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老師在講這個問題的時候請兩個同學做了三組雕塑,第一組雕塑是:三個人分別扮演觀點,感受和自我價值。讓感點站在感受和自我價值前面,我們能看到的就只有觀點,看不見感受和自我價值。
第二組雕塑,一個人扮作媽媽一只手指著孩子做指責狀,另一個蹲在地上扮作小孩。扮演小孩的小唐請我做媽媽。當我做的媽媽指著蹲在地上的孩子時我很傷心,看到蹲在地上的小唐像個可憐的孩子,眼睛眨巴著好像也要哭的樣子。
無語老師講到孩子一直被指責時心里就有一個期待,希望能有人溫柔地對待她,帶著這份期待孩子長大后遇到了一個以討好姿勢對待她的人,她就很容易接受他了,但是這不是她習慣的模式,她會配合他培養出一個像媽媽那樣不溫柔對待她的人,而且這種由荷爾蒙催生的討好不能持久,所以最后她又回到了小時候那種不被溫柔對待的環境里,抱怨產生,關系變壞。
回想我的經歷真真和這個雕塑演繹得一模一樣!當年老公對我很好,可我很多時候認為他不懂我的心思,耍脾氣,弄得他也莫名其妙,我總覺得他應該懂我,不用我說出來,他開始還好脾氣地問我怎么啦?后來勸不好也懶得勸了,我們進入冷戰期,有時候可以一個月不說話,關系越來越僵,直到我覺得不對頭,轉而關注他在想什么他為什么不好好地對我,我們的態度發生了翻轉,我努力改變來適應他,他還不以為然,直到后來隨著自我學習覺察,改變越來越大,從量變到質變,我們的關系出現了改善,有了共同語言,關系才告別寒冷的冬季進入春天。
薩提亞以她的專業和經驗讓我看到了有些東西是可以通過學習預先知道從而避免或者改善的,我希望通過更多的學習獲得專業的知識來幫到我自己和更多的人。
#6644--露--露露走#橙子學院碼字島 第四篇作業
?2017-4-29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