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河南鄭州舉行的2017中國綠公司年會上,馬云再一次談到對未來30年技術和商業趨勢的判斷。他說,新零售、新金融、新技術、新制造以及新能源將會沖擊各行各業,在淘汰落后生產力的同時,也會創造更多新實體經濟和新就業機會。
馬云稱,未來三十年,整個世界的變化會超過所有人想象。由于「五新」的出現,各行各業都會遭受巨大的沖擊。如果悲觀地看,這將是一個麻煩,但任何一次麻煩和災難,都有可能誕生機會。一個優秀的CEO,既要看到未來災難,也要有從災難中發現機會的能力。
以新零售和新制造為例,馬云認為,新零售的第一波沖擊才剛剛過去,新制造的沖擊很快就會來臨,并且沖擊力度遠遠超過零售行業。但在沖擊舊產能的同時,互聯網也會創造更多新型實體經濟。標準化、規模化、低成本的傳統制造業,將很快被個性化、定制化、智能化的新制造所取代。
對于很多人擔心機器會取代人類的工作,馬云表示,每次技術革命沖擊了就業,但也創造了新的就業。他說,淘寶和天貓創造的就業機會達到3000多萬人,這還只是一個保守數字。歷史上兩次技術革命已經證明,舊的產能淘汰掉,一定會出現新的服務體系,勞動力也會隨之發生轉移。
「今天不是互聯網沖擊了你,是落后的想法沖擊了你」,馬云說,有人稱現在實體經濟不好做,在看他來「實體經濟就從來沒好做過」,也不是實體經濟都不好,「是你的實體經濟不太好,特斯拉、蘋果不都挺好嗎?」。縱觀全球,目前只有中國把互聯網視為虛擬經濟,并且把實體與虛擬完全對立,實際上,兩者不應該屬對立關系,兩者的完美結合才是未來。
「一百多年以前,中國人最恨別人說我們是『東亞病夫』,那是身體上虛弱,今天,我們要思考我們的知識結構、文化,是不是讓我們變成了『網絡病夫』,我們在埋怨、我們在抱怨,我們不改變自己、不學習自己,這些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馬云提醒在場的企業家,未來30年,世界會從「互聯網技術」進入「互聯網時代」,任何一個企業,如果不跟互聯網有掛鉤,不是利用互聯網去發展自己的業務,將會像數十年前不用電一樣可怕,甚至比沒有電更可怕。
「連西湖邊的乞丐都用支付寶乞討了,你想想你抵制有什么用?」馬云說。
點評:馬斯克和庫克紛紛點贊騎共享單車發生事故誰負責:部分企業打出免責牌
隨著共享單車隊伍的壯大,近來,多地發生共享單車安全事故。用戶騎行時可能沒考慮那么多,但真出了意外,誰來擔責呢?中新網了解到,部分共享單車平臺對此打的是「免責牌」,這合理嗎?
企業態度不一——有的幫買保險,有的稱用戶自己擔責
今年4月1日,一名9歲男孩,在騎車過程中發生意外,單車手柄插入脖頸;3月26日,上海一位11歲男孩在共享單車騎行過程中,被客車卷入車底身亡。據媒體不完全統計,2017年以來,因騎共享單車發生的意外事故多達18起,其中6人不滿12周歲。
那么,騎共享單車出現安全事故誰來擔責呢?以前面提到的兩個事件為例,目前仍未有定論。
對于「騎共享單車出現意外誰來管」的問題,不同的共享單車平臺對其處理態度也不一致。ofo方面對中新網表示,ofo為每位規范使用ofo單車的用戶購買了保險。據了解,規范騎行的ofo用戶遭到意外傷害時,可申請報銷因本次意外導致的醫療費用,最高1萬元;遭到意外傷害導致身殘、身故,可申請最高50萬元的賠償。
摩拜、小藍單車、小鳴單車在騎用戶協議中(用車服務條款)規定,如用戶不幸發生任何意外或事故,除非用戶能證明該意外或事故是因所騎行的自行車本身固有缺陷直接導致,否則本公司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還有部分共享單車企業表示用戶騎行時出現意外情況,完全由用戶擔責。如,在永安行服務協議中顯示,乙方(用戶)在使用租車及接受相關服務過程中發生任何意外或傷害事故,由乙方自行承擔,甲方(永安行)本著人道精神盡可能提供服務,但不承擔任何民事或法律責任。
在永安行APP客戶端,記者還以普通用戶的身份分別在3月10日、4月14日、4月21日咨詢其在線客服,詢問騎行安全等相關事宜,均石沉大海,截至發稿,未收到任何回復。
騎到故障車怎么辦?——企業建議立即停止使用,否則出事故自己擔責
還有一種現實情況是,隨著共享單車數量的增加,故障車也在增多。用戶不慎騎到這種共享單車時,發生意外的可能性也更大,這種情況下誰擔責呢?
