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

這不是我第一次接觸政治題材的小說,卻是第一次因為壓抑中斷幾次,然后重新呼吸才有勇氣讀下去的書。追風箏的人,是一部跟現實血肉相連的著作,誰也不能忽視,也不能逃避。

作為土生土有的普什圖人,阿米爾跟他的父親曾經過著無比光榮的貴族生活,有最忠實的仆人阿里,有最仗義的小伙伴哈桑,還有最懂他們的朋友拉辛汗。光明磊落的父親跟仆人的妻子生了私生子卻不敢認,阿米爾由于自己的懦弱,親眼目睹哈桑被侵害卻沒有挺身而出,兩父子帶著罪惡,帶著懺悔生活著,阿富汗爆發戰爭后,父子為了逃避戰亂而逃到美國,為了懺悔當年的罪行,這對父子在救贖的過程中,給了我們無數的感動,罪行導致的善行,成為了最好的救贖。

阿米爾,童年是個懦弱自私的人,明明知道哈桑是世界上對他最好的人,卻時刻捉弄他看不起他,從心底害怕他分享自己的父愛,為了躲避心里的罪惡,最終用栽贓陷害的方式逼走了巴桑。雖然他童年所做的一切,都是讓人不齒的,可是童年時代,作為高高在上的貴族公子,誰又不自私呢?成年后,他知道了父親的真相,他選擇從謊言中解脫,為了救出巴桑的兒子而差點喪命。

巴桑,這個我從頭至尾最愛的人物,甚至此刻都能為他感到心痛,他象征著一切的美好,所有人都愛他,可是所有人都虧欠了他,至死他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份,至死他都在捍衛自己忠誠的家族。理智告訴我,這是一個怒其不爭的人,可是誰又忍心指責他?他只是阿富汗從帝制走向民主的犧牲品。或者說,他所接受到的教育,他從小熏染的文化,已經把他塑造了可以成為的最好的人了。

為你,千千萬萬遍,曾經巴桑對著阿米爾大聲喊出這句話,歲月輪回,在美國,阿米爾獲得救贖后,對著巴桑的兒子說了同一句話。從此,阿米爾的人生仿佛獲得了圓滿,可是逝去的再也回不來了,父親跟巴桑真真切切的離他遠去了。就像童年中的阿富汗,美麗的喀布爾,也一去不復返了。完成了自己救贖,驅走了內心的罪惡,可是他無力改變自己的國家,小時候的家鄉郁郁蔥蔥繁花似錦,如今卻是滿目蒼夷,有國人跟他說,你可以寫寫阿富汗,讓全世界知道我們的情況?。

主人公其實就是胡塞尼的化身,愛國有許多種方式,作為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選擇了文字救國,如同我們從小學到的魯迅棄醫從文,不可忽視的筆桿子力量,讓全世界更多的人開始關注阿富汗,這個全球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一個戰爭連年不斷只有兒童沒有童年的國家。即使是一個縮影,可是放到全球,震撼不亞于子彈炸藥。

巴桑的兒子索拉博,他的童年的遭遇,就是現在阿富汗的孩子正在遭受的,饑餓寒冷性侵抑郁,不停歇的槍聲,街上荷槍實彈的士兵,試想,誰不心疼??放風箏的人,這部小說一問世就掀起驚濤駭浪,是因為在阿米爾父子的救贖中,每一個階段都經歷著阿富汗的變化,都牽扯著讀者的心。戰爭,它到底讓人失去了多少?還有多少可以失去?一個只擁有三千萬人口不到的國家,它這四十年經歷了太多,它已經無法靠自己拯救了,它需要關注,它需要幫助。

希望索拉博從此可以敞開心懷追逐風箏,希望阿富汗盡快可以結束戰亂讓人們過上安定生活?。即使你無力給予它幸福,也請不要傷害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