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負債表反映了某一時點的資產或是業務資源情況,以及截至該時點的債權和投資人的情況。資產負債表是核心的財務報表,它和其他財務報表之間均存在聯系。利潤表中凈利潤的增加或減少都會導致資產負債表中未分配利潤以及所有者權益的增加或減少。同樣,現金流量表中任何現金流的增加或減少直接反映了資產負債表中現金水平的變化。在這種模式下,財務報表之間均存在聯系,那些想要人為美化的公司,僅操縱某一張報表而不影響其他報表,或在不同報表中進行抵消的做法是不可行的。但即使如此,仍然有很多公司通過不同的手法來進行報表的美化,手段主要有:
1、虛增收益
2、夸大財務業績
3、操縱利潤
4、虛增經營性現金流
……
一、虛增收益
1、激進確認收入:是指在貨物或服務的經濟性真正轉移之前就在利潤表中確認收入,或在真實交易發生之前就在利潤表中確認收入——如在報表中虛假收入。
最直接的比如經營性租賃和融資性租賃。
經營性租賃:會在多個會計年度在財務報表中進行收入確認;
融資性租賃:在交易日或是合同簽訂日公司就已經確認了收入(激進確認收入)。
利得或損失來源于非主營業務,一般會計入非主營業務收入,而不計入營收。
公司交易產生的營收,如果交易部分沒有用現金支付則產生的應收賬款將一直存在,直到公司認為該筆款項已無法收回,則會對應收賬款進行減記并同時在利潤表中確認為損失,該處理將導致未分配利潤和所有者權益的減少。
大部分激進確認收入和確認虛假收入的案例都會導致應收賬款的大幅增加,也可以在不提高應收賬款的情況下進行虛假收入的確認(一種方法是公司虛構一張來自客戶的現金收據,這樣會在資產負債表中形成較低的應收賬款和高估的現金流),該筆操作需要發現該筆現金是否存在。
2、低估或遞延費用的確認:呈現更高的收益方法也可以是低估費用或損失,為避免在當期將全部費用或損失進行確認,可以將其遞延至后續區間進行確認。
高估收益、低估費用將會導致未分配利潤和所有者權益的被高估,必須通過高估資產、低估負債的其他部分來進行抵消;遞延確認費用的方法是將費用資本化計入資產負債,而非將其作為費用計入利潤表;也可以通過不再資產負債表中確認負債來低估費用。
公司可以通過避免確認損失而使得公司的利潤、所有者權益以及資產都被高估,具體方法:如果公司資產出現貶值,公司仍舊可以在資產負債表中按照原來更高的成本或者價值進行確認。
3、非經營性收益的劃分:將非經營性收益劃分為經營性收入,將正常經營性收益的費用下移至利潤高表中的“特殊”或“非正常性”項目。
警示信號和分析技巧:
(一)激進確認收入
1、審核附注中的收入確認原則,并與同類公司進行對比;
2、來自客戶的應收賬款比營收增長的更快嗎?
3、經營性現金流顯著低于會計利潤;
4、年末是否出現重大的收入確認?
(二)低估/遞延確認費用
1、折舊/攤銷的年限是否比同類企業長?
2、資產負債表中有沒有將遞延所得稅以外的資產項的遞延費用計入資產項目?
3、是否存在非常規性資產?或是存貨、與收入相關的資產出現無法解釋的大幅度增長?
(三)非經常性收益的劃分
1、是否將“利得”并入收入項?
2、是否將一次性或不經常發生的項目并入收入項?
3、公司的經營業務描述合乎情理嗎?
4、是否存在任何基于資產評估而確認的利得或收入?
(四)經營性費用的劃分
1、是否將任何費用或損失以“特殊”、非經常項目的名義在利潤表的底部進行列示?
2、相關比率是否總是比同類企業高?