中新網了解到,幾乎所有的共享單車平臺都表示,發現故障車,應放棄預定并立刻停止使用,否則公司對因該故障車的使用所造成的一切后果不負責任;同時規定,若用戶開鎖提車,即表明已認同所訂車輛本身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中新網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用戶在解鎖共享單車前都不會對共享單車做細致檢查。有用戶表示,有些「小毛病」也只有騎行過程中才會發現,比如車閘靈敏度不夠高,「都開始騎了,也就將就著使用了」。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表示,避免用戶騎到故障車,共享單車平臺有義務進行定期巡邏并對共享單車檢修。
專家觀點——企業稱自己完全免責其實是「霸王條款」
對于共享單車平臺該承擔的安全責任問題,朱巍認為,如果共享單車本身存質量問題,用戶騎行出現安全事故后,共享單車平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共享單車本身沒質量問題,用戶在騎行過程中因為和機動車搶道或違反交通規則,那應按照交管部門對事故認定結果執行。
「部分共享單車平臺打出完全免責牌,認為無論是何種原因出現的安全事故都應由用戶自己擔責,其實就是『霸王條款』、『格式條款』。」朱巍說。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程嘯認為,無論何種原因,只要能證明是由單車質量問題導致事故發生,受害人都可要求共享單車平臺承擔違約責任、進行賠償,「無論是車輛本身存在缺陷還是因為遭破壞出現的故障。」
近日,北京交通委等部門聯合發布的《北京市鼓勵規范發展共享自行車的指導意見(試行)》(公開征求意見稿)中提出,承租人要對騎行過程中的違規行為,接受企業的信用約束及管理部門的處罰;對騎行過程中發生的交通事故,按照公安交管部門事故認定承擔相應責任。
點評:看看北京街上的單車行駛狀況,我們要明白,無論法律怎樣變化,我們自己首先要做到遵守交通規則。對壘互聯網金融,多家銀行推虛擬信用卡
來源:新浪科技
第三方支付的發展搶占了銀行不少的利潤。在此背景下,銀行也在不斷創新與謀變,目前,已有多家銀行推出了虛擬信用卡,致力于推廣無卡支付,而以支付寶為首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也在極力推廣無現金社會。分析人士表示,前期來看,銀行的反應要慢半拍,坐視第三方支付企業做強做大。不過,之后二者合作大于競爭,將共同推動無現金社會的加速到來。
多家銀行推虛擬信用卡
4月17日,交通銀行信用卡宣布正式推出「手機信用卡」,號稱開卡用卡顛覆傳統,做信用卡中的「黑科技」。
所謂虛擬信用卡是指信用卡無卡交易,不需要在POS機上進行刷卡的物理動作,就能夠實現信用卡消費的行為。事實上,目前已有建行、中行、招行、浦發、中信、廣發等多家銀行推出了虛擬信用卡。
記者了解到,申請中行、浦發、中信、廣發等銀行的虛擬信用卡要先擁有該行的一張實體信用卡,在此基礎上再開設虛擬信用卡賬戶。而建行推出的龍卡e付卡,是一款主卡型虛擬卡,用于獨立完整的主賬戶,不依賴于實體信用卡。建行客服人員介紹,沒有建行信用卡的客戶可以掃碼申請,有卡客戶可以通過建行微信銀行辦卡。
據悉,虛擬信用卡按照與實體信用卡的關系及實現方式的不同可分為三類:一種是主卡型虛擬卡,用于獨立完整的主賬戶,不依賴于實體信用卡;一種是依附于實體卡的附屬卡,即附卡型虛擬卡,這類信用卡可以通過一張主卡申請若干虛擬卡賬戶;還有一種是映射型虛擬卡,如應用于Apple Pay、Samsung Pay、HCE云閃付等的信用卡。
