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靜的時候是不是特別明白自己最想要什么。
內心最深處的那些情緒也總在夜半闌珊時分,靜得快聽得見自己心跳的時刻才能聽到自己的心聲。
就像從前總喜歡聽夜的靜謐,聽風徐徐吹過。
迎風奔跑像在飛翔。暗下決心,再向前走。
如果什么也不想,且當作心態俱佳,絲毫不焦慮,不盲從。
其實,卻一直是那個止步不前、無能為力的自己。
快忘了自己到底要什么。
他們說,當你不確定自己想要什么,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時候,就看看那些你欣賞和欽佩的人的特質。
比如,他又有才華,又能接地氣地表達自己。不裝不作。幽默風趣,又有真才實干,樂于分享,廣交朋友。愛讀書,知識廣博,看問題深入有見地。 還謙遜,向來尊重別人。
再比如,她勇敢堅毅,陽光開朗,敢闖敢為,向來瀟灑,真實不造作,想要什么就去爭取,無畏無懼。
想靠齊這樣的人,卻常常淹沒在塵世的諸多細碎瑣事里。
現實卻是,我們常常不是被別人打敗,而是輸給了自己。
因為他們不光優秀,還比自己努力得多。
好友推薦給我一本書《沒有夢想,何必遠方》,還說要買紙質版送給我。我說要畢業了,東西好多,以后再買給我吧。
那天晚睡前說看一會再睡覺,結果就看完了能看的所有內容。
看慣了很多人寫自己的努力史奮斗史,不再會被輕易打動。因為沒人能給你指一條明路,路向來都要自己去走。能收獲的,頂多是吸取些其中的營養、經驗、教訓,給自己多一些鼓舞和堅持的勇氣,僅此而已。剩下的你的人生,全都在你自己。
這本書就好像又催生了我內心對于夢想的渴望。雖然,我不輕易去提這詞,不是怕別人恥笑,而是唯恐自己沒有那樣的堅持和努力,配不上它。
也分享給你這本《沒有夢想,何必遠方》,以及我的讀書筆記:
“你是否身在異鄉,別人的城市燈火輝煌;你拒絕平庸尋常,故鄉的安逸卻讓你忘了飛翔。
落寞時,請記得:青春不是眼前的茍且,還有夢想和遠方。
2007年,酷愛寫作、風頭無倆的80后作家易術對外宣布封筆,出人意外。
沉寂的六年,他選擇了一條異常艱辛的創業之路,創建福星傳媒,在另一個戰場上成功開疆辟土。
2013年,他再度提筆,1月,他發布一條《赤子》的長微博,引發12萬次轉發。7月成稿,創下編審0修改記錄,編輯數度落淚。
9月,《沒有夢想,何必遠方》溫暖上市,這是一個異鄉青年的逐夢十年,它勵志、它熱血,它有你我共同的青春記憶和追夢情懷,喚醒你我淹沒在庸碌生活里的夢想。
附贈作者獨家對話蔡康永,蔣方舟,姬十三,燕公子等百位精英的夢想答卷。關于夢想,他一個人問所有人。蔡康永、蔣方舟、楊千嬅、吳曉波向你誠意推薦《沒有夢想,何必遠方》。作者:易術
自序·赤子
“我非常喜歡三十歲的感覺,又有成熟度,又有原本童心的那個部分,發現真的看懂了很多事情,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不會像二十歲出頭那么悲憤,很多事情看得那么嚴重。因為到了三十歲,不會再試圖糾正自己。你跟自己和解,然后真正地愛自己。”
這段話來自范曉萱,無論是劉同的《你的孤獨,雖敗猶榮》,還是心理學上青音一直提倡的“學習愛,做更好的自己”都是這個道理。只是,不經歷悲憤、幼稚、超認真以為一件小事就是一生的千帆過盡,哪來看遍世事后的洞明呢?
“你想去遠方,就要離開你現在站著的地方。”
還記得高中時寫過一篇文章,提到遠方。如今算是來了遠方,卻仍沒有覺得找到了自己。
那些寫過的文字都還在嗎,后來呢?
生活如此瑣碎,時間如此干脆。
青春依舊美好,夢想依舊閃亮。
誰躲進了你的心房,許你一段美好時光,誰又為你低吟淺唱。
你曾怎樣迷茫,又如何憂傷惆悵或是斗志昂揚,
你的青春,夢想和渴望,你都將它如何安放?
我該怎樣告訴你,我們離夢想很近。
當遙遠的北國不再寒冷,
當枯樹結滿鵝黃的新芽,當寂靜的人海有你的身影。
請相信,天若還沒有亮,那是太陽在路上。
你并沒有去遠方,你也不是在流浪。
改變,從現在做起。
是的,大概“不知所措的時候,所有的改變都是對的。”
那些年,我們一起混過的日子
“最理想的妥協,應該是有一份能讓你更有激情的工作作為事業與經濟來源,但并不妨礙保留一份熱忱給寫作啊。我贊同你的文學理想,甚至佩服你的勇氣,但能脫離社交,像李碧華那樣離群索居的優秀作家又有幾個?”
