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十點君
你有沒有想過,你的理想生活是怎樣的?
干凈、敞亮,房間里有滿滿的植物,每周更換的鮮花;休息的時候,伴著舒適的音樂打掃、看書、和朋友聊天,下雨的時候,有閑心聆聽雨聲;每年可以出門旅行,去自己喜歡的城市、大自然中感受自然和美好......
千人千面,每個人對美好生活的定義自然不同,但有些東西卻是共通的。
最近看了一本書——《何為美好生活》,這本書訪問了130名生活達人,探訪他們的家,采訪他們關(guān)于美好生活的理解和習慣。
從這130個人的問答中,以及自己身邊人的生活中,我發(fā)現(xiàn),那些過得美好的人,都或多或少有這些好習慣,認真對待生活,認真享受生活,分享給你。
用心對待“家”
美好生活的第一樣東西,是自己的家。
不管是屬于自己的房子,還是租來的出租屋,家應該是充滿著愛,用心布置的,自己喜歡的,身處其中能得到休息和放松的地方。
買房這件事,似乎已成中國國情,由于環(huán)境所迫,很多人二十多歲就亟不可待地要買房,此后背著房債,不敢換工作,不敢有所變動,一棟房子定下一個人的一生。
圖片來自《何為美好生活》
其實我很欣賞國外的方式,歐美國家里,一般人買房的年紀普遍偏大,可能到三四十歲,這樣他們之前的人生會過得相對自由和輕松,去嘗試更多樣的工作,甚至來個gap year。到了經(jīng)濟能力足夠承擔的時候,再去買房,再用心地設(shè)計和裝修。
BEAMS的員工山口真吾和山口佳世夫婦,一直到36歲才結(jié)婚買房,他們的公寓由從事建筑工作的岳父親自改造,從廚房的瓷磚、玄關(guān)的壁紙到厚重的書架隔板,都有著自己的小心思。
圖片來自《何為美好生活》
夫婦二人最喜歡的房間是起居室,深棕色的地板配上白色的墻壁,在沙發(fā)上放松地聽喜愛的音樂,是家庭的最幸福時刻。下班之后,夫婦二人喜歡在附近散步,熟悉新房附近的環(huán)境,周圍有很多小店,隨意逛逛就能度過美好的幾個小時。
沒有買房的話,租來的房子,一樣可以過得很好,只要你肯花心思。我一直關(guān)注的成都男孩李白鹿就是如此,五年之內(nèi),改造了四處房子。
李白鹿的家,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自己買來漆粉刷墻壁,從二手市場買來舊家具,網(wǎng)上淘來好看的裝飾品,用自己的品味和心思,把原來破舊的房屋,收拾得煥然一新,讓人向往。
保持房間的干凈清爽,添置自己喜歡的植物,還有能代表你喜好的電影海報、壁畫、玩偶......一個心儀的家,可以讓你在工作之余,得到很好的放松和療愈。
定期度假,學會休閑
時間管理專家建議,想要平衡工作與生活,要學會如何有效地休閑,會玩的人也更會工作。
朋友A,在創(chuàng)業(yè)公司工作,平日里工作繁忙,加班是家常便飯,但這個工作同時需要她保持高效率和持續(xù)成長。
她保持工作和生活熱情的訣竅就是,每年兩次長途旅行,一次國慶,一次年假。這兩次旅行,她一般會去比較遠的地方,東南亞、臺灣或者一直想去沒去的西南、西藏等需要花比較多時間的地方。
A說,休閑的質(zhì)量不在乎長短,重在質(zhì)量,在這兩次度假里,拋卻工作的煩惱,徹底的放松,去感受自然、美景,結(jié)識新的人,假期結(jié)束,會感覺活力滿滿,對工作又充滿熱情和斗志。
其實旅行不一定非要去國外或別的城市,只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都可以。比如有人不喜歡出門旅行,更喜歡沒有計劃和預定安排,悠閑地享受僅屬于自己一個人的時間,悠閑地做家務、煮飯、騎車......
