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第3年:愿你被時光洗禮,歸來仍是少年

聯合廣場街景,攝于美國舊金山

北京時間12月30日的下午兩點半,在經歷了行李托運、排隊安檢和將近一個小時的延誤等待后,此刻的我坐在飛往太平洋彼岸的這趟航班上,計劃著如何度過北京到舊金山這11個小時的漫長飛行。美聯航的乘務員正在熱心地為乘客提供午餐,“would ?you like sth to drink ?”畫面跳脫出來,腦海里閃出金星老師《今夜百樂門》節目里關于機場的搞笑段子,然而在她給出的coffee /tea/Coca-Cola 清單之后,拿在我手上的也不是『橙汁兒』, 而是『hot water』 。我驚訝于自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悄悄告別了此前喜歡的碳酸飲料,依舊不太懂也不喜歡咖啡,而一杯簡單的白開水,已成為自己日常最多的選擇。一杯水,波瀾不驚,依如我們平淡的生活。拿出手機寫歲末總結,似乎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詞匯來形容過去的2016,但平淡生活里總是充滿著變化,所幸周遭在改變,人在進步。

自己養的綠蘿,攝于北京

在北京的第二個年頭,有人問,你覺得自己融入北京這個城市了么?一時語塞。什么是北京?金碧輝煌的CBD,戒備森嚴的CHANG'ANJIE,破舊臟亂的小胡同,文藝掉渣的七九八,互聯網扎堆的西二旗?哪個是北京,它們都是。這座城市以極強的包容性,接納著每一種文化,而你是否真的融入其中了呢?問題淹沒于川流不息的人群里,人們行色匆匆,甚至來不及留心自己腳下的路。

離別的車站,攝于北京

畢業后義無反顧跳進風云變幻的互聯網行業,即使如滄海一粟,但內心仍興奮無比。習慣了上午十點上班的節奏,不用趕把人擠成肉餅的早高峰,當然,也習慣了大多數加班到晚上九點,回到住處收拾完畢就該睡覺的機械生活。周末的選擇,或約上好友聚會逛街,或自娛自樂,但大多數是在『自娛自樂』里度過。這個城市大到地鐵通勤時間都可能超過兩個小時,朋友聚會確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而獨處則是每一個北漂的本領。那除了忙碌的工作之外,你還有什么?

哆啦A夢,攝于北京鼓樓東大街

這一年有一個觀念的轉變,就是逐漸意識到生活和工作同樣重要。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過去這么多年自己一直把學習/工作(暫還不能稱作事業)當做是天大的事情,總覺得有了前者的良好鋪墊之后才會有后者更多的可能性,因而經常會做出讓步、妥協和自我犧牲,喪失對『當下』的關注。換句話說,就是為了未來的生活品質,而忽視了當前的生活狀態。其實,『活在當下』和『拼搏未來』是協同的,而不應該本末倒置。『活在當下』,把握眼前的幸福,不也是更好地『為未來而活』么?正因為此,所以經常反省和思考自己,注意去講求『舍』與『得』的平衡。

城市雕塑,攝于北京頤堤港

還有一個觀念上的改變是更加深刻地認為,生命中需要有儀式感

之前雖然也這么認為,但內心總多多少少覺得矯情。比如情人節,滿世界都送玫瑰花,這種節多俗啊;過生日,要買蛋糕訂餐廳唱生日歌,興師動眾好沒必要啊;拿了獎,曬出來慶祝會不會讓別人覺得自己在炫耀呢?然后在自我否定里妥協。但逐漸意識到,生活的儀式感是個人對生活的熱愛,是對幸福的一種追求和向往,生活本身就是平淡的,正是因為儀式感的存在,才讓一年的365天里,有一些美好的時光可以讓人銘記。

