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想你了……

一個周末的早晨,剛吃過早飯,我正在廚房忙活著。這時,我的手機響了,先生替我接了,說是一個學生打來的。我還納悶會是哪個學生呢,一般情況下,周內經常會有學生打電話問作業或是請教問題等,但周末是不會有學生打電話的。我接過電話,電話那頭傳來了那熟悉的、稚嫩的、悅耳動聽的聲音:“英語老師,我是小燕。”哦,原來是前兩周剛從我們學校轉去西安的那個小女孩。我有些詫異,她怎么會打來電話呢。因為按常理,學生和語文數學老師或者班主任接觸最多,也最為熟悉。像我帶的英語就劃為“副科”了。于是我詢問了她去西安那邊學校的情況。她說因為爸爸媽媽在西安工作,所以她就要去那邊上學。她一去就參加了考試,英語考了滿分,數學和語文也都不錯,所以就很順利地分了班,老師和同學都挺好,學校也很大,班里學生也比這里多得多。我問她對新環境適應嗎,她說都挺好的,很適應。我突然覺得這個問題有些多余了,像她那么乖巧懂事、聰明伶俐、陽光熱情的孩子,怎么會不適應呢,不論走到哪,都是大家喜歡的對象。我們聊了很多,我想象著她在電話那頭蹦蹦跳跳、手舞足蹈的可愛樣子。

忽然,她的聲音有些低沉,我問她怎么了,她沒有說話,我聽見她媽媽在旁邊焦急地提醒她:“你不是念叨著想英語老師了嗎,打了好幾次終于打通了,趕快說呀……”我才想起最近有好幾次未接來電,就是這個號碼打來的。我由于忙,都沒有接上。這時,電話那頭傳來一陣啜泣的聲音:“老師,我想你了……”我的鼻子一酸,眼淚撲簌簌地掉下來。我忙掩飾住自己的情緒,告訴她:“老師也想你了,你是最棒的,是老師最喜歡的學生”。她還在那頭抽泣著、哽咽著……我多想深深地擁抱這個天真稚嫩的、動情顫抖的肩膀!我多想溫柔地替她擦去那純真的淚水!我給她們班才帶了一年英語,可能只是平時對她表現出了多于旁人的喜歡,這個十一歲的小女孩竟然對我存有這么深的感情,著實令我感動。她真是個有心的孩子!這個孩子雖然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了這么多年,做了這么多年留守兒童,卻依然這么優秀,這下孩子終于可以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感受父愛和母愛,不必再備受思念雙親的煎熬。想到這里,我為孩子高興。

小燕說暑假回來看我,我說好,你到時候來我家玩。我忙把兩歲的兒子拉過來叫姐姐,兒子也很配合地說姐姐,來我家和我玩。小燕又開始在電話那頭歡呼雀躍了,孩子畢竟是孩子,情緒來得快,走得也快。最后我鼓勵她好好學習,將來考個重點中學,以后上重點大學。說出這句話時,我有些鄙視我自己,難道學習就是為了考大學,找到好工作嗎?難道就沒有別的新鮮的追求了嗎?他們可是充滿無限可能性和未知性的零零后啊!可是,無論怎樣,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總是沒有錯的,總會有用武之地的。

教師為學生們付出了那么多,甚至對學生的關注度都遠遠超過了自己的孩子,可是結果呢?絕大多數都未必記得這些曾給予他們知識、教會他們做人、真心地無私地幫助過他們的人。有的學生轉走了連招呼都不打一聲,街上偶遇了就跟不認識一樣。老師們總結的一句話:越是學習好的學生越不會記得老師,因為人家覺得學得好是自己的天賦和聰明使然,跟老師沒有關系。但是小燕讓我重新審視了這個結論。還有更傷心的一句話:當了一輩子的校長,卻沒有一個學生。因為學生們覺得和校長更沒有關系。想到這里,我不免地又為教師這個職業的悲哀黯然傷心了一把。

曾幾何時,教師和家長的關系變得如此微妙:以前,人們尊師重道,現在一切都像是理所當然的。家長和學生都認為教師所做的一切是義不容辭的、理所應該的。覺得你領著政府財政發的工資,就應該為學生服務,家長要是會給孩子教的話,還要你老師做什么……于是,教師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果哪個學生實在太調皮了,老師忍不住批評了幾句,過后都要單獨叫來,使出渾身解數,安撫加鼓勵,好話說了一大筐,生怕家長投訴。殊不知,教育并不是學校和老師單方面就能做好的,家長的作用也不可小覷。常言道:一個問題學生背后總會有一個問題家長。所以,我們都要做到互相尊重和理解。

一句“老師,我想你了……”簡簡單單六個字,卻像一顆原子彈一樣,爆發出無窮的力量,瞬間將我擊得一敗涂地,潰不成兵。

一句“老師,我想你了”就會讓他們高興地不知所措,欣慰地無所適從,感動地一塌糊涂,老師就是這么容易滿足。

一句“老師,我想你了”就會讓他們更加肯定自己的職業,獲得更強的職業幸福感和馬斯洛需求理論的最高層次——自我實現。

十里春風不如一句“老師,我想你了……”

但愿經常聽到這句“老師,我想你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