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月入3萬,怎么會少你一個雞蛋!”在北京,一位攤煎餅的大媽和顧客爭執時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意外走紅。還有一則新聞,“留美碩士月入4千,近半海歸稅后月入6千以下”。新聞要連著看才更有意思,兩相對比,讓很多人“情難以堪”。
很多人想想自己讀書多年,當上了“白領”,卻拿著月入3千的的工資,又看到留美碩士才月入4千,再看看攤煎餅的大媽月收入竟然是自己的10倍,真是情難以堪啊。不少人說著不上班了,去攤煎餅,但說的人多,做的人少,為什么呢?一者,攤煎餅社會地位低啊,傳統思維使然。二者,攤煎餅也是個“技術活”啊,你會“攤”嗎?“攤”得好吃嗎?對于煎餅這種“小吃”,“好吃”才是王道,你攤的煎餅不好吃,拿什么月入3萬?再者,也是最重要的,攤煎餅絕對是個“辛苦活”啊,就像新聞里說的“兩點就要起床備料,洗菜、加工、調料,準備工作要到凌晨四點半才結束,一刻也不能耽擱;7點到9點高峰期,喘息的機會都沒有;10點收攤回去,準備第二日的用料?!倍沂侨杖杖绱?,年復一年。面對如此起早貪黑、長年無休的“苦熬”,很多人望而卻步,想想自己雖收入“微薄”,但工作好歹“安逸”“體面”,還是老老實實“按部就班”吧。
“體面”“安逸”“輕松”“高薪”是很多人的職業追求,但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不存在“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的工作。想要“高薪”,必先“高辛”,不僅攤煎餅需要“高辛”的付出,所謂的“白領”想要“高薪”同樣需要“高辛”的付出,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現代社會,職業選擇要擯棄傳統思維,社會分工不同,但職業絕無高低貴賤之分?!皵偧屣灐睉{著嫻熟的手藝、辛勤的付出、良好的口碑而獲得“高薪”,理所應當,無可厚非,而且還能讓很多匆匆上學或上班的人填飽肚子,社會需求比很多“白領”大多了,這就是“攤煎餅”的價值。而讀書多,乃至國外“鍍金”的博士、碩士并不是獲得“高薪”的保證,而只是提供了一個起點,他們想獲得“高薪”同樣需要辛勤的付出,那些職場“達人”、“成功人士”無一不是在努力付出之后而成就“高薪”的。讀書,能讓我們站得更高、望得更遠,但也需要我們腳踏實地、邁步向前,原地的“安逸”只能讓我們看著別人的“高薪”而羨慕嫉妒恨。
“甩開膀子、擼起袖子、邁步向前”,“高薪”的日子終會到來。其實現在有很多高校畢業生做起了“攤煎餅”“炸油條”“蒸包子”的生意,他們沒有“拈輕怕重”,更沒有覺得這些工作“低人一等”,而經過高等教育的他們也可以學以致用,依靠“互聯網+”“大數據”等方式結合線上與線下,把“傳統小吃”做成了“現代網紅”。
社會分工不同,職業選擇不同,沒有一個人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成功的,想要人家的“高薪”,就要經歷人家的“高辛”,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天道酬勤,自古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