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生活的小伙伴們應該比較熟悉EZZY這家汽車公司,其共享寶馬i3和奧迪A3,極其辣眼睛,據說用戶每月只要交一定金額的會員費,就可以根據特定的會員等級使用共享豪車。
最近,有媒體報道這家EZZY這公司,因資金斷裂已經破產倒閉。縱觀共享經濟市場上的共享單車,黃的黃倒的倒。許多人聯想到前段時間,爆紅一時的共享雨傘,因前期運營問題,導致許多人并不看好共享雨傘,負面輿論頻頻爆出。有媒體預言:共享經濟風口一過,豬都會掉下來。
共享經濟風口一過,豬真的會掉下來嗎?‘有把傘’小編對此表示質疑。為什么在很多人都不看好共享經濟的時候,‘馬爸爸’的‘共享房子’戰略,再一次登上各大頭條刷屏了呢?可見共享經濟的風口并未過時,在‘有把傘’小編看來,導致許多共享產品倒閉的真正原因是:創新能力不足,管理不善。
近些年,據‘有把傘’小編觀察,中國小企業有一個很大的通病:自主研發能力弱,創新意識差,而其模仿能力超群。只要某款新品受到用戶的喜愛,不出3個月,這款產品就會爛大街。而有些企業竟還以他們這種驚人的模仿能力引以為豪。
就拿共享單車為例,目前共享單車以摩拜單車和OFO分天下,其他品牌共享單車紛紛效仿這兩家共享單車,并未發展起來,究其真正原因,‘有把傘’小編分析有以下幾點:一、共享單車,無需過多技術含量。共享單車無需過多技術投入,一般的自行車廠家都可以生產,導致大批小眾共享單車叢生。二、東施效顰。小眾共享單車,實際上并未吃透其運維模式,品牌效應及宣傳更是差之千里。三、無優勢。小眾共享單車,在投放量、品牌、資金、團隊方面均無優勢。
看到這里,許多人表示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共享衣柜、共享洗衣機......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最終大部分共享企業都將邁上誕生——犧牲的不歸路。是不是共享經濟紅利就真的到頭了呢?
錯,‘有把傘’小編認為,這是一個強強聯手、資源共享整合的時代,行業洗牌,綜合實力強大的企業兼并小企業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僅僅只是共享行業存在這個問題。我們回顧歷史,美團與大眾牽手、攜程與去哪兒成一家人、58與趕集網共結連理,這些企業如今發展的速度如插上了翅膀。
因此,‘有把傘’小編認為,共享經濟風口依舊,紅利依舊。共享行業應遵循市場需求原理,良性發展,而非趨之若鶩的涌入,其發展前景還是可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