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工作和寫作這兩件事同時進行,在時間上是如何安排的。我想了想,對于時間我從來沒有刻意安排過,剔除掉生活中可有可無的一切,只留下自己感興趣的一切,于是一切都自然而然的發生。
每天8點起床,擠公交去公司上班,在公交車上往往人多,就算是看kindle,也有不方便的時候,所以往往是拿著手機看公眾號??吹膬热莅ㄎ乃囶?,財經類,新聞類,還有汽車類公眾號。文藝類公眾號,可以讓我知道文藝的最新走向。財經類公眾號,可以讓我從文藝的視角轉換成商業的視角看問題,對這個世界可以有與文藝青年不一樣的看法。新聞類包含我們當下的世間萬象,也算是了解人生百態的一種方式。
現在的閱讀越來越碎片化,公眾號上面又是各種三觀不正的文章大行其道,各種煽風點火,各種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大肆批判,我們在吸收這些內容時,要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有時候我寧愿戴著耳機聽民謠,看窗外來來往往的行人,也不愿意攝取一些毫無意義的訊息。
9點上班,前一個小時基本上是吃早餐,刷微博,然后再開始干正經事。一直到午休,我是一個很難入睡的人,一旦入睡,又會特別難起來。中午趴著睡覺的時候會聽喜馬拉雅的一個節目,叫“段子來了”,在主持人講笑話的聲音中休息。如果睡不著,就看kindle或者看《曉松奇談》,《鏘鏘三人行》,《圓桌派》。
下午處理工作,如果稍有空余時間,會上知乎,逛豆瓣。這上面的信息如果仔細篩選,確實能找到不少干貨,找到有用的信息。同時也會有不少有失偏頗的觀點。例如知乎,有時候為了論證一個觀點的政治正確,舉出無數材料來證明,盡管最后這個觀點是三觀不正有違常理的。這就說明有文化沒常識的人,遠比有常識沒文化的人要可怕的多,因為有文化的人,他會舉出無數讓你無法反駁的例子,來證明他的正確,而沒文化的人那怕明明知道他說錯了,也沒有辦法反駁她。還有豆瓣,曾經的它是無數優質文青的聚集地,如今它變成了一群把寫作興趣當作寫作能力的人的聚集地。
當然他們也有好的一面,知乎社區是中國少有的具有獨立思考能力,不隨波逐流,與主流價值觀不完全相符的一群人的聚集地。里面有很多經驗老道,觀點獨特的文章。豆瓣電影,豆瓣書籍,至今都是中國分享電影,書籍等文藝作品最好的聚集地,里面的書評,影評,潛藏了無數大神級人物。
再就是下班,廣告公司就沒有正常下班的。忙的時候,晚上11,12點下班,回公司宿舍洗完澡,然后舍友躺在床上玩手機,我打開電腦寫文章,結束時往往接近2點。這樣做確實太傷身體,不建議別人像我這樣。那樣的狀態維持了一陣,后來稍微好了點。
最近1個月工作偶爾加班,但也都在7~8點前結束,回宿舍吃完外賣,玩會手機看會視頻,睡前進行閱讀或者寫作。一般都會進行到凌晨1點左右結束。
我從小到大容易失眠,似乎有些神經衰弱,睡覺不能有一丁點兒聲響,屬于那種要把窗戶,房門關的緊緊的,窗簾拉上,房間里不能有一點亮光才能睡著那種。但是一間房多的時候住了4個人,也住過3個,或者2個,各個都是沾床就睡,鼾聲如雷的爺們,要說我是在熬夜寫作,不如說是無法入眠。
集體宿舍缺乏私人空間,而寫作又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我不愿意別人看到我寫作,然后冷不丁的冒出一句,哎呦喂,你這是要當作家的節奏啊。那怕那不是嘲笑,我也有點受不了。
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這些喜歡文藝的人,成為了人們口中的非正常人。明明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小事,卻被渲染成了妖魔鬼怪。
基本上我創作的高峰期,也是在舍友接二連三的調往重慶,杭州之后才寫的多一些。因為保不準什么時候又會多個舍友,有他人存在的時候,那怕那人是你朋友,但還是多多少少對寫作有些影響。
有想過搬出公司宿舍,去外面租房子住,但是工資實在太少了,恐怕租完房子,連買方便面的錢都沒有了。事實上,如今沒有租房子,每月都欠支付寶1~2000,要是租房子,保不準真得餓死了。在大城市生活,除非心甘情愿,自己想通,否則幸福指數不是一般的低。
