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八晚五之外,職場媽媽的創收秘籍

文/媛姐讀書

知乎上有網友發邀請讓我回答:我是一個職場媽媽,馬上就要30歲了,月薪4000,有房貸,工作相對穩定,孩子平時老人幫帶,下班刷劇久了感覺有點無聊,想用業余時間做些兼職,是你的話,你會做些什么?

其實這位網友的問題,在身邊的年輕職場媽媽中很具有普遍性。她們既不想離職,又想擺脫勉強度日的困惑,不為貸款發愁,實現財務自由。而要實現這些目標,能做的只能是靠朝八晚五之外賺錢,可又苦于不知如何去做。

智聯招聘發布的《2018年職場媽媽生存狀況調查報告》指出,在家庭收入占比方面,職場媽媽似乎也成為家庭貢獻的重要一方,其家庭收入占比在30%~50%區間內的比例,甚至有很大一部分職場媽媽的家庭收入貢獻超過了50%,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

但職場媽媽的工作收入卻很少用在自己身上,而是多用于家庭和子女開支。對于到手的收入,職場媽媽將最多的部分用于“孩子撫養/教育”;另一選項是“房/車貸”。

職場媽媽們左手工作,右手還多了一重養家帶娃的壓力,參與家庭購房購車的經濟開支也是她們收入的主要開支。

在朝八晚五之外創收,正成為職場媽媽們最為關心的話題和最迫切想實現的夢想。

美國作家克麗絲特爾·潘恩正是意識到女性的這些迫切需求,用自己十幾年曲折而成功的真實創收經歷,整理出許多實用的賺錢方法和適合職場媽媽們兼職創收的竅門,出版了一本《會賺錢的媽媽》。

《會賺錢的媽媽》從制定目標到具體實行,更包括如何發掘自己的賺錢能力,引導職場媽媽跳出思維框架,深入發掘自己的天賦和激情,利用自己的技能和知識,去賺錢、去改變,或是幫助職場媽媽找到一種新穎的方式來獲得一份兼職的工作,讓職場媽媽可以在朝八晚五之外賺錢,實現財務自由。

同為職場媽媽的我,其實跟這些年輕的職場媽媽有著共同的想法,也一直在踐行著朝八晚九之外創收,但這本書還是大開了我的腦洞。

克麗絲特爾·潘恩從2007年創立“MoneySavingMom.com(省錢媽媽)”博客,一直專注于幫助女性賺錢、帶著希望生活,給予財務困境中的職場媽媽們大量咨詢建議,月均讀者量已達兩百萬。她不僅鼓勵女性明智地管理自己的時間和資源,在提高收入的同時在家庭生活與事業發展之間取得健康平衡,還引導職場媽媽如何避開失敗的坑,找到適合自己朝八晚五之外創收的秘籍,如何正視財務自由,有目的地“慷慨生活”,影響他人,發現自己更有價值的生存目標和意義。

一、要創收,先轉換新思路,正視財務自由

作為職場媽媽,能夠想到在朝八晚五之外創收,已經是邁出了轉換新思路的第一步。但這還遠遠不夠,我們還需要仔細思考為什么努力賺錢,什么是我們真正想要的財務自由。

職場中,有許多女強人,她們每天工作16小時甚至更長,犧牲自己的健康;她們做的事業很大賺的錢很多,卻沒有時間陪先生和孩子,甚至沒時間回家看看老爸老媽;她們有錢是為了更有錢,是錢的奴隸。即便她們擁有超強能力和令人驚嘆的的大成就,我們也并不羨慕,覺得不是我們想要的。

《會賺錢的媽媽》一書中指出,那不是財務自由。財務自由是有大格局和創新思維,把知識和可利用的資源變成創收的點子,做出既符合自己和家人利益,也符合長期目標的選擇。

就是注重個人健康,有和家人共享美好時光的時間,愿意嘗試新事物,利用技巧和天賦創收,收入富足,有承擔可控風險的積蓄,是為了活在當下享受生活而不是活得完美,能夠影響別人,慷慨生活。

你不用看別人掙多少錢,你只需要專注于你想要的生活,你喜歡的工作狀態。然后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不斷地精進自己。