二、夸大財務業績
1、資產和負債置于表外:如果一家公司想要低估負債,為了滿足會計恒等式的要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同時低估資產。低估資產可以改善一些財務指標,其中最重要的指標就是資產收益率。
方法:
(1)使用租賃的方式
在一項經營性租賃中,一家公司從另一方租入資產并階段性地支付費用。租賃可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長期的。然而,在某些條件下的長期租賃最終會涉及類似于購買的資產轉移,對于這種情況會計準則要求同時確認一項資產和負債(融資性租賃)。而經營性租賃,公司可以擁有資產的使用權同時卻不需要再資產負債表中確認負債。
(2)通過借貸的交易的方式
通過借貸交易將應收賬款置于表外。一家公司將應收賬款以一定的折扣轉讓給另外一家公司獲得現金。這種方式將導致在資產負債表中應收賬款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現金。如果一家通過抵押應收賬款獲取資金,但是仍承擔保留在資產負債表中,同時,確認為一項貸款。一些公司試圖將借款交易做得看起來像是應收賬款出售,這樣就可以低估資產和負債。
2、其他表外融資及表外負債
一家公司可能試圖在低估負債的同時避免對資產產生影響,為了滿足會計恒等式的要求,就需要高估所有者權益,該做法會在不確認負債的同時也不確認費用(設置一非合并公司將虧損資產剝離進該公司)。或者,把一項融資當做收入或收益在財務報表中進行確認,而不是將其確認為負債。
3、高估資產
高估資產包括高估資產的價值或是將一項根本不存在的資產在報表中進行列示。高估資產一般是因為要隱藏一筆損失,使其置于表外。
(1)在資產負債表中高估資產價值
在購買物業、廠房以及設備等資產時,最初是按照成本進行確認的,隨后,公司可以選擇是否要采用成本或是重置發進行價值確認。成本法,按照初始成本進行折舊和攤銷調整,對于重置法,則是按照當前的公允價值在資產負債表中進行確認。
如果價值下降,會產生一項損失并在利潤表和未分配利潤中進行確認;
如果價值上升,收益會在其他綜合收益中進行確認,該賬戶屬于所有者權益。
注意:檢驗財務報表附注中的財務政策,如果公司采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有可能會進行人為操縱,必須對這種可能性進行評估。
(2)高估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數量
公司可能對外宣稱的資產量比起實際擁有的要多,試圖達到高估資產的母的。這種情況尤其發生在存貨中,原因在于存貨項目繁多,對其高估很難被察覺到。
(3)高估資產負債表外的資產數量
對于天然資源,公司可能擁有或者控制某種天然資源的儲備但并不在資產負債表中進行列示,比如低下原油儲備或者其他商品。由于無法觀察資產數量,高估資產數量的做法很容易做到,且該做法并不要求在資產負債表調整平衡。
公司還可能通過高估這些儲備來達到遞延費用的目的,很多與資源探查和生產有關的支出被資本化,并且根據儲備生產能力或數量情況進行攤銷。
警示信號和分析技巧
(一)將資產和負債置于表外
1、與同類企業相比,公司是否過多地采用經營性租賃?
2、公司是否對子公司采用權益法進行核算?如果將這些公司進行合并報表結算,財務狀況會變成什么樣?
3、公司是否通過融資的方式將應收賬款置于表外?
4、公司是否沒有充足的資產來支持其經營和收入——特別是與同類公司相比?
(二)將負債或融資置于表外
1、是否存在融資或相關協議并未在附注中進行披露,也沒有在資產負債表中進行列示?
2、是否有不可預見或潛在損失的討論,而其并沒有反映在當期的損益中,也未增加對應的負債?
(三)高估資產
1、公司擁有的重要資產價值是基于預測,假設或是無法獲得客觀的估值嗎?
2、公司的無形資產價值及數量,貨物或生物資產是否發生非常規性變化(是否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
3、是否有收益和收入是來自資產重估,由資產重估行為所產生的收益占經營性收益的百分比是多少?
