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讀書的胸懷之吊古戰場文

總批:古人的好文章多不勝數,從韓愈以后,人們多批評辭藻華麗的賦文,那是因為曾經賦文被用來藻飾太平拍馬屁的太多了,從而失去了真性情。但賦文之魅力卻是真實存在的。好文章也不少,歌功頌德的司馬相如先不必說了,曹子建、賈誼、王勃這些人的篇章那是有真實干活的。至于《吊古戰場文》,估計多數人并不熟悉。但絕對的是好文章。金才子說了:人但驚其字句組練,不知其只是極寫亭長口中“常覆三軍”一句。先寫未覆時,次補寫欲覆未覆時,此寫已覆之后。還是老金眼毒,一語中的,主要是因為其心中有大局觀,以胸懷評文章,名師一言,恰如醍醐灌頂,勝于盲人摸象。學文章,應該先學其胸懷架構,觀其大略。《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寫諸葛亮讀書,說:“孔明與博陵崔州平、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與徐元直四人為密友。此四人務于精純,惟孔明獨觀其大略。嘗抱膝長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進可至刺史、郡守。’眾問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每常自比管仲、樂毅,其才不可量也”

與孔明為好友,當然是有點本事的,不然人家也看不上他是吧。但四人讀書明顯不同,其他四人“務于精純”,孔明則“觀其大略”,所以其他四人當官也不過是當個刺史什么的,最大是個省委書記就撐死了。但孔明就不同了,是可以執掌一國的。

可見讀書不一定說是記性好、悟性好,主要是要用胸懷讀,也要讀出胸懷來。至于教科書中,包括語文考試中,動不動就考某一個字的意思、考翻譯、考虛詞,實在是坐井觀天,舍本求末,要多愚蠢就有多愚蠢。凡是古文章,多讀,而觀其大略,除非專家學者,就不要鉆牛角尖,一定要完全弄出個一二三四來,虛詞知道怎么用、何處用,即便你不知道它學術的用法,但當自己寫或者讀時就知道它該在哪里,大概什么意思就行了。至于翻譯,只要自己一邊讀下去,知道意思就可以了,至于自己譯出來的水平如何,那要看各人的文字功底了,其實古文翻譯出來,不管翻譯的多好,都沒那個味道了,還是不翻譯的好。譬如《離騷》,這個可真不如不翻譯,“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怎么翻譯都不是味兒,啊,我家祖宗是當皇帝的,我爸叫伯庸。再往后,就是屈原邊哭鼻子邊抱怨,我抹著眼淚問蒼天啊,人生道路多艱難,你不愛我就罷了,為何還要找小三?額,我還是去讀原文,翻譯真的受不了。

所以讀書,最重要的就是體會思想、觀其胸懷、學習寫法(法度),這樣才可以提高自己無論是寫作上還是胸懷上的水平。

《吊古戰場文》是一篇賦文,全文幾乎全用四字詞組,一氣呵成,押韻而精煉,更重要的是寫法嚴謹曲折,步步為營,且作者懷有悲天憫人憂國憂民的情懷,思想高度凝聚,所以是難得的好文章。本處不加翻譯,只插評寫法和筆法,有興趣者可自己翻譯,或者朗誦百遍,文義自知。


吊古戰場文:

浩乎平沙無垠,敻(音,xiong,四聲,遼遠的意思)不見人。河水縈帶,群山糾紛。黯兮慘悴,風悲日曛。蓬斷草枯,凜若霜晨。鳥飛不下,獸鋌(音,ting,三聲,快跑)亡群。(此幾句先寫空場,環境宣氛圍。)亭長告余曰:“此古戰場也。嘗覆三軍;往往鬼哭,天陰則聞。”(亭長語至此。)傷心哉!秦歟?漢歟?將近代歟?(只用“傷心哉”三字承接,卻以秦、漢連問,下即緊問近代。妙!)