圣誕節,攝于北京

以前缺乏對儀式感的關注,在生活中有太多重要的時刻轉瞬即逝,時間匆匆過去,回頭發現,不痛不癢。但其實微小的幸福和愉悅,會給自己和周圍的人帶來巨大的影響。比如過年給爸媽發的『年終獎』,比如過生日的『生日蛋糕』,比如慫恿老爸在情人節給老媽送鮮花,比如出門游玩給朋友帶禮物。儀式需要用心準備,而不是匆匆帶過,這也是為什么要有節日的存在,為什么傳統文化里有那么多『繁文縟節』式的規定。現在人們越來越感覺到沒有年味,是因為物質從匱乏到豐盈的轉變,快節奏的生活讓人省略了“儀式”,因而讓節日也變得稀松平常。《禮記》里有一段關于儀式感的描述,『禮義之始,在于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慢下來的生活,充滿儀式感的生活,用心的生活,更有色彩。

HappyBirthday,攝于北京

一直期待著,某一天能夠做一個背包客自由隨心地流浪,但始終沒能鼓起勇氣。喜歡在路上的感覺,2016年依舊去過不少城市,雖然大部分是因為出差而走馬觀花,但未知所帶來的新鮮感總是不斷地刺激自己去探索。喜與當地人聊天,試圖在短暫的時間里能夠去體會不同的生活狀態,每一個城市背后,都有著無窮的人文和故事。記錄很重要,但拍照很多,文字卻懶了,這一點需要改變,把人生的經歷和感悟通過多種方式記錄下來,這樣才會有更深的思考和沉淀。

花,攝于北京

二月份的廣州。抵達白云機場后直接打車去番禺區,住在長隆野生動物園附近。這次出差主要是跟『熊貓三胞胎』打交道,順便借此機會逛長隆。色彩斑斕的鸚鵡,過氣”網紅"羊駝,張著大嘴等待工人用鐵鍬喂食的河馬,身材高挑閑庭信步的長頸鹿,還有呆萌的袋鼠…徜徉在動物叢林之中,感慨大千世界造物者的神奇。廣州是美食之都,深夜打車到點都德吃廣式茶點,味道完美。地域物產豐富與否,在飲食上很容易就能體現出來,南方城市(廈門,廣州,蘇杭)對待食物總是很花心思,而北方就相對單調。冒雨見了坦克、包子,困在『小蠻腰』旁邊的涼亭里深聊,也未能去成酒吧,趕在雨夜打車各自歸去。匆匆畢竟匆匆,畢業之后,朋友們散落在遼闊中國的不同城市里,相見太難太短暫。

袋鼠一家,攝于廣州長隆野生動物園

四月份的上海。上海依舊是最鐘愛的城市之一。今年第二次到上海出差,趕在飛機起飛前一刻還在溝通活動的物料運輸問題。最初喜歡這座城市,是因為大學時與好友一起滬漂實習,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腦海里永遠也忘不掉實習時在上海的兩個場景,一個是早上醒來窗外大朵大朵仿佛入口即化的云,一個是凌晨下班走出高樓空無一人的大街。我總覺得上海應該是畢業后就會去的城市,但卻因為種種機緣一路向北。所以每次來上海,總有一種『回來』的感覺。

黃浦江夜色,攝于上海外灘

五月初的日本。日本是我出國去的第一個國家,出發之前內心滿是對未知的幻想,另外就是對錢袋子的擔心,但當真正開始了行程,一切都丟到腦后,只希冀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盡興。

街景,攝于日本奈良市

大阪市的環球影城,守口市的日式居酒屋,京都市的春日大社,奈良市的清水寺……勝景讓人流連,轉換成手機里的視頻和照片,但更重要的是對人文的感悟。我欣賞這個國家的安靜從容,有禮有節,所以日本和臺灣省都是我非常喜歡的地方。人們在這里謙遜有禮,波瀾不驚地生活,你會在細小之處發現他們的用心和對生活的熱愛。在奈良,某次邂逅藏在繁華都市里的一處湖泊,湖面倒映著磚墻與草木,宛如明鏡一般,老人們三五成群坐在湖邊聊天,在一旁啄食的一群鴿子,見人也不生怯。那一刻,雖沒有“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闊,但這種峰回路轉,偶遇佳境,帶給我的遠不止盛大的喜悅。

街角湖畔,攝于日本奈良市

九月份的北戴河。完全放松的一個休假,北京周邊其實還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探索的,很棒的一段放空自己的閑適時光,吃喝玩樂,怡然自得,改天專門來寫游記和攻略罷。

