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古登鄉(xiāng)支教的陸楊老師下山了,來我們支教的學校幫助籌劃多功能教室。小伙子在信息技術(shù)方面的功底扎實,剛剛完成了珠海—怒江兩地聯(lián)動同課,正在積極準備珠海—西藏—怒江三地聯(lián)動課程。
晚上聚餐時,陸楊一直在咳嗽。據(jù)說,之前一直在病著,現(xiàn)在又感染了新的病毒。和上次見他時,整個人看起來瘦了好多。他的支教駐地是在山上,生活條件很艱苦。由于是學校飯?zhí)檬菄曳龀猪椖浚辉试S老師用餐,他只能每天在宿舍煮面條,偶爾下山到鎮(zhèn)上下個飯館。
問他,瘦了多少?他說,這一個月里瘦了十幾斤的體重。不過,談?wù)撈鹚哪切┖⒆觽儯廊皇悄莻€樂呵呵的陽光少年。
出生在1989年的陸楊,從澳洲留學回來,經(jīng)過考試,應(yīng)聘到珠海做了一名教師。在國學班學習的時候,邂逅了一位北京女孩,跟隨陸楊來到珠海工作。兩個相愛的年輕人結(jié)婚不到一年,陸楊就被選派到怒江支教了。
前些日子,珠海電視臺滾動播出《江海情·怒江扶貧系列》,有一個陸楊的專題。看得出他是真情流露了,在采訪的過程中,幾次哽咽得不能言語。
我深深地理解陸楊,知曉他內(nèi)心深處的情結(jié),我也有如此的情結(jié)。選擇來到怒江支教,我們支教隊伍中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因由,但是,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情結(jié):有生之年,能夠到生態(tài)和人文截然不同的地方,體會不同的生活方式;在自己的工作經(jīng)歷中,能夠到云南最偏遠、滯后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支教,真是不可多得的人生瑰寶。
珠海對怒江的支教方式,是成立了兩個“珠海班”,麗姐做高三珠海班的班主任。善良又大方的大姐,是孩子們的親人,他們親切地稱她“小麗姐”。
惠妹是蘭州人,和我同年,小我?guī)讉€月。以前在內(nèi)地一所大學教書,在國外做過訪問學者,一個靈動秀美的女子。
而其他的六個男教師來自珠海的不同學校。暖男波波、“川菜大王”敏哥、快樂認真的小文、多才多藝的文哥、見多識廣的武哥、特立獨行的樹元。
在珠海生活了十幾年,我的社交圈子越來越小。珠海是一個年輕的移民城市,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帶著自身濃重的地域文化,選擇性地交往和接觸。珠海毗鄰港澳,接受著海外文化,不會拘泥于傳統(tǒng)方式的人際交流模式,每個人就是一座獨特的風景與風向標。
可能也是年齡的緣由,個人的修行更加偏向內(nèi)在的聲音,喜歡獨處,也就漸漸地縮小了社交圈子。幻想著退休后的日子,大概就如此吧,心安許多。
來到怒江之后,忽然轉(zhuǎn)型到集體生活的方式,平時,我們的午餐大都在飯?zhí)媒鉀Q,而周末時光,則必然是有節(jié)目安排。去高黎貢山的原始森林走山路,看瀑布奇觀;去偏遠的峽谷深處拜訪學生家長。和他們在一起,家人一樣的感覺。
慶幸,在怒江支教的日子里,居然還收獲了這些愉快的友情,是意外的驚喜。
我們就是普通人,做著平平常常的工作,沒有功利心,沒有更多的訴求。養(yǎng)家糊口的同時,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為怒江的孩子盡一份力,獻出一點愛心,是享受,也是良心之旅。
在這段旅程里,我們完成了內(nèi)心深處的夙愿,對于自己,是成就了“情結(jié)”二字,也是一種情懷。
對嗎?親愛的朋友
無戒365極限挑戰(zhàn)營第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