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半年了,很快就要轉正了。同期去的同事們經常表露出對轉正的期待,一直在倒計時。而我卻越來越不在乎了,其實大概兩三個月的時候就隱隱約約覺得自己不喜歡這個工作。但是那時還在忙著其他的事情,還有著一些期待,期待可以轉回武漢。現在已經越來越確定我不喜歡這樣的生活了,尤其是當比我早入職一年的前輩周末還微信我讓我在家工作的時候,當每天加班加到那么晚跟領導反饋被拒絕的時候,我每次看著他們的鼓勵和笑臉就覺得特別假,我沒有感受到這個公司的文化,我只感受到了資本家的壓榨。所以,即便要轉正了,我內心依然拒絕融入這個集體,我抗拒因為我真的發現自己不喜歡。第一次深刻地體會到了勞動力資本的弱勢,資金資本很好,可是現在的我卻沒有這樣的資本。
我短暫的二十多年里,從小學畢業后,基本上都是自己在做選擇。看起來是一個很獨立的人,一個有思想的人,但是其實我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每次都在用排除法,因為知道自己不想干什么,所以盡量去規避不想干的事情。排除法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不斷地試錯,不斷地碰壁,常常都是碰得自己遍體鱗傷,可依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看過羅輯思維,也看過曉松奇談。憑心而論,兩個都不錯,但是能明顯感覺到二者之間巨大差別。一個是愛好,一個是職業。當愛好只是愛好的時候就很美好,一旦變成了職業,就多多少少會染上功利的色彩。
2016年過半的時候,我給自己定了很多要寫的單子,然而到現在那些還是停留在提綱列表上。每天有很多很多想法,卻一直懶惰拖延沒有記錄成文字。2017年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應該要勤勞一點,多寫一點東西,哪怕只是留給自己都好。
我一直計劃自己工作到35歲就退休,去游歷,去流浪。我想去云南住幾年,在昆明或者大理打理一家花店。每天種種花,看看書,每年去山里住上一個月或者半個月,讓自己靜下來。2016年已經結束了,按照原來的計劃還有九年,可是現在我覺得自己已經堅持不到2026年了,我大概到30歲就想去流浪了。
我還莫名地覺得自己會在2018年結婚,以前我是抗拒婚后相夫教子的生活,現在竟然莫名向往和羨慕這樣的生活。就像詩里說的那樣,大抵人年輕的時候都只顧著路旁的風景,而忽略了身邊的人。當然我也意識到了像我這樣的性格,可能真的會孤獨終老,我不怕,我已經做好了孤獨終老的心理建設。如果真是這樣,也沒什么好悲哀的,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那么等父母百年之后,我還是會去流浪,那時候即便不去流浪,也和流浪沒什么區別了。
和周邊的同齡人相比,我常常覺得自己三觀不正。在一個應該做夢的年紀,我對生活對未來都沒有什么期待。可能真的是感受力太強,看到了,看清了,看透了,看開了。再加上自己也是一個責任感沒那么強的人,自由意識太強,永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除了對自己負責外,不想承擔任何的責任。
前幾天剛把自己的簽名改成了“人要學會 停止流浪 我也一樣”,然而我對自己太了解了,內心的矛盾和糾結,和自己的斗爭,注定了心靈的流浪停不下來。一個身體里住了兩個靈魂,相互折磨著,誰也不妥協,我不知道這樣的斗爭會不會至死方休,但我依然期待被拯救,只是不知道那個可以拯救我的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