吾聞夫齊魏徭戍,荊韓召募。萬里奔走,連年暴(pu)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地闊天長,不知歸路。寄身鋒刃,腷臆(音,bi? yi,均四聲,郁悶的心情)誰訴?(此一段寫三軍初合未覆時,字字酸苦。)秦漢而還(還,以來的意思。),多事四夷。中州耗斁(音,du,四聲,敗壞。),無世無之。(上云“秦歟?漢歟?”,此處仍從秦、漢嗟怨而起。)古稱戎、夏,不抗王師。文教失宣,武臣用奇。奇兵有異於仁義,王道迂闊而莫為。嗚呼噫嘻!(胡可勝怨?)

吾想夫北風振漠,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野豎旄旗,川回組練。法重心駭,威尊命賤。利鏃(zu,二聲,箭頭)穿骨,驚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聲析(xi,一聲,崩裂)江河,勢崩雷電。至(此寫初戰未覆時,字字酸苦。)若窮陰凝閉,凜冽海隅,積雪沒脛,堅冰在須,鷙鳥休巢,征馬踟躕,繒纊(zēng? kuàng,繒,絲織品的總稱。纊,絲綿。古代尚無棉花,絮衣都用絲棉。)無溫,墮指裂膚。當此苦寒,天假(幫助)強胡,憑陵殺氣,以相翦屠。(加倍寫苦寒。)徑截輜重,橫攻士卒。都尉新降,將軍覆沒。尸填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無貴無賤,同為枯骨。可勝言哉!(此寫三軍正覆時也。)鼓衰兮力盡,矢竭兮弦絕,白刃交兮寶刀折,兩軍蹙兮生死決。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此重寫三軍欲覆未覆時。)鳥無聲兮山寂寂,夜正長兮風淅淅。魂魄結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冪冪。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傷心慘目,有如是耶?(此寫三軍已覆之后也。)

吾聞之:牧(牧:李牧,戰國末趙國良將,守雁門,大破匈奴的入侵,擊敗東胡,降服林胡。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靠近趙國邊境。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用趙卒,大破林胡,開地千里,遁逃匈奴。(趙。)漢傾天下,財殫力痡。任人而已,其在多乎?(漢。重怨。趙,即秦也。)周逐獫狁(xiǎn yǔn。也作“獫狁”、“葷粥”、“獯鬻”、“薰育”、“葷允”等,古代北方的少數民族,即匈奴的前身。周宣王時,狁南侵,宣王命尹吉甫統軍抗擊,逐至太原,不再窮追。二句出自《詩經·小雅·六月》:“薄伐狁,至于太原”。),北至太原,既城(筑城。)朔方,全師而還。飲至策勛,和樂且閑,穆穆棣棣,君臣之間。(嘆周。)秦起長城,竟海為關;荼毒生靈,萬里朱殷。(秦。)漢擊匈奴,雖得陰山,枕骸遍野,功不補患。(漢。再怨秦、漢。看他疊疊只怨秦、漢,即近代不言可知。言在歷史,意在當代,高手文章,即是如此。)

蒼蒼蒸(音,zheng,一聲,眾多。)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父母,作四句押韻,一解。兄弟、夫婦,各作二句押韻,亦一解。)生也何恩?殺之何咎?(以至情至理斷之,悲天憫人,既是胸懷。)其存其沒,家莫聞知。人或有言,將信將疑。悁悁心目,寢寐見之。布奠傾觴(灑酒祭奠。),哭望天涯。天地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何依?(寫其家中,字字酸苦。)必有兇年,人其流離。嗚呼噫嘻!時耶?命耶?從古如斯。(怨之至,怒之至,為嫌出于詛矣。)為之奈何?(一問。)守在四夷。(一答。忽作一問一答,文章便寂然而住。奇極!)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詩經全文及譯文 《詩經》現存詩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廟樂章,分為風、雅、頌三...
    觀茉閱讀 67,226評論 0 18
  • 《吊古戰場文》——二十四詩品讀古文之雄渾 不知何時,妻子的案頭擺了一部古文觀止。偶爾抓來信手一翻,卻被一篇當年背誦...
    一路到底孟子敬閱讀 1,384評論 0 2
  • 打個卡~這個星期就要結束咯。
    你本大王閱讀 110評論 0 0
  • 時光慢慢流淌,我們慢慢長大,稚嫩的臉龐早已被時光打磨出了歲月的棱角。十年,一生中會有多少個十年,小學同學會、初中...
    殤紫魅閱讀 235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