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里,費盡周折把家搬到了一個遠離城市的小鎮上,開始的時候有些不太適應。這里沒有便捷的公共交通,沒有琳瑯滿目的超市和商場,沒有行色匆匆的行人,有的只有吵鬧的知了以及坑坑洼洼的小土路,乍一開始真的不習慣這里的生活,總覺得買東西不太方便。后來才發現真正不方便的是住的小區竟然沒有移動的網絡,開始的三天手機一點網都沒有,這帶給了我一些清凈,但不一些時候就迎來了一陣陣的焦慮感,總覺得我與整個世界隔絕了。朋友通過微信找我怎么辦?朋友圈發生了什么新鮮的事?種種焦慮感讓我不得安寧。
后來想辦法借了張聯通卡,再后來通過朋友買了兩張電信卡,每張卡每個月大約5G流量,乍一聽是挺多的,但誰知現在的手機應用耗流量實在多的讓心滴血,往往不到月底流量就告急了。慢慢的就適應了這種靠手機流量上網的生活。反過來想想好像沒了WI-FI也沒有那么苦,恰恰相反,生活發生了一些不經意的變化。
在WI-FI隨便用的時候,每當我打開騰訊視頻,就會被各種電影以及電視劇的海報所吸引,往往開始想著看部美劇,到最后花了半小時找電影和電視劇卻找不到自己想看的。浪費了大把大把的時間,而自己當初想看的視頻卻沒看成,這種情況在之前發生過無數次,也讓我傷透了腦筋。當打開應用的時候,腦海中呈現的想法是反正現在用著WI-FI不看白不看,總有種免費的意念在擾亂大腦的理性思考。不知不覺的,就被這些瑣碎而又對自己沒什么用的東西帶跑偏了。
而現在,沒有了免費的WI-FI,仿佛所有的視頻和網頁都變得昂貴起來,不得不勒緊褲腰帶節省流量。于是這種思考就引發了一些列節省流量的行為。關閉了除微信以外所有應用都通知推送,以前總是逛的挺嗨的淘寶現在不敢點開了,視頻類應用更是成了擺設。那想看美劇了怎么辦呢?想辦法去有WI-FI的地方下載整部美劇下來,抽空就看。由于網絡成了一個極其奢侈的物品,所以潛意識里要求自己沒事不能打開手機,于是給自己制定的每天的任務,每周的任務,完成的比率極大的提升,每天都有一種成就感。從五月中旬開始到現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楊泰鵬的葡語課本自學了30課,目前正在進行一輪復習。千聊英語課程也已經更新5課(直播間:聊聊英語那些事),第一本定投書籍看完了,并且利用2個周的時間將開車技術打磨的上路沒問題的程度,開始了李笑來的專欄每天留言300字的持續行動,并且已經堅持一個多禮拜。
這些實實在在的改變都是沒有WI-FI給我帶來的紅利,我不得不感謝這段時間,一件仿佛看起來不妙的事情,實則讓我的效率大大提升。這件事情讓我開始反思我們網絡免費化的時代,我們究竟丟失了什么?為什么我們常常會被看似能夠提升我們生活品質和效率的網絡所束縛,實際上卻在降低我們的效率。反思下我們每天上網、逛淘寶、刷新聞的時間,這里推薦用a time logger記錄下自己的時間消耗,我們寶貴的時間都去了哪里?為什么昨天做的計劃今天總會完不成?我想免費的WI-FI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還偷偷將我們寶貴的注意力也偷走了。
這個問題我們值得去思考。我的方法論就是適當脫離網絡世界實際往往能提升效率。如何做到適當,取決于每個人的不同情況。對我來講,現在不看網絡劇、不上淘寶、不刷無用新聞對我沒有任何殺傷力。我甚至好多天都不看微信朋友圈,這也是我很少出現在朋友的評論區的原因。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更確切地講我們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過多的信息會偷走大量的注意力,讓我們關掉不必呀的應用軟件,將注意力放在更佳重要的事情上,我覺得是最好不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