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壞了吧?」最近總有人問我。
「嗯,最近很忙!你懂的?!刮铱偸沁@樣回答。但真實的情況是,放下了原來的工作,新的工作七月份才交接,最近確實不忙。要做的事只有一件,就是組建團隊,一個將會更為強大的團隊。
勉強再說有事,就是做框架列清單。天下無難事,化大為小,逐個擊破,水到渠成。
這樣,就有許多時間發呆。想人事,越想越清明;看世態,越看越明白。人生的經驗,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
1
先說點團隊組建的事吧。
昨天在發呆的時候,想起最近的人事,忽然間就感動了。最近,有幾位朋友,作出了在世俗意義上不可思議的選擇,加入了運城國際。我反復確認過:你現在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無論從生源,還是薪資待遇,還是工作環境,你確信自己的選擇嗎?
一個標準的答案,是「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不過,借助榮格的說法,你哪里知道,這究竟是上帝的召喚,還是魔鬼的誘惑?
無論如何,人生即選擇,選擇即命運。
你總覺得命運是未知的,實際上,命運是注定的,它刻在你的骨髓里。舉個例子,你約一個特別出色的老師聊天(好吧,這算挖人),很可能,他還沒有想好如何選擇時,你已經知道他即將作出的選擇了。這很奇妙,是吧?如果他作出的選擇跟你預期不一致,那么只有兩種可能,一是你判斷錯了他的故事線,二是他受到了表面的迷惑,作出了錯誤的選擇。
「故事線」有許多別名,例如同一性、性格、氣質、算法,或者命運。
哪怕你一度迷失,最終,你終將成為你自己。而這一切,都被深刻地寫進故事里,化為藝術。在故事里,那些從小被抱走在貧苦人家成長的王子,終有一天會走向自己的命運,因為成為王者,乃是他的宿命,也是上帝的揀選。
2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可以非常明確地說,生活總在模仿藝術。
當然,我說的是偉大的故事,例如《丑小鴨》、《魔戒》、《肖申克的救贖》……所有的故事都曾經發生過,你無法置身于故事之外,故事籠罩一切,問題只在于,你究竟是誰?是故事中的哪個角色?主角還是配角?英雄還是惡魔?抑或,是一個小丑或開心果?再或者,與絕大多數人一樣,只是路人甲或群眾演員?
找到你的故事線,修改它,或者完成它。
無須迷惑,你的命運都寫就在故事中,故事會指引你走上正確的路徑。
正如我當年離開縣中,離開體制。實際上,可以說有許多具體的原因,這些原因中,甚至包括了食堂伙食不好。但是回頭來想,那些只是線索,只是契機,促成我離開的,根本是生命深處內在的激情。它必須找一個出口,去重新賦形,以便讓生命展現出它希望的樣子。這就是我的故事線,也是我的命運。
這些年受到了許多誘惑。
但這些誘惑,從未動搖我。這并不是說我是一個不受誘惑的人(我覺得恰恰相反),而是我一直深信,我身處于最好的團隊中,離開了這個團隊,我將蒙受重大的損失。這些損失,是高薪和住房無法彌補的。否則,我就像那些在阿里巴巴早期賣掉它的股票的人,未來該有多后悔?
哪有什么犧牲?有的是深深的幸運。
3
一旦明白了這個,那么,在人生的任何緊要關頭,當你面臨選擇時,都不妨問問自己:現在故事進行到哪里了?對于那個我想成為的人來說,怎樣的選擇是正確的?
這相當于不斷地在問:
丑小鴨應該呆在農家小屋嗎?
安迪應該接受自己的處境嗎?
我究竟應該戴上魔戒,還是毀掉它?
你不應該是這些故事的旁觀者,而應該進入這些故事之中,去模仿它,借以重建自己的生活。
你也會在故事中發現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在讀《故事的形成》時,引述的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讓我深思:
「在悲劇中的英雄主角,必定受傷于他的優點所帶來的失敗,正是這些優點令他在開始成為英雄?!?br>
而真正的教育,最終將走向洞察每一個孩子可能的故事線,然后在早期盡可能地幫他重建故事,將一個可能平庸的故事,變成一個精彩乃至于偉大的故事。在這里,故事將發揮重大的作用。當然,比故事更重要的,是校園生活尤其是班級生活。
洞悉了自己的故事線,選擇就不那么困難了。
就像當年,當我作出選擇時,向自己的父母解釋說,我即將前往的地方,環境有多么好,薪資有多么高,我有多么受重用。因為父母那代人(匱乏時代)有自己的故事線,我只能如此方便說法。
但我自己內心的回答是:我從縣中老教師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未來的命運,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畢竟,我只活一次。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