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我就買了十斤大米——識破店家常用的9種促銷策略

還記得去年的雙十一,我提前一個月就開始為雙十一備戰,購物車早就放滿,10號晚上提前睡了兩小時,定個23:30的鬧鈴,數著分鐘等著雙十一的到來,過了零點后就開始點付款,可是由于網絡擁堵,連付款都很有困難,終于在凌晨兩點把購物車清空,睡了幾個小時后,被淘寶公布的購物金額又刺激了,覺得那么多人都買了這么多,所以又繼續刷淘寶,終于在雙十一結束前又下了幾單……

而今年的雙十一,我就買了十斤大米。

同樣的購物節,同樣的我,不同的購買方式,也算是個人的購買認知升級的體現吧。

我們要了解賣家常用的銷售策略,讓我們更加明智的買買買。

店家為了促成銷售,常用的10種策略:

1、讓消費者體會“占到便宜”的購物心理。

人們在交易時,不僅要買商品,也要買“占到便宜”的感覺,這是一切商業套路追求的效果。便宜很重要,讓你覺得占到便宜,更重要;讓你覺得,是你自己最終戰勝了賣家從而占到了便宜,最最重要。

店家會告訴你說,雙十一是為了讓自己的店鋪聲譽更高才參加的活動,真的是賠錢賺個吆喝,大家一定要珍惜這樣讓店家大出血的機會。我在去年就是相信了這個店家的誠懇表述,所以在這家店買了好多。結果今年我看到這個店家還是在這么說,我就“呵呵”。

你會說我買的東西的確是便宜呀,然而大家站在總花費的角度上來看,自己真的是沒省到錢。例如你每個月基本的購物預算是3000元,然而雙十一你總共花了5000元,雖然單件商品的確有了優惠,然而對于你而言,還是給那些店家多貢獻了2000元的營業額。

我在去年雙十一瘋狂搶購把信用卡都刷爆時,沒覺得自己花錢,還覺得自己省了好多錢,這是多么可怕的心理誤導。

2、給你一個強大的購物理由

雙十一,其實是用造節的方式給你一個購買的理由。買東西是需要理由的,理由越強大就越需要不容置疑的購買。

例如你要買一款2000元的耳機,平時覺得太貴了,然而會在生日的時候做生日禮物毫不猶豫的買單,一年就過一次生日就是一個強大的購物理由。

雙十一不時更新的購物金額也是一個強大的購物理由,即那么多人都在買,那我也得買,這是人的從眾心理造成的。

3、店家的爆款優惠策略

聰明的店鋪懂得用利潤換取流量。先做出一個單品爆款,讓你覺得,天啊,這也太便宜了吧,于是在他的店里不停地淘寶,店家就有機會通過其他商品來賺錢。飯店里每天一個特價菜,也是同樣的引流目的。

如果你足夠理性,就要好好利用這個策略,幫助自己買到真正的有性價比的好東西。

4、定金策略

今年流行的“預付定金翻倍”策略,目的也是為了提升轉化率。開始支付的錢少,降低了大家購買的心理負擔,最后實際購買時,只需要支付剩余尾款,總金額-翻倍定金金額,即可,不僅顯得更劃算,也會讓你覺得已經到手的東西,舍不得不要。

我今年買的十斤大米就是用的這種策略,讓我覺得很是劃算。不過大米作為日常必需品,而且這家店的大米我之前也是一直購買,所以做出了雙十一購買的決定。不過我現在反思了一下,這還是一單很不理性的購買。因為我當時想買大米時是家里的大米不太多了,我參加了這個活動后,不得不等到雙十一才能下單,而我為了應對雙十一的快遞擁堵,只好在超市買了其他的大米過渡,不管是價格還是口味都很一般,也就是說我為了雙十一的活動省了20元,而我家卻要吃半個月價格不菲然而口感一般的大米,這么一核算真的是沒占到便宜。

在此決定,明年雙十一,我什么都不買了。

5、滿減的返券活動

推出“滿200減40”、“滿499返100”的返券活動,促使你湊單,又通過專門準備的“湊單專場”,進一步降低你湊單的門檻,從而提高了每個人的客單價。

我在反思我去年雙十一下的單中,有一部分純屬是為了湊券而買的,結果是買回來后也是束之高閣,看似省了錢,實則浪費更多。

6、平攤費用降低價格

把價格很高的商品,平攤到每周甚至每天,讓你產生“也不貴嘛”的心理,從而忽略總價格,馬上購買,在商業上叫做“價值重構”,也是提升轉化率很有用的方法。典型做法就是,把包月鮮花、四束168元,換成“每周只需一杯咖啡的花費,就可以把鮮花送到家”,消費者就會容易接受。

7、設計讓你覺得便宜很多的促銷用語

促銷時候,單價低的商品用百分比促銷,單價高的用優惠金額促銷,比如單價50元優惠10元就寫直降20%,單價500元的優惠20%就寫直降100元,可以讓同樣一個概率,在你心中“顯得”比實際大。

8、“親,包郵哦”

幾乎所有銷量高的店家都在用這一招,“親,包郵哦”。其實運費都是顧客出,但這樣說,相當于告訴你,“這個東西本來就值這個錢,運費不用你出,我包了!”讓你覺得占了便宜。

9、無理由退換策略

用“7天無理由退換,一旦退換賠付運費”的方式,打消你的購買疑慮。但一旦你買到手,除非有嚴重的質量問題,一般你是不會輕易退貨的。

感謝:得到專欄?5分鐘商學院?實戰(劉潤):《每一個你暗自得意的“小便宜”,都是賣家的精心設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