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個字,六本好書。第9周選的書,主書名都是兩個字的,書名精練,內容出彩,好書者也。
2017年第9周關鍵詞:兩字書
用一小時時間速讀,用一生時間精讀,這是無悔在2017年閱讀的第49~54本書。
轉行:發現一個未知的自己
埃米尼亞·伊瓦拉 (作者) 機械工業出版社
未知:將不確定轉化為機會
斯蒂文·德·索薩,狄安娜·雷納 (作者)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休活:下班后的新活法
大田正文 (作者) 中信出版社
轉行/未知/休活,在如今這個充滿了不確定性的時代,把這三本書放在一起看,像一針強心針,給自己注入一絲希望和自信。
《轉行》最大的啟示,是一種認知的轉變:你需要的,不是"先計劃后實施",而是"先實施后計劃"。那個最適合的職業,那個最想做的事,不是已經早早的在遠方立定站好一直等著你去發現的,而是你在不停的實踐中,通過不停的測試、檢驗和了解,逐漸認知了"可能的自我"。
轉變中,有對未知的巨大恐懼,而速速讀罷《未知》一書,我自己收獲的,是一種對未知的信心。
未知能引導人們去學習,去發掘新的知識。正如在自然界和生物界,未知醞釀成長,而它們尚未被發覺,新像子宮里的胚胎或者深埋地下的種子。
《轉行》告訴了"先實施后計劃"的這個道理,《未知》掃清了前行道路上的心理障礙,而《休活》這本小書,就非常恰如其分的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方法:在你休息的時間里,創建一種新的活法。
《休活》里給我自己最大的啟發是"堅持半年"。不管你選擇了什么,耐心的,什么都別多想的,先堅持半年。
這三本書,同樣適用于思維與認知層次上的轉型或是轉行。2017,認知迭代與升級,歡喜遇到這幾本好書。
PS:陽志平的網志《如何轉變職業生涯?》是《轉行》一書的推薦序,有興趣的簡友可以讀一讀。
細節:如何輕松影響他人
羅伯特·西奧迪尼,史蒂夫·馬丁,諾瓦·戈爾茨坦 (作者) 中信出版社
讀《細節》讓我頻頻回想起《影響力》一書,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短缺這六大原則,相互組合和以及與場景結合,擴展成為52個微小卻重大的影響力提升技巧,說得直白一些,就是巧妙的套路。
比如采銅的《精進》一書,封面有一句"知乎604939個贊同認證",羅輯思維推廣一個新產品讓你試聽試看,會采用簽名承諾的方式,讀了《細節》后發現,這些都是滿滿的小技巧小套路哈。《細節》適合當一本工具書來備,當需要推廣或是運營的新思路時,不妨翻一翻找靈感。
尋味:行路天下,吃情不減
蔡瀾 (作者) 中國華僑出版社
夜半時分讀《尋味》一書就是自找罪受,滿滿一書的美食,越讀越餓,只好抓把瓜子充充饑。
港澳,廣東、臺灣、日本、東南亞等等,作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行路天下,吃情不減。在福建是找不到福建炒飯的,在海南也找不到海南雞飯。那位脾氣嗷嗷差的日本大媽的牛雜得有多好吃,能讓蔡大美食家就算在罵聲連連的環境里也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吃。
《尋味》可以當做一本美食地圖的,推薦的美食檔鋪,都妥妥的寫明了地址。
聯盟:互聯網時代的人才變革
里德·霍夫曼,本·卡斯諾查,克里斯·葉 (作者) 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吳軍在《硅谷之謎》一書里曾提到了硅谷的人才流動之謎,那里有著很異于常規企業的雇傭認知,讀罷《聯盟》,覺得此書是對硅谷人才流動之謎的一個最好解讀。
打開天窗說亮話,企業與個人不再是對等的關系,而是聯盟關系。我是企業方,我清楚的告訴你在我們共同約定的任期里我希望你為企業做到的是哪些;我是個人方,我也清楚的告訴你在我們共同約定的任期里我希望我有怎樣的成長和收獲。之后,我們共同遵守我們的約定。
《聯盟》在喜馬拉雅電臺里有朗讀版本,沒時間看書,上下班路上聽上一聽也是不錯的選擇。
無悔隨筆:上一周還是沒忍住,拿起了《三體》開始讀,真的是好看啊。后果就是把第9周寫讀書記錄的時間占用了,只得壓縮成了一篇。不知覺間居然已經速讀完50本書了,這周要加寫一篇復盤文了。
這是QUOTES的分割線
The world as we have created it is a process of our thinking. It cannot be changed without changing our thinking.
─ Albert Ei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