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教學方式淺論

? ? 在當今的技術和社會背景下,大學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需要一系列的教學改革,而此中的重點在于課堂。不論有多么明確的指導思想,不論有多么好的教材,最終都要由教師在課堂上演繹出來。

? ?在課堂教學中,已經有許多很好的主張,比如:讓學生活動起來,讓學生開口說話,把課堂交給學生。可是,當教師面對“啟而不發(fā)”的學生,當教師面對沉湎于手機游戲的“低頭族”,又怎樣實現這些好的教學主張呢?每個當老師的人,都希望得到學生的贊譽,但也不害怕學生的批評,最怕的是,無論自己講的好壞,學生都沒有反應。看到學生的無動于衷,有時真希望他們把自己哄下臺去。盡管如此,我仍然堅信: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稱職的老師。

? 如何打破課堂的沉默,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呢?讀了英國著名教育家托馬斯·沛西的《教育原理》,其中一段話很有啟發(fā):“解決教育上極大多數問題的鑰匙在于了解游戲,這種說法并不過分。不管游戲者是兒童還是成人,它們都表示有機體對自由的自我表現的渴望。這種渴望,不管是有意識的或是無意識的,總是《約翰牛的另一個島嶼》一書中的瘋子和尚的理想,他夢想著‘一個共和國,在那里工作就是游戲,游戲就是生活;三而一,一而三。’”英國哲學家懷海特曾引用這段話,并奉為“技術教育的理想”。兩件事可以印證沛西的論斷:在前不久學校運動會上,學生的奮力拼搏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有個女生得了百米第一后接著跑400米,累到嘔吐;還有個女生跌倒在跑道上,毫不遲疑的爬起來跑到終點。所有這些我都用鏡頭記錄下來。沒有獎金,也沒有人督促,為什么她們這樣專注,這樣盡力呢?說明人都有在游戲中求勝的本能,年輕人更是如此。還有一件事經常引發(fā)我的思考,就是學生們在手機上玩游戲時專注的表情,即使是在班主任再三禁止其玩手機的場合,他們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總是偷偷玩上一會。我常想,如果讓學生像玩游戲一樣學習該多好啊!

? 基于上述想法,我對課堂游戲教學有以下建議。第一,游戲要服從教學目的的需要。圍繞課程內容設計游戲主題,將教學問題巧妙嵌入游戲之中,不能為了游戲而游戲。第二,將學生引入游戲的情境之中。游戲要有場景,有情節(jié),有懸念,有吸引力。第三,科學的提出問題。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有答案,即使有答案,也不見得是唯一的。問題所涉及的可以是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經常遇到卻未加注意的現象。千萬不要讓學生感到教師是在明知故問。最好是容易引發(fā)學生爭論的問題。第四,游戲的情境中最好有角色扮演。每個學生可自由的選擇角色并可進行角色互換。第五,一定要將學生分成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計成績。小組可以是平時的班級小組,也可以由學生自愿組合成小組。第六,游戲最好是能夠進階,比如通關和累計游戲得分。第七,教師可以加入到游戲之中,但在游戲過程中對學生不加干預。第八,由學生自己總結游戲的體會,從游戲中悟出課程所學的知識點。

?課堂游戲教學方式不僅僅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他們好奇求勝的本性,更重要的是創(chuàng)造有效、自主、探究、合作的課堂學習氛圍,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具有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像胡適先生所說的那樣:大學培養(yǎng)出來的人與眾不同之處在于“獨立思考、客觀判斷、有系統的推理和根據證據來相信某一件事的習慣。”當然,達到此目的的路徑不僅僅是游戲教學方式,也并不是所有的課程都適合采取游戲教學方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