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應不應該找自己最熱愛的事情?

很多職業(yè)規(guī)劃的書籍,都告訴我們,找工作的時候,要找自己熱愛的事情,也就是你的工作要和你熱愛的事情聯系起來。如果你還沒找到,那就繼續(xù)找,直到找到為止。

但有本書叫《優(yōu)秀到不能被忽視》,作者不同意這個看法,他在書里說,如果你去觀察身邊那些真正熱愛自己工作的人,會發(fā)現絕大部分人,都不是一開始就喜歡上自己的工作的。為什么這么說呢?

首先,職業(yè)上的激情是稀缺的。一位加拿大心理學家調查了539名大學生,問他們是不是有激情?如果有,都是哪方面的激情?結果發(fā)現,在被調查的學生當中,84%的人覺得自己有激情。但在這些激情中,只有不到4%的激情是和工作或者教育有關,其他96%的激情,都是一些愛好或者興趣。這說明,對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來說,大部分人不能按照自己的興趣來找工作。

其次,激情是需要時間的。耶魯大學組織行為學教授艾米·瑞斯奈斯基,一直在研究人們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工作的。她在研究中發(fā)現,一個人是不是熱愛他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和這個人的工作時間有關。換句話說,工作時間越長的人,越有可能愛上自己的工作。

研究還表明,激情其實是精通的副產品。那些覺得自己工作很快樂,也很有激情的員工,不是那些通過激情找到工作的人,而是那些工作了很長時間,并且很擅長自己的工作的人。仔細想想,這是有道理的。如果你有很豐富的經驗,處理工作的時候你就會游刃有余,你的工作表現也會更出色。同時,你也能看到自己的工作給別人帶來的好處,這些都會讓你在工作中有更多的滿足感。

所以,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激情思維是有問題的,因為如果你老是想著工作能給自己帶來什么,你在工作的時候,就會過分關注你不喜歡的事情,這樣你就會長期處于一種不幸福的狀態(tài),尤其是對那些剛參加工作的新人來說,被分配到的可能都是一些你不喜歡做的瑣事,這時候如果你說“我要去改變世界,我要追求夢想”,面對一堆你不喜歡做的事情,你就會有很大的挫敗感。另外,還有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一個人很難確定自己到底真正熱愛什么,如果一件事情沒有確定答案,對選職業(yè)的參考價值也就不大了。

那如果激情思維不管用,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書里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做工匠思維。工匠思維的意思是說,不要以自我為中心,不要只關注工作給自己帶來的價值,而要多關注你的產出給工作帶來的價值。當面對事業(yè)中的挫折時,工匠思維的應對方法,是積累時間,是磨練。你要專注于訓練自己的技能,而不是去找激情。總之,作者認為,“正確地工作”勝過“找到正確的工作”,當你采用工匠思維工作的時候,激情就會隨之而來。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