周六周末我愛睡懶覺,經常是11點鐘才醒,醒來就叫外賣吃飯。吃完飯要么看電影,要么閱讀。如果天氣晴朗,下午4~5點就去健身房跑步。如果是陰雨天,則會在房間里繼續閱讀,看電影,聽音樂,或者寫作。一直進行到晚上1~2點。星期天也如此。
閱讀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一周2本,但也沒有強迫自己說非得要完成。寫作也沒有固定說每天寫多少字。有時候想寫了就多寫點,有時候一個星期一個字也沒有。我看到有些與我同齡的專職作家,每天早晨4點起床,2天看一本書,每天幾千字,不得不佩服他們這種人的勤奮。但是我想,寫作本身是一件與自我對話,充滿靈性的事情。很多句子,很多靈感往往就在那一瞬間,仿佛上帝握著你的手,寫下來一個個牛逼的詞句。如果每天像做作業一樣的話,我會覺得那跟老師讓我們寫課后作業有什么區別啊,而我又是一個學渣,屬于最討厭課后作業那種。
當然,對于剛剛準備開始寫作的朋友而言,不建議像我這么懶散,最好還是給自己一點兒目標。例如每周寫多少字,每周看多少本書。我是已經把寫作,和閱讀已經當作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就算再怎么懶,閱讀量,寫作數也會比普通人多很多,大家最好是向那些專職敬業的人學習,至于我就算了,一年也就寫個十幾萬字。其中大部分還是一個人神神叨叨的閑言碎語。
除了工作和寫作,當然少不了與朋友的相處。文藝青年大多都敏感,矯情,其實我也是這樣的。一個人在房間里聽見窗外下雨,再配上一首李志的“下雨”,心里就瞬間成了一個詩人,這些細微的情緒只能自己知道。所以我總是希望著能夠一個人獨自生活,這樣別人就不會看到我的這一面。
在生活中盡量收斂起這一面,做一個正常青年。盡量做到知世故而不世故。所謂知世故就是要知道這個社會的各種潛規則,陰暗面,明白世界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美好,然后盡量保持清醒,不同流合污。同時,在工作還有生活中,知道些人情世故也是保護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我讀大學時,沒有出現像身邊同學被騙到傳銷,被騙了學費的事情。盡管他們平時看上去比我要聰明多了。
文藝青年不代表就一定不諳世事,真正的文藝青年應該是,看清生活的本質之后,依然熱愛生活,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雖然文藝青年的屬性在身上已經生根發芽,但是盡量剔除自身文青里不好的部分,然后做一個正常的青年。再用文青里好的部分反撫正常青年的部分,努力保持靈魂的透明和人性的潔凈。
對待朋友基本保持一個緣淺緣深,緣聚緣散,惜緣即可,不必攀緣的態度。
我的性格里有一部分成熟的特別早,也有一部分至今未成熟。我從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寂寞不必有人陪伴,孤獨只能獨自承擔,生命的苦難也許是一種必然,逃避無法改變現實,現實遠比我們想象的要黑暗。沒有人能拯救你的生活,能拯救你的只有自己。生活本身毫無意義,這世上大部分人都是戴著一副臭皮囊在游蕩,很多時候我都會陷入一種無意義的虛無,但也明白,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有些人能看清這些,有些人一葉障目永遠看不清,各有各的活法,隨遇而安吧。
不成熟的部分是依然以一顆孩童的心在對待這個世界,容易被一部電影,一本書籍,一首音樂而感動落淚,看動漫也能笑的張牙舞爪。即便受到過傷害,也不愿將這種傷害再轉接到他人身上。相信這世上終究是好人多過壞人,相信真理和正義,盡管我在無數的社會案例中,沒有看到法律的效果,但是仍然相信法律。相信理想,相信愛情,相信他人,而相信這事在當今社會,人們已經選擇不再相信。
說回和朋友相聚,一般就是喝下午茶,吃飯,偶爾唱歌等,基本上就是普通人常作的那幾件事。
社交活動會讓你從一個人寂靜的生活中走出來,一個人呆久了確實會陷入自我的小世界中出不來,嚴重點,會陷入自我的執念中無法自拔,曾經經歷過,所以更明白呼吸外面空氣的重要性。
拋開生活中無意義的一切,盡量與自己喜歡的一切在一起,并且從中找到快樂,除了因為沒有女朋友這事偶爾傷腦筋外,其他一切安好,嘿嘿。基本上這就是一個文藝青年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