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正確的堅持就是發自內心想去做一件事情,并將它變成剛需(耐心),最終形成習慣(下意識),知道堅持之后還得知道學習,才能堅持學習,大腦是一個操作系統,那堅持學習能力就是一個外掛,學什么就會什么是大多數人想要追求的狀態,但是大部分都只是停留在想想的層面。即使我們知道正確的概念還有方法之后,還是不去做最大原因就是兩個,第一是沒有時間規劃,整天瞎忙;第二就是怕麻煩,知道怎么做,但是感覺做起來麻煩,還不如不做。但是麻煩并不會消失,只是在等待回報的時機。
正確的學習分為三個階段,兩個主義
第一階段是學會有人手把手教的東西,第二階段學會書本或者課程所教的東西,第三階段是能學會沒人能教的東西;第一個主義是自然主義,第二個主義是結構主義
第一階段大部分是屬于自然主義的學習方法,核心是模仿,回憶一下初入職場或者學習開車,大部分人經歷過這兩個最普遍的學習場景,初入職場大部分人都經歷過傳幫帶這個階段,有老員工一帶一或者集體新員工培訓來手把手教你如何快速入門工作;剛開始學開車也是教練手把手的教,怎么倒庫等;這個階段注重的是模仿到技能表面上看起來的樣子,模仿到百分百就算是很強的學習能力了,如果手把手教都學不會那就是智商的問題。模仿式的學習是最快的入門方法,遇到看到什么就可以學什么,積少成多,以量取勝。
第二階段大部分是屬于結構主義的學習方法,結構主義側重對學習內容的結構和交互關系的認識,追求事物本質,能夠舉一反三,體系化的去學習講究的是創造;比如學習藝術與學習電路學習一門基礎理論課程,本質上都是了解了基本架構與體系之后可以創造出新的東西出來。
第一與第二階段是屬于平行關系,大部分如果能后在前兩個階段做的很好,基本就夠用了,所以學一項新的技能前先判斷應該用哪種方法,如果是學習語言,樂器,書法這種東西應該用模仿的自然主義,先用起來就對了,先模仿起來,針對薄弱的地方進行針對性強化;學習李笑來這門課程或者學習經濟學等就需要用結構主義,將所學的概念體系化,串聯起來形成新的認知不斷升級,舉一反三的去解決問題。
當然最難的是第三階段也是很少人能夠達到,就是要達到別人教不了你,書本上也找不到的東西才是最強王者,前面兩個階段你可以做到同樣也有很多人可以做到,如果想要卓越就是要嘗試進入第三階段,這個階段自己目前只能從概念來理解,在前面兩個階段都相當熟悉之后,需要對前兩個階段進行不斷總結,整理直至演化出自己的獨特的方法論(無師自通)并行之有效才是正道。
總結,大多數人都在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之間徘徊,當明白了學習方法的兩種主義之后,學習一個技能的方法就會更加清晰,結合之前分享的任務驅動,以教代學(兩種方法不展開,不然又可以寫一大段)兩種方式,在練習中摸索自己的第三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