一位銀行業人士表示,由于在使用上沒有實體卡的形式,卡號、安全碼的復制問題得以解決,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盜刷事件的發生。
互金大佬力推無現金社會
事實上,早在2014年3月11日,支付寶、騰訊就曾聯合商業銀行試水虛擬信用卡。但讓市場始料未及的是,在3天之后央行下發「暫停函」,函中指出虛擬信用卡在落實客戶身份識別義務、保障客戶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進一步研究,有關部門將對其合規性和安全性進行綜合評估。
互聯網金融巨頭的「虛擬信用卡」大計就此折戟。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虛擬信用卡并非只有「信用卡虛擬化」一種姿態,以螞蟻花唄為代表的消費金融產品以及一些互金平臺推廣的消費分期,都是虛擬信用卡的變身。
在與銀行這場無卡支付、無現金支付的較量中,互聯網金融公司毫不示弱。4月18日,無現金聯盟在杭州成立,聯合國環境署、螞蟻金服作為理事。據透露,未來螞蟻金服將每年投入不少于30億元優先支持無現金聯盟商家,包括手續費減免、運營費用投入等各方面。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表示,事實上,第三方支付很大程度上便是依靠無現金、無卡支付的便捷性在線下攻城略地的,相比之下,銀行的反應要慢半拍,坐視第三方支付企業做強做大。
對于無現金社會的推廣,也有人士表現出擔憂。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宋科表示,農民、老年人、孩子以及其他低收入、低知識水平和低信息技術接受度的人群大量存在,會受到新支付技術的排擠,失去分享高效率金融技術的機會,如果應對不當,可能導致新的社會不公平和貧富分化,這與我國當前大力推動的普惠金融發展導向不符。
在薛洪言看來,雖然現金支付場景不可能被消滅,但其市場空間無疑正在被電子支付手段侵蝕。
雙方合作大于競爭
對于銀行紛紛推出虛擬信用卡的舉措,交通銀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總經理王衛東表示,中國信用卡行業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下半場。手機信用卡,將是傳統信用卡謀求變局的一根厲刺,其背后將是銀行從產品、服務、營銷到管理的全方位經營模式的改變,也是傳統信用卡中心變身成為互聯網平臺的一個重要標志。
薛洪言表示,對銀行業而言,推出虛擬信用卡,既是順應銀行賬戶虛擬化趨勢的需要,更是應對線下支付電子化挑戰的必然選擇。另外,隨著銀行進軍線下掃碼,推出一款部署在掃碼支付上的信用支付工具,也是優化用戶體驗的需要。基于上述幾點內在訴求,未來還會有越來越多的銀行推出虛擬信用卡業務。
而銀行與互聯網金融公司誰將在這場較量中居于不敗之地?薛洪言指出,在無卡支付的這個潮流中,目前第三方支付占據了口碑優勢和用戶優勢,而傳統銀行多年的線下收單業務耕耘,使其具備更強的渠道優勢和場景優勢。
不過,薛洪言補充,由于第三方支付的賬戶余額支付方式在額度和筆數上均存在限制,在大多數支付場景中均繞不開銀行賬戶;同時,銀行在推廣掃碼支付產品時也需要借助第三方支付的用戶優勢,所以整體上二者是合作大于競爭的,共同推動無現金社會的加速到來。
申明:本文為作者坑次坑次原創,用于申請入駐一點資訊平臺。
申明:本文為作者坑次坑次原創,用于申請入駐一點資訊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