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從精力儲備的角度分析為什么會拖延,還有一些關于如何長期堅持一件事的建議。如果有這兩個方面的問題,也許本文會提供些靈感~~~
????? 首先考慮一個場景:
????? 周六逛了一天,晚上計劃學習PPT/英語/健身。結果...結果剛堅持了幾分鐘,就注意力不集中,心煩意亂,內心有個聲音,不斷的說到“歇歇吧,少年,我們去看電影”.......
???? 場景中反映的問題,本質在于精力不足。
???? 仔細回想了一下,當自己要認真去做一件事的時候,通常會出現兩個情況:
??? ?1. 有時間,沒有精力;
???? 2.有精力,沒有時間;
???? 分析這兩種情況,可以得到兩個結論:
??? 1.時間與精力,缺一不可。二者兼得,可成大事;
??? ?2.相對來說,第二種情況更為麻煩。通過時間管理,可以預留出時間。但精力........我怎么知道還有多少????
???? 本篇文章是在時間充足的前提下,幫助解決精力不足的問題。文中的理論知識來源于《精力管理》一書,長話短說,見下圖:
???? 精力由4個方面組成,體能精力、情感經歷、思維精力、意志力精力。
???? 然后.....還要說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舒適區”。“舒適區”就是當你要學習、健身的時候,內心的那個呼喚你“歇歇吧”的聲音。
???? 《精力管理》中最基本的理論,就是保持精力收支平衡。簡單來說,就是做任何事都會消耗精力(包括思考)。如果當前精力不足,你又想做另一件事,那首先要想辦法恢復精力。下面進行說明,會盡量說一些指標,讓大家能實實在在感受到這幾種精力的存在。
體能精力
????? 俗語說的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體能精力是所有精力的基礎,影響著情緒、思維和意志力精力。舉個例子:
饑餓或生病的時候,情緒不會是樂觀的,至少不會是高興的。注意力會變得不夠集中,個人意志也會下降。
????? 那么.......體能精力如何恢復?? 答:有4個方面。
飲食與呼吸
?????? 生理學角度看,血糖+氧氣化學反應,產生精力。全麥食物、蛋白質以及低糖水果,能夠緩慢釋放糖分,為身體提供持久高效的精力。其他食物精力轉換效率低,提供的能量不夠豐富。一想到這.....Oh....我的蛋撻...我的慕斯蛋糕...傷心...
?????? 呼吸帶來充足的氧氣參與血糖的化學反應,深度、平靜、有節奏的呼吸會激發精力和專注。有一些對應的呼吸方法,例如書中提到:三次一組吸氣,六次一組呼氣的方式。
運動
?????? 關于為什么運動會對精力有影響,書中并沒有提到。不過,根據自己的經歷,運動的作用很奇妙。有的時候,原本很煩躁、很勞累,但sport后,注意力突然變得集中了,心情也平復了,一下子杠杠的。
?????? 通常來說,一周要至少進行一次心肺呼吸鍛煉,一次力量鍛煉。并且,運動對體能精力的影響不會立竿見影,通常需要堅持一段時間才會有效。
睡眠
?????? 睡眠的作用這里不再敘述,只需注意一點:能不上夜班,就不上夜班,每晚7到8個小時的睡眠是身體必須的。推薦的APP:小睡眠。
情感精力
??????? 情感似乎不能創造精力,但卻能夠決定精力的使用方式。什么意思?
