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一個多么溫馨的字眼,是每個人心靈的港灣。
回家,永遠是那么親切,放松。不管是放學回還是工作回,一想著回家,收拾東西都特別有勁;不管曾經的日子是苦是甜,回憶起來總是美的。我們無法選擇爸媽,但每個爸爸媽媽對子女的愛都是最真切的,最無私的,可能表達方式不一樣。
床前小兒女,人間第一情。永遠與你相伴的,是天下的父母情
五六歲前的模糊記憶
記事起,總記得爸媽爭吵的畫面,白天,黑夜都有可能。記得一次晚上我和弟弟坐在床邊上嚇得大哭,他們有時還會打架,家具也是他們發泄的對象。事后經常是家人請人勸架,媽媽傾訴和隱忍,爸爸像個暴力分子。很多時候都不愿回憶和記起這段經歷,是那么痛苦和無助。那時農村里的人都習以為常,我對婚姻失望透頂。我還常想,他們為什么還要在一起?分開不是更好嗎?像定時炸彈一樣,一聽到他們爭吵我就恐懼,想逃避卻無處可逃。
十歲后才知道的幸福感
我五年級就開始寄宿,因為學校離家太遠,離開吧,也遠離了他們爭吵,出去求學,爸爸也外出打工,媽媽在家務農,照顧我們,艱苦些卻平靜。晚上在宿舍里,開始想念家,想念爸媽。想念每天早上媽媽煮的柴火粥,木炭烤的紅薯香飄滿屋,想念媽媽每早播放的起床的收音機廣播聲,想念爸爸為我們半夜端水的腳步聲,想念爸爸扶我騎單車的關切眼神。想著想著,眼淚都出來了。突然也想念他們拌嘴的畫面。
世間事,像看大山風景,遠處看輪廓連綿起伏,或巍峨莊嚴或山水間朦朧。走近了,爬每一座山,都會發現困難叢生,看你如何面對和看待。很多事不是表面看的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差。
生活也不是畫,是真實的,每個人都在成長,在修煉自己。爸爸媽媽也是普通人,也在學習。
婚姻有各自的狀態,有的人吵吵鬧鬧一輩子,有的人相親相愛一輩子,有的人不吵不鬧卻放棄了。時間是有魔性的,可以看透事間萬物。
爸媽各自的原生家庭
奶奶五姐妹,她排第四,留在家中當兒子。爺爺有6兄弟,從小沒有媽媽帶,不記得多大做了上門女婿。爸爸是長子,上面一姐姐,下面也有幾個。聽說開始太奶奶很疼爸爸,好吃的,好玩的全是他的。奶奶很發狠,生了十多個,養成7個,后來兄弟姐妹們多了,七個,又感覺親情一下淡了。平時過年奶奶的姐妹再帶上兒女回來,家里非常有多熱鬧,很多表親戚我見得眼花,經常分不清誰是誰家的,多了感覺不親了。
外公兩兄弟一個妹子,哥哥躲日本時去了外省。就在那邊安家落戶了。那時一千多里,交通又不方便。骨肉見一面很難。我上小學時才記得見了大外公一家人回家探親。外婆生了幾個,才養大媽媽一個,她又是長女,后來又添了兩個弟一個妹子。外公用自己的方式寵媽媽,夏天怕熱著,冬天怕冷著,做衣服扯最貴的布做衣服。很大了舍不得媽媽去開工。別的兒女出去打工外公放心,媽媽出去半年外公就催了回來。
成家后能理解爸爸媽媽
長大后越來越能理解當年的爸爸媽媽,他們都是被寵壞的孩子。也在學著做父母。剛成家之初都會有磨合期,只是他們不會控制脾氣,沒有管理好情緒。
上次爸爸媽媽來小住,爸爸在午睡,媽媽出去小區玩,爸爸醒來問,你媽呢,我說下去玩了,過一會,爸爸說,過電話問下,打了電話又沒打通,爸爸開始著急了,一個人去哪里了,還不回來。一個人自言自語。
4月,媽媽高血壓出血住院,老爸寢食難安,又籌錢又要守醫院照顧,我說都我來吧,你照顧好自己。
7月,爸爸又突然長膿包高燒住院,還在休養期的媽媽要帶堅持去醫院照顧爸爸,我剛好回老家。休養期的媽媽和弟一起跑醫院,弟上班,爸住院,媽媽回家做飯送飯。爸爸不讓媽媽來回跑,說食堂的很好了。你自己現在是危險期,好好在家休息吧。
我要為孩子們建立好原生家庭
生活中父母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最好就是爸爸愛媽媽,媽媽崇拜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