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霧天氣,二三十米外的高樓,被掩沒了棱角,柔和許多。
值班的間隙,我常常會眺望對面的大樓。那是政府大樓旁的一個房地產,米黃和朱紅相間的顏色,看著不顯舊。遠眺,一個是為了緩解眼睛的疲勞,另一個則是因為工作太過枯燥,需添加些綠意。
外面的馬路上,開過一輛混凝土攪拌機車,轟隆隆的聲音,震得路人不敢靠近。我們通常把這種巨大車型,叫做大車。
在每一個正在發展,快速發展,大興土木的城市,大車川流不息。有拉石材的紅色泥頭車,還有像上面那個白色混凝土機車,也有政府要降塵定點安排的灑水車。
城市的交警在下班高峰時間,通常會在主要路口把關,嚴查大車,每到節日,如中秋,如春節,交警執勤安排得更加密集。我認為有兩個方面原因,一個自然是因為有很多大車及大車司機,在證件不全的情況下都上路,嚴重影響人們的生命安全。另一個可能和績效有點關系,當然這個不懂是不是道聽途說,就像我們以為所有的公務員都是喝茶看報紙,所有的醫生都是收紅包看病一樣。社會中有一種過于病態的看法,就是認為別人都是壞的,有灰色收入的,自己都是窮好窮好的,因為沒有所謂灰色收入,所以錢少,所以是好人。
其實我是希望有交警指揮交通的,這時候,密密麻麻的摩托車大軍因為懼怕交警的處罰,不會竄到機動車道,而是老老實實地走綠化帶間的非機動車道。遠遠看到交警在的時候,機動車司機的表現也會好很多,過路口,不太敢踩著黃燈加油門,變道也會小心謹慎得多。他們像一把標尺,讓人們對看不見的法律有所敬畏。
每年城市里因為車禍死去的人們不勝其數,開了車以后我才知道,四輪車有個保險,就是被撞的人得到保險公司賠償的錢數,你買得越多賠得越多,受害人和保險公司接觸,得到了心理數額的賠償,自然會少鬧一點。很多機動車司機買了這個險有恃無恐,撞人都不怕。
這一點是我非常害怕的,我老媽騎電動車的時候很不小心,她騎得很慢,但總是會歪歪扭扭地越過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之間的界限,有時候還看不清紅綠燈,在紅燈來的時候居然還慢悠悠地闖過去。我在她身后看得心驚膽戰,責備她,她笑嘻嘻的答應著,下次就會忘記。人老了,不敢苛責她太多,她現在經常像小孩一般耍賴,要我們哄著她,呵著她。
城市發展得太快,城市道路變化也太快,有些設計還異常的不合理,我身邊的老人們大多只會坐公交上路,公交難等,學會了騎現在最方便的電動車,但是面對川流不息的交通,時常會擔心他們來不及反應,傷了自己。不能苛求老人,所以只能期望,外在的生活環境,交通秩序,會好一點,起碼讓老人和小朋友這些行動力比較弱的群體,都能夠走得安心一點,放心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