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類聚,人與群分,此話具有一定的道理,看一個人的成就他身邊的朋友就能夠折射出來。
1
我來自一個普通的高中,那時候學習氛圍不太好,整個班呈現出來的狀態,渙散,以至于到了高考最后一刻。終于松了一口氣,這幫幫渣渣,上了大學就可以把他們甩掉了。但事實卻不是這樣,到了大學發現這種狀態依然存在,我沒有像渴望的那樣,到了大學遇到很優秀的人才,遇到很多學霸,可以在我迷失自己的時候,在我停滯不前的時候推我一把!
可事實上出現高中的情況太正常不過了,自己都不優秀,怎么會上的了優秀的大學呢!又怎么會有優秀的同學呢!于是我慢慢發現一種潛在的規律的,那就是,優秀的人永遠和優秀的打成一片,學渣也只能自己抱成一團。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每個人都使勁全力向前沖刺,沒有人,也沒有義務,停下腳步拉你一把,那怕是你的好朋友,你也只能拼命的往前趕,而不是別人停下來,別人只是佩服強者,而不會去同情一個弱者!
2
每次上毛概課,老師總是能提出一些問題,比如國家的一些新頒布的政策,一些熱點新聞。有好幾次上她課前,我提前預習,看了最近發生的事件,一些熱點新聞,每一次我以百分之百備戰的狀態,迎接她的提問,但是每一次她的提問,總是讓我以失敗告終,無論我怎么準備,她總會問一些我完全不知道的事件。
前兩天我在朋友圈轉發了一篇大理麗江招義工的文章,因為在這之前我有轉發一篇三亞的文章。后來有一個同學問我,你為什么老是知道這些信息?。恳婚_始我還有點懵了,對?。∥覟槭裁粗腊?!我也沒有特地去找??!我就是在朋友圈看到了隨手一轉啊。
其實這就反應了一個問題,圈子不同,呈現出來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因為我本身就愛好旅行,結交一些這方面的朋友,看到這些文章太正常不過了,不過對我那些同學來說卻不一樣,因為他沒有這方面的信息,所以覺得驚訝!
3
很多時候的名人效應不僅僅是如此,你可能會發現,無論是朋友圈,還是微博,段子,到處飄著,如:馬云語錄,俞敏洪語錄!這樣的文段!當然到底是不是他們說的,確實無從考核,但是不管是因為他們的光環還是這些文句真的有一定的水準,能夠反應出來的是,成功人士說出去的話有一定的帶動性,影響力的!
也許很多人轉發,根本就不會看內容是什么,只看到有個成功人士的標簽。但實際上卻不僅如此,我最近讀了一些名人自傳,你會發現他們的思維模式確實不一樣,視野也和普通人的不同,以及對市場的敏感程度等等!我一直在研究,他們是成功了之后才有這樣的素質,還是先有這種素質才使他們走上人生的巔峰!
其實不難理解,前期肯定學習了大量得知識,才會所成績,只要和優秀的人走在一起,分水嶺馬上就呈現出來了,和優秀的人在一起會越來越優秀,和智慧的人在一起會越來越聰明!
4
沒玩簡書之前我基本不怎么看書,直到我開始學著寫文章,才寫了幾篇我發現我寫不下去了,原因是沒有材料可寫,其實也就是肚子里沒墨水了。后來問了簡書一個伙伴,他告訴我說,想輸入文章首先要在吸取,別看別人寫的那么順暢,其實也要看很多東西的,結合自己的經歷,以及自己的感悟,才能寫出一篇好文章!當他問我有沒有看過100本書籍的時候,我知道涉及的知識面太窄了!
其實簡書也是一個圈子,說高尚一點是一個文學圈子,說普通一點是一個寫作的圈子,其實每個圈子都在不同的特點,可以帶給我們不同的知識,玩簡書你會發現,很多作者都是九零后,甚至九五后,就是這么一群年齡相仿的作者,寫出來的東西自然有很多共鳴之處,在某個程度上有思想的碰撞,呈現出來的更多是一種活力,青春的氣息,彼此成長,彼此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