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寶寶一放下就醒,寶寶睡不踏實,常常半睡半醒…關于寶寶睡眠,寶媽得了解,才好輕松應對。這是一篇關于寶寶睡眠的總結文章。
嬰兒睡眠模式
元元出生將近50天了,這期間令艾米最難過的是夜間帶娃。剛開始一到晚上,元元睡眠淺,常常是剛哄睡一放到床上,她就醒了。要么就是我精神疲憊,她精神亢奮,睜大眼睛東張西望。要么就是哼哼唧唧要哭鬧……夸張點說,艾米一開始幾近瘋狂。好在作為新手寶媽的艾米從不閑著。寶寶的各種狀況一一記下,各種渠道找答案。
《西爾斯育兒百科》當前是艾米育兒的床頭書。著實幫了不少忙。第一次元元夜間睡不踏實,艾米便從書中了解到嬰兒睡眠常識——
嬰兒的睡眠模式與成人不同,嬰兒大部分時間處于淺度睡眠,且是先進入淺度睡眠20分鐘后才會進入深度睡眠。
了解了這個常識后,艾米哄完寶寶睡著后,就改變方式——不立即放到床上,而是在20分鐘后再往床上送,或是先看看寶寶的手腳是否處于放松狀態,通常寶寶處于淺度睡眠時,身體是處于警覺狀態,因此手腳是緊繃的,當放松時,手腳放松,身體變沉,在這種狀態下,寶寶通常不會醒來。
好的睡眠需要一開始就有好習慣
寶媽們多少都有這樣的經歷——抱著寶寶來回走動,總算哄睡,這時寶媽的前臂也快“報廢”了。為什么要抱著哄睡呢?如果一開始就養成習慣,在床上哄睡而不是在你的臂彎里哄睡,是不是就可以避免手臂酸痛的情形發生?相信養成在臂彎里睡著是有原因的——新手媽媽常常會因為寶寶一哭鬧就趕緊抱起寶寶,包括疼愛寶寶的爺爺奶奶們,長期以往,寶寶就習慣了要抱。
這里并不是反對抱寶寶,而是抱寶寶是要視情況而定,不是寶寶一醒就抱,一哭就抱。先弄清楚寶寶的需求再行事。比如,元元的爺爺,只要看到寶寶睜開眼睛了,就會忙不迭地把元元抱起,這對于元元的睡眠是有一定干擾的——“我只是睜開眼睛看看,我還要睡呢”。所以,要抱但要視情況而定,這樣可避免寶寶養成經常要抱的習慣——睡覺要抱,玩的時候要抱……
經常抱著寶寶,表面上看是疼愛寶寶的一種表現,實則不利于寶寶的發育,1歲以前,是寶寶脊柱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新生兒的脊柱非常柔軟,幾乎完全是直的。如果經常抱著摟著,小孩的脊柱是彎著的,容易導致駝背。
小結:
養成在床上哄睡寶寶的習慣,如果已經習慣抱著睡覺,等寶寶進入深度睡眠再放到床上(判斷依據:手腳放松下垂,身體變沉。或者在睡后20分鐘,寶寶已經沒有面部表情后就放到床上)
哄睡寶寶入睡的方法:
1.營造睡眠環境
讓寶寶有白天黑夜之分。白天盡量把窗簾拉開。讓自然光線進入屋內。晚上寶寶要睡覺之前,要營造睡眠環境——不開大燈,房間處于昏暗狀態容易促進睡眠。寶寶入睡后,要把燈關掉。——人在睡覺時開燈會抑制人體褪黑色素的分泌,褪黑素分泌的減少不利于寶寶睡眠。
艾米作為到晚上通常只打開喂奶燈,打開暖氣,同時把被窩捂熱,再把寶寶放進被窩。
2.和寶寶一起躺著睡覺
寶媽身上的氣味會給寶寶到來安全感,處于放松狀態下的寶寶更容易入睡。
3.睡前要吃飽
用元元奶奶的話來說,一口不飽,渾身不好。元元如果沒吃飽的話,就經常睡不踏實,遲遲難以進入深度睡眠,要不就是哭鬧。了解到這種情況,艾米通常會給元元貼點牛奶。(母乳足夠的話,就直接喂母乳)元元吃飽后通常玩一會就睡覺。
4.拍拍噓噓法
從元元出生到現在,噓噓法艾米一直在用,只要處于非饑餓狀態下,元元哭鬧,艾米用嘴發出噓噓聲,元元就會停止哭聲,后來查找相關資料,發現使用噓噓聲+有節奏拍背,可以讓有睡意的寶寶更容易入睡,艾米實踐后發現對哄元元睡覺是有幫助的。但要有技巧——寶寶睡意淺,經常睜開眼睛,噓噓聲就大,進入睡眠狀態后,噓噓聲就小。
5.選擇好尿不濕
最近發現元元半夜醒來還有一個原因——尿濕了睡袋。檢查后發現是因為好奇的尿布濕在元元睡覺后扭動后,松動導致側漏。于是感受很深的是,要選好尿不濕避免側漏導致寶寶醒來。
6.注意保暖
在冬天一定要注意給寶寶保暖,尤其是在給寶寶換尿不濕的時候。所以建議晚上可以開暖氣,保持室溫在23-24度左右。當然,白天要注意室內通風。
小結:
促進寶寶睡眠的方法:
1.環境:夜晚睡覺,環境要昏暗、溫暖,要營造出安全感,寶媽陪在寶寶身邊。
2.不挨餓:睡前要讓寶寶吃飽,使用拍拍噓噓法促進寶寶入睡。
3.用好尿不濕,防側漏。
最后,想說想要寶寶睡眠好,除了用好方法,還得家人帶寶寶的方法一致,才有利于寶寶健康成長……與老人溝通要說明利弊,而不是強硬制止,畢竟作為寶寶的爺爺奶奶們,都希望寶寶好,在此就不多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