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少了一個哀?因為我覺得只有哀,才是應該深埋心里的一種情緒。
其實最近家里出了不少事,病重的姥姥已經到北京住院三個月了,父母也相繼到北京陪床探視,這么久他們才第一次有機會來天津休息一下。我看著最親的人承受著巨大的病痛,看著母親因為照顧老人日益消瘦,憔悴,看著父親本是過來幫忙,卻寄人籬下忍氣吞聲,心里真的只有哀。但我從不會把這種情緒寫在臉上,也不會體現在字里行間。
今天和朋友,家人都聊到一些有點交集的話題,不禁想起小時候。大家都說我小時候是人來瘋,喜歡特別大聲的哈哈大笑,不高興的時候,不管讓我不開心的人在家里是否沒人敢惹,我都會任由我的怒氣釋放直接懟回去。我好像看著是個挺沒心沒肺的人哦。可是沒人知道我的多愁善感,小時候知道奶奶很早就去世了,有時憑空想起從未謀面的奶奶,我都會暗自難過掉淚。但不知道為什么,害怕別人看到我的悲哀,對這一面的我從未提起也不曾讓人知道。慢慢隨著年齡的增長,好像更不喜歡把自己的不開心暴露在眾人面前了。何時我都可以當著好多人大笑,也可以不高興的時候不去刻意迎合,唯有一點,我從不在認識的人面前掉眼淚,也不曾讓人看到我的憂傷。
我不認為這是對個性的壓抑,反而我覺得這樣很好。人嘛,差不多就好啦,誰都不是可以活的完美,每個人都會遇到不開心,難過的事,難道都要找人傾訴哭泣嗎?這樣也是負能量的一種傳遞啊!如今的社會,正能量本來就少之又少,何必把自己的脆弱拿出來給別人看,既讓人無奈又讓別人心生憐憫。別人可以說我,可以指責我,可是千萬不要可憐我憐憫我,這比打我臉還讓我難受。
我從小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差不多就好了,因為害怕自己的努力被人看到,更害怕努力過后發現自己根本沒有能力。所以,開心就樂,特別開心就開懷大笑,不開心就隨著心意懟回去,唯有哀傷,還是靜靜放在心里就好。
莫名其妙寫了一堆,其實腦子里沒有東西,根本詞不達意。因為心里的難過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只愿大家一切安好,就是最好的了。
周末,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