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幻想著自己有一天會出一本自己的書,但我至今還在尋找我的讀者。就在最近,我收到了一個編輯的面試,以為自己更可以靠近寫作這條路了,但是我準備放棄這次面試。
我一直在構(gòu)思作品主角性格時會希望帶來一些正能量的東西,不是說我這個人多么玻璃姨母心,現(xiàn)在社會的發(fā)展,各種問題層出不窮,我不想無病呻吟,更不想負面情緒,能安慰人心,撫平傷痕總是要好一點的。我的主編讓我去看一些十萬個冷笑話之類的動漫,因為我的稿子可能相對十萬個冷笑話比較幼齒,抱著膜拜的心思打開了一集,看了幾分鐘,我可能看懂了,但我又不想看懂。我不知道十萬個冷笑話想傳遞什么,可能是為了消遣,但是我并沒有任何貶低的意思,因為它的受眾群體數(shù)目我還是很憧憬的。突然有一種洋洋得意,在我正式錄用前,我炒了我的實習公司,對于一個本來滿懷憧憬,結(jié)果稿子卻不符合要求的我來說,我不知道這種洋洋得意在我內(nèi)心的哪個角落驟然升起,還占據(jù)一定地位。
"無關對錯,三觀不同。"我最近看到的最深有感觸的一句話。上了大學之后,我經(jīng)常會問我自己,這件事情這樣做對嗎,不這樣做對嗎。這樣的情況很多,沒有對錯的答案也很多。母親大人從小就覺得我"吃里扒外",原因是我更聽老師的話。雖然我越長大越會質(zhì)疑他人的一些觀點,但我卻又是一個很容易被他人影響的人。現(xiàn)在我也經(jīng)常質(zhì)疑老師們的一些觀點,因為大部分老師講課總會帶著主觀思維傳遞自己的思想,或許他們自己也不知道這樣對不對,當然這時候我也努力選擇聽之任意之。可能不涉及人倫道德或違法犯罪,對錯都是自己的判斷。
我沒有高爾基三部曲的名氣,但經(jīng)過比較我的童年比我身邊大多數(shù)人都有趣,我豐富的轉(zhuǎn)學經(jīng)歷讓我適應了很多角色;在人間的我活的也比較通透,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讓我看多了是非,看多了人情冷暖,反而會懶散的選擇忽視;目前我的大學教會我最多的可能是思考,因為我現(xiàn)在滿腦子都是疑問。我不知道我所接受的是什么文科教育,我也沒有想批判什么,我只是在努力擺脫死氣沉沉。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我的大學剛好就沒有什么大樓,但剛好也沒遇到什么大師。既然沒有大師,那就自己努力成為大師。感覺自己至今尚未擁有小鳥依人的覺悟,但確有顆大鵬的心。
看到這里不知道你對題目是否還有疑問,從小寫作文都是試卷上面給好的題目,但是寫作這條路上沒有題目,只有寫下去。我之前一個編輯說過,"你要知道讀者想看什么"。但是,我大部分時間也是一個讀者,我有時也會思索我想看什么,所以,你想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