家。
然而,誰都知道人生之路失敗居多,不能坦然面對,不去克服困難,那就是一生的失敗。
我抱起她問:“你為什么要回家?”
她說:“困了,要睡。”
我說:“現在才八點半,你平時十點才睡。”
我又問:“是不是因為摔倒了,就不想玩了?”
她點頭。
我說:“剛才那個姐姐說她練了一個星期才學會的,你比她小,才一天就已經能保持平衡了。小朋友們都是摔很多跤才學會,你才摔了這么幾跤,已經很厲害了。”
她轉了下眼珠子說:“我摔跤也是第一名?”
(可見她挺要強處處要比別人強,但是又受不了被否定)
我說:“寶貝是摔跤不怕第一名,摔跤再起來,摔跤再起來,誰這樣的次數多誰才是第一名呢。”
慢慢的,她的情緒才緩和了下來,跟我說,明天繼續來玩。(這要是我,今晚不回家也得學會)。我同意了,努力也要有節制,才是聰明人的做法。
性格的形成天性占一多半,環境占一半。每種性格都有他的優點和缺點,對任何性格,毅力都可以培養,只是要因材施教。愈挫愈勇的性格,難以安逸;喜歡被鼓勵的性格,難以接受失敗。都需要對癥下藥思考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