??????? 正面的情感如自信、積極、喜悅,能夠讓我們在使用精力時,更加專注、效率更高。而負面的情緒,如恐懼、沮喪、悲傷會導致生理紊亂,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精力會消耗在這些方面,留給“正事”的精力就不夠了。
??????? 根據收支平衡的原則,當感覺自己正處于負面情緒時,為避免精力大量消耗,要想辦法引導出正面情感。所有能帶來享受、滿足和安全感的活動都能激發出正面情感,根據人的興趣不同,活動可能是聽音樂會、跳舞、唱歌等。
思維精力
??????? 衡量思維精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專注度。當你發現注意力不能集中,煩躁的時候,很可能是思維精力不夠。根據收支平衡的原則,此時,明智的方法不是咬牙堅持,而是想辦法恢復思維精力。恢復方法有:
??????? 1.放空大腦(大腦放松)
?????? ?聽音樂、冥想、靜靜的躺一會、彈奏樂器、畫畫等。能夠使用的APP如“新潮減壓”、還有一些白噪聲的APP。
????????2.運動
??????? 運動后思維為什么變得專注了?這個.......其實我也不知道。
意志力精力
??????? 關于意志力精力嘛.....很難找到讓人切切實實感受到的指標。書中更多強調出目標的重要作用:? “嚴重的目標缺失感,阻礙前進的方向,抹滅激情,讓人轉入生存模式,只能滿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 做一件事,一定要有能夠說服自己的目標。這個目標來源于價值觀、責任感、使命感。在我理解,意志力的作用在于:
??????? a.當你精力充足的時候,目標感提醒你抓緊時間,逐步完成你的目標;
??????? b.當你精力不足、你又不想補充的時候,意志力能夠幫你再堅持一段時間。
??????? 接下來是這部分的總結,即思維導圖。
舒適區和四種精力的關系
????????舒適區并非是什么不好的東西。生理上講,身體要保持穩定的心跳、血壓、體溫等來適應環境。但從另一方面,舒適區又成了不思進取、拖延、浪費時間的原因之一。
??????? 有的書認為,如果不是真心喜愛(真愛),學習是反人類本性的事。舒適區會時刻勸導你不要那么上進。即便是你的目標感很強、意志力很強,他都會存在。那么,如果不是很喜歡一件事,但又必須堅持做完,如何對待舒適區?
???????? 以下只是我自己的總結,并不是書中的內容,可能不夠完善。
??????? a.當你的四種精力都是充足的時候,最有可能克服舒適區,“強迫”自己堅持學英語、健身、PPT等;
????????b.當你四種精力中的任何一種不足時,你都有可能被舒適區說服,然后最終拖延、浪費時間......
??????? 所以,堅持一件事,你要保持四種精力是充足的。長期堅持一件事,就要長期保持四種精力充足(想想就累,真的不容易)
??????? 但是,對于長期堅持這件事........不要灰心,看下文!!!
習慣和精力的關系
?????? 17年,我在喜馬拉雅上參加了戰隼老師的《無需意志力的習慣養成法-100天行動》課程。聽課后,進行實戰,到現在已經堅持151天(學英語)。
?????? 這150天,特別是前60天,感覺有些費力。這段時間,差不多每天都要和舒適區“過過招”。每天都會不由自主不想做,然后苦(威)口(逼)婆(利)心(誘)的把自己教育一頓。但是......
?????? 大概到第70、80天的時候,感覺就“麻木”了,每次要學英語的時候,會閃過一個念頭(不想學)。但也就是閃過一下,然后自己就“干活“去了。所以————
?????? 形成習慣,能夠大幅減少精力的消耗。長期堅持一件不太喜歡的事,在初期,情緒不能保證是積極的,被迫是常有的事。注意力精力隨著時間不斷消耗,最終煩躁甚至惱怒。意志力精力能夠使用幾次,但是要每天都使用.....不太可能。
?????? 但是,一旦形成了習慣,事情就和刷牙洗臉類似,好像是本能的反應。做事情的時候,情緒的影響就很小。不帶情緒,你只需要體能充足、注意力集中就ok了。
?????? 實際上,自我感覺,情緒才是最重要的因素。負面的情緒,特別是煩躁,會大量消耗人的精力。此時再匹配上“舒適區”,簡直就是“黃金搭檔”,事情基本就做不下去了......引導、控制情緒很重要。
Tip:
?????? 關于精力,需要強調一點。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因為,因為睡眠是人類最主要的精力恢復來源。形象一點的說法就是,充足的睡眠,能讓你的精力達到60分及格線。聽音樂、冥想、白噪音等,這些能夠讓你在60分的基礎上達到80分。但,如果沒有60分的基礎,你仍然是不及格的。
????? One more thing,白噪音、放松類APP不建議每天使用。原因?? 很簡單。一個人如果稍微一感冒,就吃藥。時間長了,就會產生抗藥性,這類藥就不起作用了。同樣的道理,為了防止出現類似的情況,不妨將規律作息作為主要恢復精力的手段,將白噪聲、放松類APP等工具作為備用手段。
精力恢復方法匯總:
飲食:全麥食物、蛋白質以及低糖水果,可以在早上10點、下午16點加餐(水果、酸奶、堅果等)
放松類活動:Music、冥想、瑜伽、畫畫等
運動類活動
調整呼吸:三次一組吸氣,六次一組呼氣
APP:新潮減壓、小睡眠、Keep、白噪音類
參考書籍:
《精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