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歡史鐵生的文字有十多年了。第一次接觸他的文章,是大一的假期,隨手翻閱一本《讀者》,里面有《我與地壇》。那時讀書很雜,讀書主要靠偶然的機緣,也就一直不知道史鐵生。所以只是不經意地看,看著看著,馬上我就意識到這種不經意是錯的,因為這是一篇多經典文章。于是開學 后在書店里四處搜尋他的書,就這樣喜歡上他的文字。
???? 史鐵生21歲雙腿癱瘓,至今已經有三十多年了。他的履歷很簡單:上學、插隊、街道臨時工、在家寫作。幾十年的扶輪生涯足以給人的心智打上灰暗的烙印,但是對于他來說則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戲謔地說:“我的職業是生病,業余才寫作”。沒有病態的自憐,沒有偏執和迷信,更不會有怨恨,他依然活潑思考,依然真誠袒露,依然深刻又平易近人。
???? 有些人認為,史鐵生的思考力來自他的肉身的殘疾,假如他不是殘疾人,他一定不會成為現在的史鐵生。蔣子丹就說過:“在人的生命活動中,惟沉思的時刻,才是敏銳、富有,也是最強大的時刻。這大約是我們每個人都能體驗到的,只是由于肢體的完整,由于行動的靈便,由于俗務的糾纏,更由于欲望的循循善誘,沉思的機會于我們正變得越來越稀少。史鐵生不然,他有的是機會讓自己強大,盡管他被迫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對此,周國平曾有過很中肯的批評。他說,沒有比這更加膚淺的對史鐵生的解讀了。當然,如果不是殘疾,他也許不會走上寫作這條道路,但也可能走上,這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在于,他的那種無師自通的哲學和智慧不是殘疾就能解釋得了的。一個明顯的證據時,我們在其他殘疾人身上也很少發現。這就說明,智慧是和殘疾不殘疾無關的。史鐵生不過碰巧是殘疾人罷了,如果不是,他也一定能夠有生命中必有得別的困境而覺悟到人的根本限制。周國平的用詞真夠恰當:史鐵生不過“碰巧”是殘疾人。
????? 其實我從來不愿把史鐵生看成殘疾人,在我的眼里,他遠比我們很多身體健全的人活得健碩,因為他有美麗的思想,他的內在豐滿,他有愛,有我們常人所缺少的自由的心魂。
????? 看過史鐵生的照片:大大鏡片之后,一雙不大的眼睛,明亮,閃著睿智的神采。史鐵生的文字確實帶給讀者一種明凈的智慧,他的作品中,愛、孤獨、死亡、欲望、苦難、偶然常常是其思緒反復糾纏之處。面對苦難,他沒有一點造作的英雄主義,他也曾有慌張,也曾有糾結。在經歷內心的奔突和彷徨之后,認識到“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這樣想之后,他從容了,轉而被種種人生的迷惑牽引著,真誠思考未知,探索存在,從而悟到了人之有限。所以,他不苛求命運,而像一個猜謎者一樣,以好奇的心態,去猜想命運變幻之謎。當命運成為一個認知、猜想的對象時,意味著征服命運的狂妄和對命運不公的哀怨不再,有的只是對命運的解釋和與命運的和解。
??????? 史鐵生決不是另眼觀世,他的智慧是以信仰為為支撐的,在我們所喜愛的某些古典文化中,似乎也不缺乏智慧,比如《菜根譚》,你不能說它沒有覺悟到人生的限制,它也有看透,也有看淡。但是它缺乏信仰,所以只有忍受,只有達觀,唯獨不會尋求超越和拯救。因而它的智慧是冷漠的,是犬儒主義的。看完之后,只讓人感到一種說不出的冰涼。史鐵生沒有,他“更想為人所獨有的精神找一個美麗的位置”。他既登高俯視,也有仰望天空,因看見人的真實處境而存有信仰的真意。
?????? 他的信仰不獨斷。史鐵生說:“我的神就是一種境界,在你想使自己達到這個境界的路上。”信仰就是在塵世中對天堂的仰望,不必非要實現完美,不必將彼岸搬到此岸,只是去尋找,去仰望,去自由的夜行(史鐵生曾說,我一心向往的只是這自由的夜行,去到一切心魂的由衷的所在。)走在過程中,因短暫而企盼永恒,因殘缺而向往完滿,因苦難而祈禱幸福,因孤獨而呼喚愛。如此,人的有形和局限又有什么關系,因為在他的“企盼”、“向往”中,在“呼喚”和“祈禱”中,自我生命的意義才得以敞開,他真正地“活”了一回。
?????? 智慧和信仰,使史鐵生的作品有著直抵人心的力量。
?????? 史鐵生的文章多玄思,充滿哲學的道理,但是永遠不說教,無義正嚴詞。他總能勾劃出思的過程,自問自答,有時困惑茫然,有時驚心動魄,總能將讀者帶入某種氛圍中。他常常講述自己,他的敘述平和,不造作,常常在敘事中不失時機地加入一段段抒情,有淡淡懷舊的味道卻不傷感。他的文字,優美、純凈、從容,有一絲空靈。常常也有一些口語摻雜其中,幽默、活潑而有不失雅致,有著極準確地捕捉力。他擅長長句短句交織轉換,有時舒緩、靜謐,有時洶涌、傾瀉,有著音樂的脈動和節奏。有人說,一個作家如果不會寫小說,還不是真正的作家,而史鐵生不僅是出色的小說家,同時也是詩人,他用文字為我們勾勒了一個澄明之境。
??????? 讀史鐵生的時候,我常常忘記了外在世界的繁華和喧囂,感受到“為心靈而活著”的久違的安詳;我常常有一種感動和溫暖,但絕不是濫情的小感動和小溫暖,而是靈魂被慰藉的感動和溫暖。(在我們的媒體和文學中,常常充斥著各種煽情的畫面和文字,帶給我們溫馨的感覺,讓人揮灑廉價的淚水,變得濫情甚至矯情。但是過后沒有任何痕跡能都在我們心里,我們不曾與自己的心魂對話,對于生命的領悟始終停留在表面。)他把“看見苦難的永恒”當作“神的垂憐”,藉此斷絕迷執,相信才愛是人類唯一的救助,“這愛,不單是友善,慈悲,助人為樂,他根本就是你的福。”我感動于史鐵生參透了生命之后仍然熱愛生命,承受了人間的苦難后有對愛的執著。
????? ?曾經因時間逝水無痕般的消失而不安,因體驗到虛無而驚懼,每當這個時候,提醒自己,去讀史鐵生吧,學著像他一樣走在信仰的途中,守住美麗的夢想,活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