這也是我的熱忱,也僅僅是留在內心的妥協。
“只有見過對方最糟的時候,才有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見到彼此最好的時候。”摯友往往如此。
生命有一種絕對
“世上最笨的新人,多敗在三:計較代價,恃才自傲,以及與公司對立。斤斤計較,視野會變得狹隘,最終得到的往往少于你計較的那些,若卸下這包袱,才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恃才自傲的人,容易在內心夸大自己的才能,讓人產生疏離感,失了人心;與公司對立的人是最愚昧的,進入集體,要放輕松,對各位抱以充分的信任,若自己都不承認是團隊的一員,又憑什么要求他人待你如親人呢,要知道,有時候在領導心中的位置,也就是一念之間啊。”
學學怎么當新人吧。
“越焦躁和期待,往往越不會到來,而越心靜無念,便越能得到想要的結果。把目標瞄準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與生活上,放松心態、精進努力,做你該做的,不要過分惦記。所謂無念并不是心里毫無念想,而是有念想但不駐留。”
一直覺得普遍存在的弊病是迷茫、焦躁和浮躁。總渴望一蹴而就,卻從來沒有這一回事。那就把目標瞄準在想要的理想人格與生活上,放松心態、精進努力,有念想但不駐留吧。
人生海海
“工作不是為任何其他人,我所做的一切,最終的價值都屬于自己。在任何一個工作環境,若把自己的崗位當作為自身增值,創造的效果一定會更顯著。見過很多loser,抱怨工作艱難,認為自己在為一份不甚滿意的薪水去為老板創造財富,其實這便是他們成為loser的原因之一。我很幸運明白這些道理,讓我不但與團隊相處愉快,也能創造佳績。說是為節目組做出貢獻,實際上這又何嘗不是為我的履歷與口碑加分呢?這所謂的佳績,于電視臺而言,只是過眼云煙,但賦予我的價值,是可以享用一生的啊!”
不想成為loser,那就為自己努力,努力去創造價值。
北京夜未央
“大家各為其主,開心即可,若能為他們賺足稿酬,也算我功德無量,如此大版面刊登我的照片,倒是省了我的廣告費。這話我始終銘記在心,成為面對流言的武器。”
這是易術為蕭嗇抱不平時,她說的話。面對流言,竟有人能做到如此大度!
“常聽到有人說,步入社會,知己寥寥。不以為然,認為這些話都是極其狹隘的。我覺得只要真心待人,緣分到了,隨時可以遇見和你相知相惜的朋友。”
完全贊同,社會也不是處處人心險惡,也總有人真心相待。
“我錯誤的倔強在于,常常偏激地把任何一個決定當成一輩子的事。那就做嘛,我那么清高,無非是擔心他人的議論,覺得我大小算個文化人,怎么去做了侍候藝人的事。其實,哪有人在意我在做什么啊,偌大的北京,大家各自忙碌,管得著自己就謝天謝地了。”
“無論我們做什么,歸根結底就是一碗飯而已,不必倔強地把它看得太沉重,這樣才能最大可能地獲得你想要的回報。”
所以,我總相信來日方長。
“人生就是一個取舍的過程。你放棄老家的優越安逸,就得接受北漂的疲于奔命;你放棄上班族朝九晚五的穩定感,就得接受自由自在的不確定;你放棄循規蹈矩的命運節奏,就得接受生活壓力給你帶來的挑戰;你想站在原地,就得放棄別處的風景;你想去遠方,就要離開你現在站著的地方。總之,你放棄甲,就得接受乙,但那不也是因為乙有更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你嗎?比如,疲于奔命練就的強大內心,不確定帶來的驚喜,挑戰讓你變得獨當一面,等等等等。這些那些,都是你被保護、被豢養所謀求不到的財富。對了,還有錢。”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取舍的過程,因此得失相倚,焉知非福?選擇你更想要更在乎的,也就得坦然接受失去其他美好。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人越成長,越會去思考人生的意義。所以,當我有了足夠生存的錢,買了房,卻更不快樂了。因為,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發現,原來我并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么。當然我是渴望成功的。夢中竭盡全力攀巖,爬到最高點,然后得到一個獎杯,獎杯上寫的什么卻恍惚不清。是不是每個成功者都會帶著一點悲壯的意味呢?”
活一輩子就有一輩子的茫茫然。每個階段都要面對各種林林總總的情景狀況。除了坦然,面對,瀟灑,勇敢,又能如何呢?
