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和家人說話,究竟有多重要文章

01

好朋友蓉在美甲店里做指甲,中間進來一個電話,因為不方便接聽,蓉按了免提,電話那端傳來一段低沉的男中音。

男:喂,你在哪呢?

蓉:我在做指甲。

男:哦,那一會有什么安排嗎?

蓉;沒有啊,做完回家了。

男:那麻煩你幫我把衣架上的兩件呢子大衣送去干洗吧,下周出差我應該會用到。

蓉:是一件深藍色和一件咖色的嗎?嗯。我知道了。

男:那辛苦你啦,沒事先掛了。

店里的小妹好奇,忍不住問蓉:“這是誰啊?你男朋友吧?”

蓉說:“哪是什么男朋友啊,這我老公啊,都結(jié)婚十年啦。”

小妹大驚:十年?!可據(jù)我所知,身邊的老夫老妻們對這類家事,不應是拿起電話就說:“喂!你在哪?早點把我衣服送去洗了!急等著用!”

蓉笑著解釋說:“先生在生活中就是這樣一個溫文爾雅的男人。從認識他起,不管是對她,還是對其他人,一律是謙遜有禮的態(tài)度。”

不僅他如此,他家里人也這樣。蓉說:“剛開始跟他家人打交道,也有點不習慣。”

你幫他們隨手買點水果、收拾家務、做個小菜,他們會說:“謝謝你哦,麻煩你啦,辛苦你啦。”

后來慢慢發(fā)現(xiàn),他們這樣說話,并不是跟你客氣、拿你當外人。而是就這樣的語言習慣,不僅是對兒媳,對兒子、包括對自己孫子,都是這樣。

嫁給一個說話溫和的男人(家庭),蓉說,日子久了,倒也發(fā)現(xiàn)其好處來。

第一是蓉自己的性格在發(fā)生改變,以前脾氣火爆,現(xiàn)在待人接物平和多了。連她自己家人都說,現(xiàn)在和她說話明顯比以前順暢舒服。

第二是和老公基本吵不起來。家里的那些問題,有什么是不能好好說話解決的呢?

第三是兒子在這樣的家庭下長大,性格陽光活潑、健康開朗。他說話也小紳士范兒十足,在人群中從不畏生,也懂得照顧別人,這點很另家人欣慰

02

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的確幸福感更強;

而那些不幸的家庭,日復一日的爭吵和矛盾,多半也是由不好好說話開始的。

本來丈夫只是想讓妻子關(guān)一盞燈,調(diào)節(jié)一下眼睛;

卻一開口說成:你開那么多燈干嘛?不浪費電?!就不知道考慮下別人!

本來妻子只是想提醒丈夫:外面下雨了,盡快收衣服;

一個電話打過來,卻成了質(zhì)問:你在干嘛?外面下雨都知道不?真不想事!

本來丈夫只是想建議妻子,這條路上直行更安全;

話到嘴邊卻成:怎么隨便變道!不要命了嗎?撞上責任都是你的!你負的起嗎?

本來母親只是批評兒子,考試可以更加認真和仔細;

一張嘴成了:你這眼睛干嘛用的?跟你爹一樣瞎!

明顯可見,同樣的語義以禮貌、溫和、留有余地、為對方設想的方式說出來,收獲的是另一方的感激、體貼、關(guān)懷和實際行動;

而同樣的語義以簡單粗暴、上綱上線、指桑罵槐、甚至人身攻擊的方式說出來,收獲的則是對方的暴跳如雷、火線升級和拒不行動。

不僅是夫妻之間,后者也更容易與外人發(fā)生是非口角。

幾天以前,駭人聽聞的武昌火車站砍頭事件,起因只是一碗面漲了一塊錢?

而如果店老板換一種平和的口吻,說:“對不起,春節(jié)開始因為原材料上漲,我這也加價一元錢。還沒來得及改動標牌,請您理解”。多半會相安無事。

可事實是,這老板盛氣凌人的說:“我說多少錢就多少錢,吃不起別吃,給老子滾!”結(jié)果遇上了同樣脾氣暴戾和性格偏執(zhí)的吃客,卻不想丟了性命。

不僅是成人之間,未成年的世界里也是同樣。

因為家有小娃,我特別關(guān)注過多起校園霸凌案。承然,這些施暴的孩子多半性格有問題,但看那些似偶然被施暴者選中的不幸孩子,卻都有著驚人的共性:

他們多半行為怪異或舉止另類(落單者最容易被攻擊),要么怯懦膽小或自卑孤僻(與父母完全零溝通),要么太過強勢或者太過軟弱,要么不會說話要么一說話反而引爆對方……

我們的語言似乎在暗示著肢體語言,并且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周圍的環(huán)境。

當說話文明有禮,肢體語言也跟著優(yōu)雅講究起來,做人處事更加圓融周到,也更容易得到周邊的正面反饋……

而當說話粗俗暴戾,肢體語言也跟著囂張跋扈,做人處事更加乖張偏執(zhí),也更容易陷入周邊的負能量中。

一個人的語言和行為習慣多半成長于家庭。

好好和家人說話,究竟有多重要?

一個家庭里,大人的爭吵,無論誰贏,輸?shù)舻目偸呛⒆樱?/b>

而大人的通達,哪怕表面不爭,真正贏的,總是這個家。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