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往往喜歡用一套規則規范工作、生活,這當然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這樣會節省溝通的時間。但是,也必須明白,如果這套規則不適用當下的時候,必須果斷調整,不要為其所累。
華為中年危機這個熱點過去已久,而今日又看到一個關于華為的“負面”文章,文章大意是說華為副總裁李玉琢因病請辭三次才能得到批準。
而面對員工的離職,任正非說:“你可以離婚,你專心赴事業。”
這回應著實讓人大跌眼睛,李玉琢因病請辭。而在領導看來是做不了華為的“加班”。
加班文化是指一種現象,系雇員在應該休息的時候仍然工作。
前段時間的華為中年危機男,被迫離職也是由于無法應對海外加班。
人到中年,擔子不由得重了起來:上有老下有小、年齡逐漸增大、家庭開支越來越多,而且音樂確實越來越少,這真是快要破產的節奏。這在華為中年危機男身上很明顯,雖然他有“華為員工”、“深圳兩套房”、“年薪50萬”的標簽,但是他“經常加班,無法幫忙照顧兩個孩子”、“兩套房子都是貸款買的,月供3萬多”、“年薪50萬,也只夠還房貸和家庭日常開支”。壓力,可見一斑。
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華為的員工待遇在國內是數一數二的,自然吸引了一大批高校畢業生,這些高校畢業生幾乎無老婆孩子,家里開支不大,又無貸款壓力,而且精力充沛,工作時間多。所以,高校畢業生比中年人優勢多太多。
讓你選擇,你會選擇哪些人為你工作啊?答案,不言而喻。
華為設置的條條框框本是為了企業更好的發展,而如今卻成了中年人的枷鎖。
為了個人的良好發展、持續生存,就必須對現有枷鎖進行打破,把自己釋放出來。
李玉琢,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陸澄錄》中有句話非常經典:
規矩是必要的,但你要必須明白規矩不是為了控制你,其目的是服務于工作、生活的。若規矩置于你死地,你還不逃嗎?
李玉琢,正是認識到這一點,“拋棄”大家“歸”小家,是明智之舉。
正如:
醫家有言:病之當服,附子、大黃、砒霜是至寶;病之不當服,人參、黃芪、鹿茸、枸杞皆是砒霜。藥材無所謂寶,用對了就是寶,用錯了就是毒,醫理如此。
個人總結:
華為是一個不錯的企業,在這里只不過是借用了這個例子,只是想表達人不能一條死胡同走到黑。要具有“執中”,凡事不能太“左”,又不能太“右”,要一句當下事實而定。
所有的一切只是為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