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總是采取“因為??卻沒??最后...”的句式呢~
現實之不可控啊不可控~
原本是要讀《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之暢銷系列
結果卻先翻了國人所著之《學會回答》,典型的不畏因果亂喝粥~
也和最近思維混亂有關,畢竟有一個熟知的、瞅瞅君超級適應的環境被徹底打破,甚至讓老毛病都驚出來了...調整終是要靠自己的。
BUT,首先,瞅瞅君我是很不爽很不爽很不爽?。。。。。。。。。。。。?/p>
其次,貓大人知道我很不爽很不爽很不爽!你的大抱頭瞅瞅君差點哭出來...深感欣慰!?。。。。。。。。。。。。?!
最后,TNND的不爽,最不得不說“既成現實”,啐一口就得了!
傷了是自己的,日子還的一天一天過下去,瞅瞅君是頂梁柱呀~
目 ? ?錄
前言在回答中成長和發展
第一篇 回答新思維001
第1章 回答,難在哪兒
回答,難嗎002
回答的三要素006
高效回答者思維模式009
全書結構:模式-方式-方法015
第二篇 借力來回答017
第2章 誰來回答,一定得自己答嗎
開章引例:你們給自己打多少分018
有三個幫手可以替你回答019
被問者始終是回答者026
多讓自己的副職來回答027
讓別人回答,給自己留下余地033
牛刀小試035
第3章 讓回答成為關系建設的工具(上)
開章引例:你們怎么能想到039
上級為何要下級回答040
好家長愿意讓孩子回答046
職場關系也可一舉三得048
讓回答者獲得三個層次的滿足049
牛刀小試054
第4章 讓回答成為關系建設的工具(下)
開章引例:到底還有多少隱患057
情侶之間的換位回答藝術058
三種非親密關系的改善策略065
如何回答,才能讓別人追隨你068
牛刀小試070
第三篇 返回式回答075
第5章 讓提問者自己回答吧
開章引例:你給大家講講076
為什么要提問077
為什么要明知故問080
為了策略而問083
明知道你不知道還問你,不少見085
大領導提問,為何不讓人回答088
牛刀小試090
第6章 年輕人的必備思維:返回問題
開章引例:你們倆對調一下如何094
不知道答案的提問者,不多見095
完全不知而提問風險很大096
如何判斷提問者是否想自己回答097
提問友善度的三維表現099
問題難在哪三個方面106
牛刀小試110
第7章 年輕人的必備技能:返回式回答
開章引例:你了解我們的文化嗎113
委婉地返回問題1:困惑式115
困惑式返回的特征117
委婉地返回問題2:推脫式118
推脫式返回問題的特征119
直接返回提問1:請求解答120
直接返回提問2:要求解答123
牛刀小試126
第四篇 繞開式回答131
第8章 外交辭令不只是外交
開章引例:什么時候發年終獎132
外交辭令的真相133
不用外交辭令,后果很嚴重137
何時需要外交辭令140
外交辭令式回答的實質143
牛刀小試147
第9章 沒有回答不了的難題(上)
開章引例:實際成本是多少150
何為尖銳問題151
什么讓問題變得尖銳152
避開尖銳的方式1:完全忽略155
避開尖銳的方式2:借題發揮159
牛刀小試164
第10章 沒有回答不了的難題(下)
開章引例:版權費會超過100萬元嗎167
何為敏感問題168
造成敏感的三大因素170
對付敏感的方法1:比喻176
對付敏感的方法2:幽默179
牛刀小試183
第五篇 反問也是回答185
第11章 來點突兀,反制局面
開章引例:年輕人憑什么贏186
反制:發散思維與三個方向187
突兀反問1:頓悟式191
突兀反問2:停頓式194
突兀反問3:引導式197
牛刀小試200
第12章 反問,從解圍到攻擊
開章引例:是誰替您寫的203
解圍式反問,金蟬脫殼三招205
何時可以攻擊式反問211
攻擊式反問,點到即止213
牛刀小試217
第六篇 發酵后回答223
第13章 轉場,時過境遷人遂意
開章引例:我要退貨,你說咋辦224
大環境對人和回答的影響226
上門回答和公開回答228
換個場合回答的效果232
牛刀小試237
第14章 延期,問題或變得更好
開章引例:三部老出錯,你知道嗎243
系統思維1:一切都相關244
系統思維2:一切都在變化247
延遲:人是物非,或是人非物是249
牛刀小試255
第七篇 回答創造真實人生259
第15章 大師的回答二則
你懂的260
她是上帝給我的最后一個禮物261
后記相約一起回答到永遠264
瞅了瞅目錄,maybe瞅瞅君自己目前向外也主要是如何回答問題(很難一句到題眼,總是事后細品之才知如何作答更為合適些,吃虧至極),向內的百轉千回已經自己繞暈了...