就像圖書推廣人鼴鼠的土豆,是兩個孩子的寶媽,她不僅有出版社的工作,還利用工作之外的時間寫書評、讀書稿、拆書稿,做寫作培訓,月收入基本保持在十萬左右,工作育兒養家全不誤,這才是我們希望實現的,讓自己輕松生活的財務自由。

二、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收秘籍,行動起來

知易行難。很多職場媽媽都有過1000次要兼職的想法和10000個想創收的創意,可通常是晚上想想路千條,早晨起來走原路。

就像克麗絲特爾·潘恩在《會賺錢的媽媽》中提到的那樣:人們經常誤以為我的博客能夠成功是因為我本能地知道,寫作和網絡營銷是我的專長。實際上,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專長是什么,我經歷了很多,做錯了很多才發現自己的天賦。

如果你覺得自己經驗不夠,或是缺乏技能,找不到朝八晚五之外的創收方法,那并不是你一個人。

1、我擅長什么,并能以此掙錢?

研究日本行為科學管理第一人石田淳在《從行動開始》指出,“有想法,不如會行動!”

光有夢想是不夠的,你還需要腳踏實地,用現實的腳步實現夢想。

孫儷會演戲、劉若英會唱歌,這是她們的技能和天賦,她們把天生就擅長的東西,投入時間和精力努力練習,并把它轉化成了現實的收入來源。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天賦和技能,那我們會什么?有什么天賦和技能 ?除了自問之外,還可以向家人和朋友求助,通過腦力激蕩,把它寫下來,找出交叉點。

松浦彌太郎說,多去留意那些別人經常麻煩你的事情或者經常問你的問題。你的商機隱藏在這些問題的后面。

無論是你的朋友和家人讓你幫過的忙還是那些對你來說很容易的事情,以及你小時候就很擅長或是你曾替代下屬所做的工作,抑或是你能操作的設備、工具你參加過的某些領域特殊訓練,都有可能是你的天賦或技能。如果它們通過磨練和實踐,能被市場所接受,你就可以用它來創收。

今日頭條上的大V兒科醫生雨滴,是一位70后,本職是工作20余年的普通兒科醫生,她就是從精通的領域入手,用自己擅長的兒科醫生的技能做網絡自媒體,為寶媽們解疑答惑,在短短15天便寫出了閱讀數1000多萬的微頭條。1個月成為 “點金計劃”扶持作者,3個月內受邀寫書。

如今,她已是多個平臺的簽約作者,育兒領域大V,多平臺收入月入數萬。單單今日頭條,她粉絲已超過30W,單條廣告報價3W+。工作之外的自媒體收入已經遠遠超過了工作收入,在幫助他人的同時,自己過上隨心所欲的輕松生活。

你不需要模仿任何人只需要把你擅長的發揮到極致。

2.從小處入手,做嘗試,做實事

找到自己的天賦和技能,我們又會想:怎樣做,我們也能在朝八晚五的工作之外建立額外的收入流呢?什么時候開始?需要做什么才能讓構想實現?需要怎樣做營銷?

《會賺錢的媽媽》認為:最理想的事業需要四個方面的結合——技能、天賦、激情和知識。所以 ,研究一下你所要做的構想中有哪些交叉點。另外,考慮一下你的天賦和激情在哪些領域,如果要在這個領域成功創業賺錢,你還需要增加哪些知識和技能。

堅持一個最終能為你投資帶來良好回報的構想,并且這個構想能讓你使用自己的天分和技能。

就像某寶上做外貿紡織品的貓***,店主自己是一個企業做銷售的員工,因為自己有外貿紡織品出口樣品的資源,自己經常會買來給同事朋友,大家都很喜歡,覺得物超所值。后來,當她成了職場媽媽,原來的收入有些捉襟見肘的時候,她就開始嘗試工作之外,在某寶上從賣這些外貿紡織品。

開始的時候也只是用了幾千元的積蓄進了少量的襪子、內衣,但沒想到銷量很大,她又加量和品種,依然很受歡迎。在此期間,她還學習了大量的網絡銷售知識,僅不到兩年的時間,某寶店鋪自己已經忙不過來了,她就開始租倉庫、雇人,幫她做客服、理貨、發貨,現在已經開始做自己的自創品牌內衣,賺了個盆滿缽滿。不僅工作創收兩不誤,還給下崗職工提供了就業崗位。

并不是每一個構想都能成功,克麗絲特爾·潘恩開創意寫作班時,希望報名四十人,而實際只報了四個人。但她依然堅持了下來,并最終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事業。當我們做好自己構想的時候最好問自己五個問題:

1、我是不是對這個構想非常有激情,愿意為此付出行動,看它實現?

