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女性抗拒生孩子?

-01-

情侶或者夫妻吵架的原因有很多,小到誰去洗碗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大到兩個人三觀不合的大事兒。不過有一個事兒,是越來越多小夫妻要面臨的問題:“ 自己的伴侶并不想生孩子 ”

辦公室的六兒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前幾天她和老公吵了一架,就是因為這個事兒。

六兒覺得自己現在還沒做好要孩子的準備、無論精神上和經濟上都沒有辦法很好的撫養一個小孩兒。更何況,生了孩子總歸是媽媽帶的多。多少人生了孩子以后,既要照顧孩子、還要外出工作。身邊太多的人生了小孩以后過的身心具疲,老公就是甩手掌柜一個。明明是兩個人一起決定要的孩子,好象責任都是女方一個人承擔。

六兒的老公就表示她太幼稚,這種想法太自私。哪有那個母親不為自己的孩子做一些適當的犧牲,這點覺悟都沒有就是六兒哪內心還不夠成熟。

兩個人因為這個事情冷戰了好幾天,最終也并沒有達成一致。

-02-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女性不想生孩子?

001:因為女性沒有信心可以讓丈夫高度參與育兒過程,甚至有一些女性認為自己的丈夫根本不會參與育兒過程。在生了孩子之后,幾乎是女性獨立承擔育兒工作,不管是哺乳、照顧小孩兒、承擔家務,很難得到伴侶的幫助和分擔。

002:在情感上很難得到體諒和共情。在承擔養育后代的過程中,女性在情感上很難得到理解。相反,大部分的人都認為你的付出是理所應該。周圍的人最常用的論調就是:“不為孩子犧牲付出不配當母親”、“哪個女人不是這樣過來的”、“當媽媽照顧孩子是天經地義”。你抱怨就是你脆弱,你難過就是你矯情,你覺得累就是你嬌氣。

003:打破自己原有的人生規劃。生孩子十月懷胎的過程本身就是很辛苦的。但是生只是一個開始,生完以后要承擔更多的陪伴和教育的責任。事實上,很多女性在懷孕產子以后,在事業上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影響。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一方需要傾斜,一方就必然要減少。除此以外,身材走形、對自我關注的減少,導致不少女性生育過后女性魅力值下降,甚至有一些女性會出現不自信和憂郁的情況。數據顯示兩成媽媽會產后抑郁,這本身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

-03-

女性的需求在不斷的提高,男性的思維改變速度是否與之相匹配呢?

關于這個問題,微博上有一個被熱議的觀點是這樣說的:

“誰想要孩子,誰就要主動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否則,你想要孩子又不想承擔責任。我懷孕十個月生產的時候疼的要死要活,事業身材都受到影響還要每天擦屎擦尿擦地板煮飯就是為了讓你有個孩子逗著玩?”

不少女性認為,孩子應該是男女雙方共同承擔的責任。不是所謂父母口中的“傳宗接代”更不是日常生活中聊天時候輕描淡寫的一句“誰家還沒個孩子,怎么就你家事兒多”這種態度。在生理方面,男方已經無法承擔,在日常養育的過程中自然更要理解和分擔。

但是這些觀念真的被男性所接受么?就算他們精神上認同這些看法的合理性行為上真的會有所改變么?

事實上,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種微妙的雙標。大家對于父親方進不到義務一般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覺得男性在外打拼辛苦,可以理解。但是如果當一個母親沒有表現出對孩子的全情投入,通常會受到一些指責: “ 做媽了,不能什么都想自己這么自私”、 “ 你要多為孩子考慮,每天都瞎折騰什么呢?”諸如此類。

-04-

不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在生了孩子之后過的一團糟,插花課的老師Lisa34歲,整個人看起來狀態非常好,而且對家庭的滿意度也很高,關于養育小孩兒,她是這樣說的:

“ 沒有孩子之前,老公總是想著要二胎。現在寶寶六歲了,老公暫時沒有要二胎的想法,以后還猶未可知。老公全程參與帶孩子,我每個星期都會去健身,每周都會有時間給我去參加一下朋友的聚會聊聊天。雙方父母不參與帶小孩,都是我們自己在管。白天我們上班有保姆幫忙,保姆是在老家找的,人勤快也利索。晚上我們就自己帶。我們在生孩子之前就說好,生了以后不是我一個人的責任,現在我們確實也做到。幸福感挺高。

這種理想的狀態就是:雙方共同承擔責任以及對方都有一定的個人時間。

-05-

能夠做到理想狀態的家庭畢竟是少數,理想再豐滿,現實依舊很骨感。

大部分我們看到的依舊是為了照顧孩子辛苦勤勞的母親。她們因為照顧孩子起夜睡不好覺,上班的時候時不時接幾個家里的電話讓她做這做那。丈夫理所當然的享受妻子為這個家庭付出的努力,甚至不少男性依然標榜“男主外、女主內的”謊言,逃避承擔家庭責任和義務。

想起前幾天見面的高中同學已經生了孩子,她丈夫撒手不管只負責逗逗孩子玩,孩子一哭就馬上丟給對方。因為孩子起夜太頻繁她睡不好覺,和丈夫說過幾次想讓他幫忙一起看看,畢竟自己還要上班。結果對方充耳不聞,有時候還在在外面打牌打到半夜。

想起見面時她憔悴的狀態,依然唏噓不已。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可是假若身邊真的有個貼心人,誰還要那么堅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