ok,瞅瞅君就是如此“艱難”的開始了安心之讀~~
1、提問與權力成正比,提問與資歷成正比
此乃大實話也~
與位高權重者做更好相反,人們實際面對更多的是被要求回答、回答、再回答。
2、回答三要素:態度形成、策略選擇、內容輸出
停下來(時間以秒計)自動進入思考環節
人人知道態度影響行為結果,but第一引起關注的是你展現出來的“內容”,因為其可以有專業知識、工作經驗等進行對照,有科學工具、邏輯思維可以分析,客觀上能全面的展現出回答者真實性、全面性、時效性水平。
成功人士做人做事典型特征之一:堅持目標導向。大事、小事如此,工作、生活亦如此,時時處處追求高效結果成為習慣,習慣帶來成功。
如最近追的《三國》眾生之一:
以及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之一:
(1)回答策略之“重復問題”
同意
即,先按照自己的理解,重復一遍對方的問話后,再表達同意,這樣可以讓提問者更加放心、更加相信你的同意。
不同意
設置前提,弱化沖突,比如“今天因為...我無法...”意味著明天就有可能變化
(2)AIA模型--本書核心內容√
高效回答者的思維邏輯順序:
策略(art)--內容(idea)--態度(attitude)
五大模式:
借力、返回、繞開、反問、發酵
①被問者始終是回答者。無論其動不動嘴、無論他說了多少,回答的責任始終在他身上。
②正職讓副職說的典型(現實中竟是被下套啊)
如果你能力所能及的給別人機會,別人也會力所能及的給你支持。
重要的是,不是甩過去(燙手山芋)而是引導其能獲得更大BOSS的贊譽。
然后,要做補充發言(圍繞副職所說內容)--私心在于:他們與你的差距,就是你的余地?
③借力始終是“推球”,轉來轉去不會落下達到目的--把控局面
自身還需精通業務,才能觸類旁通、融會貫通、一通百通
④好家長愿意讓孩子回答?信任?鼓勵?鍛煉
⑤過于依賴中心,中心成為瓶頸
中心負擔過重,工作質量下降效率極其低下;中心成為唯一,系統風險上升
⑥面對困難之問,“搶”回答的機會;面對容易之問,“讓”回答的機會。
3、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分析領導提問的真實目的的要件:時間角度(尾聲之時,不會是開放式問題);程序上看,各司其職,除非是考驗回答者的上司能否及時補位;從關系上看,要么是給回答者證明自己的機會、要么是領導自己有話要講、要么就是隨口一問。
(1)不知道答案的提問者,不多見
(2)如何判斷提問者是否自己想回答問題?
(ps:工作中,沖突往往是大BOSS喜聞樂見的,把各種各樣的沖突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既不消滅也不泛濫,可以成為日后管控的借口)
數學上A=B,B=C,則A=C;but,現實中A=B,有可能B≠A呀......
(3)回答著如何返回問題?
涉及全局性、前瞻性、可比性--
套路1:故作思考;“無力”微笑;激發提問者的表現欲
套路2:明確不懂,需要“指示”;“虛心”傾聽,領會精神
4、被人下套怎么辦?
外交辭令--不完全按照提問的字面意思去回答,而是按照更符合自身利益、更符合公眾利益、更符合有關各方長期利益的原則,重新組織具體的回答內容。
BASE-環境是動態變化著的
★“繞”要求:講真話不全說,但假話絕不說☆★☆
繞開回答模式:不是不回答,而是換個方式回答
(1)沒有回答不了的問題
惡意動機、惡劣氛圍、高度聚焦的問題
a、問題封閉,容易尖銳
b、就人論事,容易尖銳
c、要求立即、口頭回答的問題容易尖銳,書面則不然
解決之刀:
套路一:完全忽略(盡量重復剛才已說的主題) ??
套路二:借題發揮(切記--在沒有考慮清楚之前,不能簡單同意或者拒絕),“新替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d、問題有可能存在回答者“失之毫厘”,聽眾“謬以千里”的特質(因為問題敏不敏感,很可能在第三方)
套路一:幽默;套路二:比喻
四兩撥千斤
(2)反問也是好回答
需要回答者結合自身能力、恰當舉例、伺機而行--要求比較高~
☆重要套路 之一:“停頓”一下,打破對方的“勢”
重要套路之二:金蟬脫殼
在利益有明顯沖突的工作中,溝通活動的控制十分重要~當還手的時則還手~攻擊式反問
(注意:1、破壞力較強,點到為止;2、一劍封喉,不留余地,徹底解決問題)
(3)延期回答
系統思維1:一切都相關--神奇的蝴蝶效應
系統思維2:一切都在變化--注意臨界點
延期回答:等待別人、問題、環境變化
并不是“敷衍”或者“拖延”,而是以時間的變化改變談話者之間的氣氛
自言自語
這本小書,講真,沒有花費太多時間,真的是內容太少~
但是,現實生活中,好好說話、好好回答確實是一門綜合技能,而且是隨時都要見招拆招...
瞅瞅君大半輩子的“沉默”換得的金字總結:
人得先“定”,神定、氣定、心定,......,再說話
就這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