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記得郭敬明在《小時代》里面說:也許我們最終都會成為自己討厭的樣子,但在此之前,面對無邊黑暗,讓我與你并肩。
以前讀這些文藝的時候只會抬頭看看有沒有45度角的悲傷,然后一笑而過,假裝自己文藝過。可是后來才發現,文藝的最后還是摸不透的現實,好像我們摸不透自己怎么會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新年了,面對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種詢問,我一一反彈,微笑不做任何回答,可是后來那些小侄子小侄女坐在沙發上的時候,我也變成了七大姑八大姨,問他們期末考試怎么樣。
當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自己驚訝了一下,不知道怎么地想起了自己當初被他們詢問成績的場景。
每次都回答“還好”,因為說的太好,就變成了別人家的孩子,會很難和其他孩子玩到一起,如果不夠好,那么親戚的那些教育的大道理可能比校長每年的致辭還要煩人。
一晃,我也問出了孩子們最討厭的問題,可是真的除了學習的話題,我真的也不知道應該和他們談些什么。
時間真的是這樣,以前不懂的,以后都懂了,可是以后懂了,卻又什么都來不及了。
我記得小時候坐公交車的時候,看到爺爺奶奶上來會主動讓座,然后聽他們夸獎一句真懂事,那時候有些叔叔阿姨不讓座,還會在心里默默鄙視,覺得他們連我都不如。
可是后來上高中了,背著裝了很多書的書包,再加上坐公交的時間讓我暈暈乎乎,有一個座位簡直就是幸福。
那時候回家路上,我最害怕聽到前面“滴~老人卡”,讓座了,我自己累死,可是如果不讓,又不照顧老年人。
后來見多了車上的那些上班族睡著的樣子,我也學會了裝睡來逃避看那些爺爺奶奶。裝睡的時候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也變成了小時候心里鄙視的那些人。
可是正如自己的變化一樣,每一個討厭的人并不是一開始就這樣。
2.
小何說她剛到公司的時候,只懂得做自己的事情,認為工作做好了,升職加薪什么的就一定會有的,可是看著身邊的同事一個個地有空就給領導倒杯水,還美其名曰順便的,他們要是出去旅行,回來的手辦里同事每人一份,給領導更是精心準備。還有的人逢年過節地也要送點自己家做的土特產。
小何一直看不起他們,或者說她自己心里就是不屑于做這種事,說得好聽點就是會做人,說得難聽點就是溜須拍馬,有時候她自己還抱有小心思想著看這幫人什么時候拍到馬蹄子上。
可是在這個社會上,會說話會做人的永遠占有先機。
其實進入同一家公司,相同的職位,那么大家的能力肯定不分上下,如果真的是那種只會拍上司馬屁的人,也一定不會留得長久。
可是在一群水平差不多的人里面,上司能記住的,肯定就是那些經常幫他做事出現在他視野里的人。
別總想著電視劇里面那種踏實肯干然后一定會被發現的橋段,是有可能被發現,但是時間絕對不會像電視劇那么短。
在這樣的同事氛圍之下,小何也開始學會了時不時夸贊上司幾句。
其實她有想過自己不喜歡這個氛圍,就換一家公司,可是逃避并不能改變一切,說不定下一家公司也是這樣。并不是說這種氛圍有什么錯,只是我們都在力爭上游,都想著能夠往上攀爬,所以這就成為了我們必修的課。
3.
其實大部分我們討厭的人都是我們自己沒有辦法成為的那種人。
你討厭她在男生之間那么受歡迎,是因為你自己沒有達到她那種狀態,你討厭那些阿諛奉承的人,是因為你自己沒有辦法放下自己的尊嚴去阿諛奉承,你覺得自己清高,覺得自己不屑去靠這些東西來獲得自己想要的,那么當那些東西成為別人的囊中物的時候,你又何必不忿呢?
其實越長大,在某一個瞬間,我們就會發覺自己變了。
就像曾經喜歡碎花裙一樣,后來可能就只偏愛黑白灰。
當你去跟別人說一些很客套的關心問候的時候,腦海里是不是也出現了你曾經討厭過的那個人的樣子。
也許曾經最討厭那些在愛情面前失去尊嚴的人,但是當自己真的陷入愛情的泥沼的時候,什么尊嚴都可能忘記了。
所以,你不必為了自己成為討厭的那個人的瞬間而恐慌,人總是要變的,如果一成不變,或許早就被別人當做怪物了。
堅持自己也沒有什么錯,但是有時候“你變了”并不是分手絕交的潛臺詞,“你變了”有時候也是一種成熟,一種成長的暗示。
“你變得更有魅力了!”
“你變得更豁達了!”
“你變了,但我更喜歡你了!”
你可以改變,但是你也要知道自己為什么改變,有些改變就像是樹葉為了汲取更高的養分一樣,讓枝丫更高,但有些改變只是追隨大流,不知道自己究竟是為了什么,只是一句“大家都這樣”就成為了自己的理由。
你改變,但是你也有自己想要的堅持,你可以試著說一些好聽的話,不撒謊,不違心,只是單純因為人際交往的客套,你可以多走一些套路,但你要知道自己堅持什么。
就像艾薇兒說的一樣,“我抽煙喝酒還紋身,但我知道我是好女孩。”
首發小北(kuwoxiaob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