或者去看電影,看展覽,與朋友一邊喝茶或咖啡,一邊交流近況,晚上和父母一起在附近散步,都能很好地放松。
定期與大自然親近
人需要學會放松,從繁忙的工作和生活的瑣事中掙脫出來,獲得心靈的平靜和滋養(yǎng)。我最推薦的方式,是與大自然親近。
下班之后,經(jīng)常頭腦發(fā)脹,眼睛酸疼,我喜歡去附近的公園走一走,樹葉的綠色深淺不一,形狀各不相同,燈光穿過葉片閃閃發(fā)光,鳥兒鳴叫,花朵在微風中簌簌抖動。
有時候,我會帶上沙灘墊,去海邊坐上一會,躺在沙灘墊上,耳邊海浪聲此起彼伏,海風微微吹,是最好的舒壓方式。
周末如果有時間,我會抽出半天時間,一般是早上或傍晚,去爬山。既鍛煉了身體,也在與自然接觸中,心胸開闊起來,心情自然好了起來。
大自然天然具有療愈的效果,國外許多療養(yǎng)院都建在遠離人群的深山之中,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里,渡邊需要轉(zhuǎn)幾趟車去遠離市區(qū)的山里面看望直子。
下雨天,屋內(nèi)聽雨,彈吉他、唱歌、喝酒;下雪天,去給小雞小豬喂食,鏟雪,看自己的腳印在雪地上延伸出一條古怪的曲線。
圖片來自《何為美好生活》
在家里擺上植物,有時候只是小小的一盆綠色,就能為房間增添許多生機和活力。
與朋友定期聚會
不約而同與朋友聊起,與老友相聚是多么的輕松愜意,不拘束、不忐忑,輕松自如,一場愜意相逢好過一場桑拿浴,舒暢、通透淋漓,夠換回你一個星期的好心情。
單身生活里,身邊除了父母,最親密的關(guān)系就是朋友,一起瀟灑開心,浪蕩度日,一起分享彼此的苦惱,見證彼此生命里重要的時刻,她懂你、支持你、安慰你、陪伴你,是生命里最不可或缺的存在。
許多人結(jié)婚之后,或有了伴侶之后,會與朋友聯(lián)系變少,漸漸疏遠,隨著事情變多、精力分散,這是難免的。但要記得提醒自己注意程度,結(jié)婚之后,仍然需要保有自己的朋友和社交圈,與朋友定期相聚。
作家十二寫過,一群好友不在同一個城市,但也都隔得不太遠。每個月,幾位好友會抽一天相約聚會,開兩三個小時的車,吃飯、聊天、看電影,時間充足的話,再住一晚,看音樂會、逛展覽、逛街,話題完全停不下來。
我每年會給自己安排兩到三次旅行,離開自己所在的城市,和好友相約去一個我們都喜歡的地方,在完全自由的環(huán)境里,相處兩三天,彼此脫離了各自生活的繁瑣,在美景和美食中,聊聊最近的改變。
這種全神貫注地投入相聚,重質(zhì)不在量,適合繁忙的成年人。
我覺得,不管到幾歲,好友是我們?nèi)松飞嫌肋h的伙伴。如果到了60歲,身邊有三五好友,近可以打個電話說說委屈哭一場,遠可以相約一起旅行,看山看水看世界,足矣。
一樣拿得出手的興趣愛好
看過一句話:第一喜歡的事情作為愛好,第二喜歡的事情作為事業(yè)。
最初很費解,為什么第一喜歡的不能作為事業(yè)呢?后來看了一些關(guān)于職業(yè)規(guī)劃的書籍,專家說,將一件事情作為事業(yè)意味著你需要靠它掙錢,你需要違背本心做許多你原本不喜歡的事,需要刻意練習,提高自己的的職業(yè)能力,那是很苦的,有時候沒有樂趣可言。
比如,我非常喜歡鮮花,但如果真的要開一家鮮花店就是另一回事,鮮花像商品一樣被出售,像商品一樣被牛皮紙包著,在火車上稱斤論兩地賣,日日斤斤計較掙了多少錢,喜歡鮮花的樂趣或許會在這磕絆中,摻雜一些苦澀的味道吧。
也因為如此,很多人做了自己最喜歡的事情之后,反而喪失了對這件事情的愛。
那么不如,在本職工作之外,繼續(xù)自己的興趣愛好,只要是喜歡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堅持,你會自然而然地去做,閱讀、音樂、運動、園藝、手工、美食......
我覺得,要想在興趣愛好里獲得更大的快樂,你可以多精力去培養(yǎng)。
比如,如果喜歡音樂,與其每天跟著廣播聽什么放什么,更好的方式是,你喜歡了一首歌,喜歡上,進而去了解這個歌手,進而去了解,與這個歌手同類型的其他歌手,長此以往,對這個領(lǐng)域有深入了解,有自己的看法;如果喜歡打游戲,那么在這個游戲里不斷晉級,成為很厲害的高手。
有時候一個拿得出手的興趣愛好,勝過好幾種泛泛的興趣,能帶給你的快樂。
對生活不將就
經(jīng)常看到一種現(xiàn)象,有些文章講述了別人改造出租屋,或者出門環(huán)球旅行的生活方式之后,總有讀者留言,還不是因為有錢。
錢很重要,我不否認,但是是否沒“那么多錢”,就不能做那些事,不能過好的生活呢?說句玩笑話,有人調(diào)侃郭德綱穿一身名牌也像是山寨,但有的人普通T恤也能穿得清爽好看,過得好不好有時候還真不是錢這一點能決定的。
圖片來自《何為美好生活》
我最欣賞的生活態(tài)度是,有多少錢,花多少錢,在哪個山頭,就唱什么歌。如果你一個月掙5000,卻偏要花一萬多去買一個包,那我覺得就算你用得貴,這樣的生活未必好。
月工資5000有5000的過法,1萬有1萬的活法,你的能力需要趕得上你的欲望。多掙錢多努力的同時,也不能在掙5000的時候,把日子糊里糊涂過了。
其實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發(fā)財和功成名就的幾率很小,你的收入以及未來幾十年的收入都是可以預見的,可能我們一輩子都過不上衣食無憂,喜歡什么就買什么的日子,但過得普通,不意味著過得不美好、不幸福。
端正心態(tài),對生活的態(tài)度不將就。多用點心,花點心思,這只有一次的生命,試試看,可以精彩成什么樣子。人生的主動權(quán)在自己手上,按你自己想要的那樣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