“他說,人這一輩子,越長大越要做減法,你的頭銜、你的熱愛、你的追求、你的優點、你的朋友,越少越好。太復雜的人,一定不如單純簡潔的人容易成功。你知道嗎?很多事業上讓人側目的強者,約人談事,往往就點一杯白水。那些看著菜單眼花繚亂不知作何選擇的人,最后都淪為了loser。很打動我,卻又沒完全懂。他繼續說,命運就在那里,你選擇什么,它便回饋你什么,絕對公平。”
命運就在那里,你選擇什么,它便回饋你什么,絕對公平。
“依舊奔波,苦不堪言,做著那根越來越有彈性的橡皮筋。每月順利還著房貸,過年時還能拿出紅包給小孩哄搶,朋友聚會敢于搶著埋單。收起一些夢想可以換來手頭的闊綽,想想也還是劃算的。但那夢想就像一根弦,哪天我事業有成,環游世界蓄積新的激情,會再去撥動它吧。”
“我們走過的路,都是必經之路。而每條路,都可以是金光大道。”
“很多人問我,這是勵志感人的故事,為什么不宣揚一下。可我想,這是我的私事啊,不想消費這些經歷去感動別人,我沒有那個義務去激勵他人。更何況,我不覺得苦,除了過年形單影只,沒有其他區別,何必讓我站出來說家事,像個演員。畢業后,她選擇另一種人生,婉拒學校安排的教書育人的工作,考進電視臺,又跟我來了北京。”
同行的故事。喜歡她的這股勁和與眾不同。
富士山的距離
香港詞人林夕說:其實,你喜歡一個人,就像喜歡富士山。你可以看到它,但是不能搬走它。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移動一座富士山呢?答案是,你自己走過去。愛情也是如此,逛過就已經足夠。逛過就已經足夠,只是,會痛很久很久。
夢想
“所謂夢想,其實就是一個又一個瑣事,是你永遠不會愿意去主動提及的痛,是你低調前行時內心被暗藏被保護的最柔軟的弦。”
少年不賤
“現在的人,總愛用金錢來衡量價值,好像賺多少錢被人知道,出多少名享受掌聲,才算所謂的成功,否則便是失敗與虛度。而且,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迷失。實際上,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洋洋在華誼時,周而復始,疲于奔命,忙起來不著家,每天坐著班車從小紅門到機場,橫貫整個北京城。她情商很高,懂得如何計算人生,不肯為了工作損失生活的質量,于是決定放棄穩定又風光的工作,去幫助自主創業的前領導。新工作只用soho在家,她有更多時間去逛南鑼鼓巷,跳健身操,還能接到一些零散卻毫無壓力……”
冷暖自知。
“我問他,開公司難嗎?他沉思一下,說得很實在:不難,也難。不難在于,所付出的心血汗水,都是為了自己,因而苦不覺得苦,累也不覺得累;難在于,咱們都是沒有退路的人,告老還鄉不可能,再去打工掙薪水也不可能,于是上了這艘船,即使沒有有力的船槳,用手也得劃到目的地。聽起來很悲壯吧,這是真的。很多人覺得我逍遙快活,只有我自己知道,創業這條路,哪來的逍遙,又怎么可能快活,只能一條血路殺向前,沒得選。所以我破釜沉舟,相信會有靠岸的一天。”
創業這條路,都是為了自己,也就無所謂苦和累,壯志滿滿。
“創業,規矩地做著乙方。賺錢,就得學著放下驕傲與倔強。”
停車暫借問
“也許所有的成長都是如此,積累到一個階段,便渴望改變,變得更強大。不為虛榮,只是想要更溫暖的安全感。”
“一直以來,相信一點,那便是勉強的事情一定充滿隱患,戀愛如此,工作亦然。好的工作拍檔是一拍即合的,蕭薔那么為難與糾結,即便答應我,一定也無法做到盡善盡美,反而讓雙方都尷尬收場。想了想,竟然有種后怕的感覺,樣片對于我們而言太重要,不能賭,因為除了成功,不能允許有另一種結果。蕭薔主持,便是一個結局未知的賭。”
“所有的選擇必須同時有兩個以上選項,這是我學到的一點,太過依賴某一個人或一個機構,會讓你變得手忙腳亂。”
“這些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和你相遇;有的和你交心,有的讓你怨恨,有的就像小天,只是開著車路過你,下車熱情打了個招呼,問個路,然后便上車,去往屬于他的方向。你會為問路的過客難過嗎?也許會,但那又能怎樣,他已經踩著油門,駛上美好的旅途,將一切置之腦后了。我們不必苦惱什么,只要瀟灑說再見即可。”
那么多人和你相遇,不見得都是歸人,過客也好,何須苦惱。
“遇到更多的人和事,相比小天的辜負,有些卻是更嚴重的背叛與傷害。對于我和粟智,需要有更成熟的情商來面對。也逐漸意識到,我們常常斥責一些人的辜負、背叛和傷害,卻從未意識到這僅僅是我們主觀的臆斷。事實上,我們也在自己制訂的另一個標準里辜負、背叛和傷害著其他人,只是幾乎所有人對待自己都會無條件寬容,對待別人卻有另一套更嚴格的準則。自私的我們會過濾掉自己的錯,然后原諒,最后忘記,就像我們從來都沒有錯過一樣。粟智說,你換個角度,如果我們夠好,小天也會愿意跟我們一起,對吧。他有更高的理想,這并沒有錯。我點點頭,沒錯,只怪我們還不夠好。所有的委屈,都來自你不夠強大。我還要學習更多。”
太多主觀的臆斷來自于一廂情愿的自以為是。
所有的委屈,都來自你不夠強大。
唯有讓自己更強大,才值得別人停靠。
這一生來日方長,唯有坦蕩瀟灑進取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