2、誰是潛在客戶?

3、我能負擔得起創業成本嗎?

4、我做足了調查嗎?

5、我是否愿意失敗?

不要想著一次就能做好所有的事情,最好的方法是一次只做一件事。從小處入手,做嘗試;走出去,做實事;做好功課,咨詢有經驗的人,然后再嘗試新的想法,執行新的目標。

三、增加持續收益,讓事業成長

李笑來說,高一級的商業模式,是把自己的同一份時間出售很多次,比如作家。你必須想辦法把時間出售很多次,次數越多越好。

把時間出售很多次與《會賺錢的媽媽》中提到的“剩余收入”有異曲同工之妙。就是投入時間、精力和努力去做一個能夠產生持續收益的項目,這樣不用繼續辛苦勞動也能帶來收入。用句現在的時髦詞,叫“睡后收入”,即睡覺也有收益。

鼴鼠的土豆就能把時間出售很多次,同樣是讀一本書,我們看完就完了,而她讀完一本書,可以寫書評、講書稿、拆書稿、書單再做悟空問答,可以有幾份收入。

剩余收入是獲得財務自由的關鍵。《會賺錢的媽媽》中還介紹了許多方法,比如:寫一本電子書并出售;就你熟知的學科開設一門在線課程;買一處住宅或商業樓,租賃出去;拍攝漂亮的照片,賣給圖片網站;做一個手機應用或游戲,在生產商或網絡銷售商等等,這些都是剩余收入。

還可以開一個公眾號,做自媒體。你需要定期更新公眾號才能獲得被動收益。如果你喜愛寫作,這是一條非凡的生財之道。新媒體大咖咪蒙,就是靠公眾號起家,成為了千萬級的大咖。

也可以制作視頻,上傳到自媒體平臺,當你獲得一定量的觀眾 ,你可以在視頻中加入廣告,自媒體平臺會為此付給你一小筆錢,

還可以參與問答,如果問題回答的內容獨特,也是一筆不小的收益。

互聯網的時代,有著無限的可能。只要你有技能,又肯努力,就不愁沒有剩余收入。但克麗絲特爾·潘恩也指出:不斷尋找方法讓你的收入多樣化是非常重要的。要關注客戶需求,并觀察其他成功人士正在做什么,跳出常規,嘗試新事物。

也就是說,在獲得剩余收入的路上,我們還需要戒驕戒躁,多閱讀,學習新知;找一位導師,少走些彎路;參加會議或者活動,拓展人脈。這些個人成長終將帶給你前所未有的機會。

視覺筆記BY? @veevee

四、影響他人,慷慨生活

里歐·羅斯頓說過:“人生的目的不是快樂,而是要有價值,要富有成效,要成為有用之人,讓自己的人生與眾不同。”

在我們想用朝八晚五之外的時間創收之初,我們就先搞清楚了什么是財務自由。當職場媽媽們真正實現了財務自由之后,已經養成了慷慨生活的習慣。 我們賺錢專注于去影響我們的家人、所愛之人,幫助身邊努力的人,讓他們過得更好。

就像克麗絲特爾·潘恩倡導的那樣,心甘情愿用自己最好的東西幫助別人,不求回報,并甘之如飴。

哈佛有一個著名的理論:人的差別在于業余時間,而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于晚上8點到10點之間

有了《會賺錢的媽媽》提供的秘籍,職場媽媽們從即刻開始,在給公司打工的時間為自己打工,把自己的同一份時間出售兩次,一次出售給老板,獲取薪水;另一次出售給自己,業余時間換取創收,來賺取自己的剩余收入,實現財務自由。在用于家庭和子女開支的同時,也可以讓自己更好地成長,更多地幫助他人,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

正如丹麥人很愛說的一句話是:生活的一切都是設計出來的。職場媽媽們只要運用好自己的業余時間,自覺和主動地在朝八晚五創收,用設計去改變生活,人生就會變得與眾不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