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前,心里還擔心著今日未完成的日更作業。真是日有所思必有所夢。剛剛醒來憶起夢中還在為寫什么而發愁。好像記得有一句“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有所為而有所不為”,這句話最早出自《論語·子路》:“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裾哌M取,狷者有所不為也?!薄睹献印肪戆穗x婁章句下八:“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p>
“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的意思是:人要審時度勢,決定取舍。選擇重要的事情去做,而不做或暫時不做某些事情。延伸為:有的事情是必須做的,而有的事情是絕對不可以做的。也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棄一些事不做,才能在某些事上做出成績。
人活世上,需要做的事有很多,想要在某件事情上有所建樹,總要做出一些取舍。偉大的科學家、學者等在某個領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那都是自己堅持不懈的追求求和努力得來的。
曾記得看過一個有關科學家居里夫人的小故事。小時候,居里夫人學習特別專心,不管周圍怎么吵鬧,與她而言,都無濟于事,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一次,她做功課時,她的姐姐和同學在她面前跳舞、唱歌、做游戲,居里夫人就好像看不見一樣,仍然專心致志地學習、讀書。
姐姐她們還想試探她一下,就悄悄地在她身后搭起來幾張凳子,只要居里夫人動一下,凳子就會倒下了。結果,直到她讀完一本書,凳子依然豎在那里。
從此,姐姐們再也不逗她了,而且也和她一樣專心學習,認真讀書。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不僅有興趣、愛好,還得要有專注力。
想起了蔡元培先生的一句話:“惟有專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學問上,才能事半功倍。”
還有馬克·吐溫說過:“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專注于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