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需求文檔,他起身關上電腦,走進廚房用鈍了的菜刀為自己切了磚頭大小的切糕。
中國的產品經理更偏愛拉上窗簾,借著手機屏幕前的亮光,在黑暗中享受這獨特的美食。這是現代工業給一天辛苦勞作的人最好的饋贈。想到明天可以把這個需求扔給開發,他額外加了一個茶葉蛋。
南方一帶出身的產品經理雖然在京城多年,但仍口味清淡,他們往往不喜歡吃切糕上的葡萄干,由眼眶自然淌下的熱淚補充恰當的鹽分。他們相信,用這種方式,能夠抹平天天左手切糕右手茶葉蛋而帶來的大部分憂傷…
小瑞的父親在年輕的時候也是從爺爺手里接收了祖傳的需求文檔,不過令人驚訝的是,到了小瑞這一代,很多東西都遺失了,但是產品經理被罵的風俗保存的是如此的完整。
就在24小時之前,最新的需求從領導的電話聲中傳來,為了得到這份自然的饋贈,產品經理開機、思考、原型圖、需求文檔,三番四次的修改換來這難得的收筆時刻。
產品經理知道,需求的保鮮期只有短短的一兩天,產品經理要以最快的速度對需求,業務進行快速梳理,精致的加工,任何一個需求都可能在24小時之后失去原本的活力,變成一文不值的垃圾創意。
不管是否情愿,老板總在催促我們邁步向前。產品經理梳理需求,畫原型圖,寫需求文檔,與開發共枕,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產品經理,從領導的一句話到老板的老板的靈光一現,從銷售的一個單子到客戶的一個抱怨,產品經理和需求人員的匆匆腳步從來不曾停歇。行走在產品的歷程,收集需求,分析需求,確定方案,進入開發,這是IT公司秉承多年的傳統啊。
這是巨變的時代,產品經理和需求人員比任何時候罵的都慘。無論他們設計的產品如何,總有一種記憶,以其獨特的方式提醒我們,明天又要被程序猿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