十月份的哈爾濱。第一次單人出差辦活動,選擇了到東北這個從未涉足的地方。在飛機上第一次看到了一望無際的黑土地,能夠擁有如此肥沃的土壤,真是東北之幸。東北爺們兒也很有禮貌,所謂的標簽和刻板印象,多出去走走才知道,當然,也并不會因為一次兩次的經歷,就對地域產生偏見。獨立思考的重要,要不輕信,不盲從,不跟風。夜色掩映下的中央大街,安靜而美麗。地下過街通道里,大爺大媽們圍作一圈,紅歌嘹亮,看到他們認真的樣子,能夠體會到那種幸福感。當然,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味道極棒的蝦仁餃子,假裝沒事喂喂鴿子的圣索菲亞大教堂,以及那久違的校園。

圣索菲亞大教堂,攝于哈爾濱

十月份的杭州,十二月的美國……

竹林,攝于杭州青芝塢

每一次出行,都會給自己帶來不同的體驗,用心讀書和用心走路其實是相輔相成的,閱讀所打開的世界讓人有知識和沖動去追尋真理,而在路上又是一種切膚體驗。多給自己一些時間讀書,多一些時間在路上。我希望能去看更多的風景,希望自己一直在路上。

夜幕降臨,攝于美國拉斯維加斯


最近在看的一部紀錄片《56up》,中文翻譯過來是《人生56年》,這是艾普特從1964年開始拍攝的系列紀錄片,跟蹤記錄14位英國的七歲兒童的生活,每7年一集,從7歲到56歲,記錄個體從小孩成長為老年人這一生的變化,片子讓人不勝唏噓,你永遠都不知道,當下的決定會對未來產生怎樣的影響。短暫的幾十年,以怎樣的方式活著?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怎么樣的人生才夠幸福呢?

故鄉的云,攝于洛陽

不斷地感慨時間,它悄悄在背后推著你往前跑,將過去都甩在過去。你會發現,曾經的一些面孔開始模糊,回憶停留在某個片段再也沒有后傳。就像故鄉的樣子永遠停留在某一時刻,再也接不上。高中時代,告訴自己『世界之大,勇敢出發』,渴望從小地方走出來,去看看更大的世界。如今算是邁出了一步,遠離故鄉,仍在漂泊,與家人聚少離多。

五月天演唱會,攝于北京鳥巢體育場

2015年不顧一切地往前跑,很疲憊,卻沒有花足夠的時間來回顧總結和沉淀。過去的一年里在不斷發現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想辦法來解決和提高,而這一年依舊擔心丟失自我,時刻充滿危機感,很多年,環境在變,這種焦慮卻一直一直都在。總是害怕自己『碌碌無為』,害怕被環境同化,害怕知識匱乏,害怕自己某一天一不小心跟不上節奏被這個時代淘汰。渴望不平凡,但生活的真相是平凡,所以義無反顧,不斷在這種角力中尋找平衡點。『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桐已秋聲』。時光短暫,朱熹的詞句便是最好的警示。

貓,攝于北京炒豆胡同

過去的一年遇到很多優秀的人,佩服他們的才華和勇氣,感嘆『人原來也可以這樣活』。大千世界,你會覺得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笛安曾說,『從一開始以為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到明白自己的天賦其實只夠做個不錯的普通人,然后人就長大了』。從不可一世的驕傲少年,到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人越來越成熟,也越來越認命,但我們卻不愿意認命,想繼續折騰。

窗,攝于北京

喜歡列計劃,總是暗暗把目標藏在心里,不喜歡公開。給人看到的可能更多是成果,但半途而廢的也不少。25歲,距離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還有很遠很遠一段距離。『世界之大,勇敢出發』,2017年,希望好習慣養成計劃能夠繼續堅持,成為更好的自己。


最后,寫一首小詩來結尾吧!

我看到紅磚、青瓦、白墻

我聽到風吟、水嘯、波蕩

我聞到花香、晨光、夕陽

我爬上高山上

我坐在海岸旁

我走進你夢鄉

流浪的時光

簡單的信仰

陌生的城市

你脫下偽裝

蜘蛛織好羅網

時光爬上手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