三、利潤操縱
1、應收賬款和壞賬準備
在權責發生制下,會計準則要求對應收賬款的回收率進行預估,并且在確認收入的同時,對應確認壞賬費用。公司可以通過調整壞賬預測來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如果想要提高當年的利潤,就可以降低當年的壞賬費用的預計,反之則可以提高當年的壞賬費用的預計。
2、遞延(預收)收入
預收收入是指資金已經收到但是還沒有在報表中確認收入。
如果經理人想要將利潤轉移至后續年,他們可以簡單地將當期收入轉移至負債項,并稱當期收取的是客戶支付的預付款,未來才會交割貨品。
當某公司擬的遞延收入或是預收收入科目出現不正常的變動,就應該對其提出質疑。對所有公司來時說,看到該科目有異常,就應該對逐年的余額進行檢查,判斷其是否增加或減少了當年的收入。
3、應計和遞延(預付)費用
如果一家公司收到貨物或獲取了服務但是并沒有支付全部費用,那么所欠的相關金額按照應計項目進行確認。如果銷售貨物,應計項目被稱為“應付賬款”,對于其他費用,包括應計工資、應計稅費、應計租金以及類似的費用,都會被確認為負債。公司可以通過高估或者低估這些預計費用來將其轉移,平滑利潤。
與應計費用相對的是遞延費用,公司將未來才會發生的費用在當期進行提前支付。最常見的遞延或預付費用項目就是租金、保險以及不動產領域使用的類似項目。
遞延費用一般發生于購買物業、廠房及設備,購買設備不會立即費用化,取而代之的是將費用作為資產進行資本化。
4、遞延稅金
遞延稅金既可以產生資產也可以產生遞延負債。因為報表中確認的收入和費用,在面對投資人和以征稅為目的的政府監管機構所計算得出的結果之間存在差異,也因此產生了遞延稅金。
最常見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是當公司在會計角度確認了一項損失,但稅法不允許在當期全部確認,只能將其遞延至后續年度沖抵應納稅所得額。
如果一件公司存在遞延所得稅負債或遞延所得稅資產,你應該檢查財務報表附注,明確它們生成的原因。
5、或有損失和準備金賬戶
通過設立或有損失或準備金賬戶,結合使用各種各樣的財務技巧,公司可以對凈利潤進行跨年度的調整。
比如一家公司某年收益特別好,就想要平滑部分到后續年度。公司可以高估一項或有損失來降低當期的利潤,同時將潛在損失計入負債。在后續年度,將減計負債并按照“價值回升或增加”在利潤表中確認收益。
利潤操縱的警示信號和分析技巧
(一)壞賬準備
1、檢查壞賬準備金以及與應收賬款和收入相關的壞賬費用,尋找反常的情況;
2、與公司之前年度的預計相對比,檢查應計壞賬的情況。
(二)遞延或預收收入
1、尋找標記為遞延收入或預收收入的科目;
2、判斷在該經營業務中預收是否屬于正常行為,遞延項目是否合理?
3、逐年檢查科目余額用以判斷是否在當年增加或減少了收入;
4、在剔除遞延項目的影響后,公司的收入和利潤會變成什么樣?公司是否有意為后續年度保存收益?
(三)應計和遞延費用
1、是否存在與凈利潤相關的巨額應計費用,并且出現大幅波動?
2、是否將遞延費用當做一項資產計入資產負債表中(比如遞延所得稅)?
3、是否存在異常資產或資產科目出現大幅增長且無法解釋原因的情況,特別是相對于收入的增長。
(四)遞延所得稅資產
1、公司的遞延所得稅凈額是否對凈利潤的波動產生了影響,使凈利潤從正值變為負值?
2、公司是否存在巨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這些遞延所得稅資產在未來會被轉回和使用嗎?
3、公司是否設立了與遞延所得資產相關的價值準備科目,其價值是否出現波動?
(五) 或有事項和準備
仔細研讀資產負債表和附注的披露信息:
1、或有損失
2、或有負責
3、準備金
4、衍生負債
5、類似科目
考慮公司是否設立了“餅干罐”準備。
四、高估經營性現金流
1、將借款行為歸為經營性現金流
一家公司可以通過將現金收入定義為經營性現金流或將現金支出定義為投資性活動來使得自身看起來比實際情況更好。比如:將應收賬款遞延向債權人借錢并且將現金流認定為應收賬款的出售而不是一項借款。
2、將正常的經營性支出劃分為資本性支出
采用這種方式,就會導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被高估而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被低估。
3、促進現金流入的增加或者延遲現金費用的支出
真實的活動增加當期現金流包括加快獲取現金或者延遲現金支付:
(1)積極鼓勵客戶盡可能支付現金
(2)以代收方式將應收賬款出售(應收賬款賬款以買斷的方式折價出售,且不具備追索權)
(3)延遲想供應商、雇員以及其他方進行現金支付
另一種把戲會選擇對其他指標而不是總現金流進行人為調整,具體表現為通過賒銷方式購買廠房及機器設備。
現金流警示信號與分析技巧
(一)將借款行為歸于經營性現金流
1、或有負債或表外負債進行披露了嗎?
2、查找互惠或回購協議或保險類合同。
3、是否存在來自非正常客戶的收入(財務服務公司)?
(二) 將正常的經營性支出劃分為資本性支出
1、長期資產是否存在不正常的增長?
2、是否存在非正常常規性資產?
3、資本性支出是否存在不正常的變動?
(三)促進現金流入的增加或者延遲現金費用的支出
1、尋求貼現、出售應收賬款或其他能夠盡早轉換成現金的方式。
2、看看公司是否延遲對供貨商或其他第三方進行支付,例如應付賬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