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認識慣性力
?生活中我們都會在一些時候設立自己的小目標,比如堅持跑步、每天背20個英文單詞、練字等等。在初期大多數人都堅持得很好,然而過了一段時間,這些小計劃就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偏離自己的預定設想,最終無可例外地走向夭折。一段時間過后我們發現該減的肚子依然鼓鼓囊囊,該練得字依然歪七扭八,看美劇依然要靠字幕……我們為自己的放棄懊悔卻又無可奈何。結果如何呢?我們陷入了定目標、中途放棄、再定目標、中途放棄……周而復始的死循環。以至于一部分人對此習以為常——算了,還是照原來的樣子過吧。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們如此容易放棄呢?這其中有一個叫慣性力的東西在起作用。物理中的慣性很好理解,不受外力的情況下,物體總是保持著原來的運動狀態。生活中同樣存在這樣的慣性力。當你試圖對某些東西做出改變時,慣性力會不知不覺中將你拉回原來的軌道。
?這些慣性力會以總總形式在不同時刻來體現。比如總是晚起的你制定了一個每天早起跑步的計劃。第一天、第二天你都很順利起來了。第三天,你的熱情沒那么高,賴了一會兒起床。第四天,由于前一天晚上看球賽太遲,于是你給自己暫停了一天。第五天,不巧,你感冒了,于是不得不暫緩這一計劃。之后呢,你把這個事情忘得一干二凈,還是和原來一樣睡到很晚才起。
在這個例子中,球賽導致的倦意、感冒都是慣性力的體現,它們都將你拉回了原來的軌道,導致計劃的失敗。
二、走出自我放棄的怪圈
?有人說:“我受夠了這些不好的慣性力,簡直讓我抓狂,我該怎么辦呢?”我想以下幾個原則或許可以提供一些參考。
1.克服慣性力的最好辦法是建立新的慣性力
?如果你認為慣性力都是不好的,那就大錯特錯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如果這個慣性力能夠讓你持之以恒做一件有價值的事,那么這就是好的慣性力。要克服舊有慣性力(注意,這里用的是克服,而不是打破。兩者有很大不同。),最好的辦法是建立一個新的慣性力。比如你想克服眾人面前一開口說話就緊張的慣性。那么不妨先建立一個在陌生人面前健談的慣性,然后在此基礎上將這一慣性擴大到陌生群體。
2.迂回戰術不失為克服的好戰術
?如果你覺得的克服舊有慣性力的動力不足,大可以采取迂回戰術增加你的能量。比如,你想早起背英文單詞,那么就從不同側面增加你的動能。比如說,有個很帥很帥的boy總是早起在操場跑步,你非常想看到他。這個能量貌似比起床背英語的動能更大一點,那么你就利用這個機會讓自己早起,去看帥哥的同時帶上一本單詞書吧。過幾天你會發現,你已經習慣到操場背單詞了。當然,這只是提供思路的一個例子。記住,正面不行,那就從側面迂回吧。我們的所有措施是為了達成最終目的。
3.關注時間效應而非力度效應
?慣性力的形成更有賴于時間效應而非力度。在制定目標的初期,更小的強度意味著受到原來慣性力的影響更小。比如,每天背五十個單詞,這個目標的強度很大。意味著你要付出很大的意志或者找到足夠強的動力源去側面迂回。如果我們把它改成每天背五個單詞或者三個單詞,那就簡單多了。當一段時間過去以后,你的腦中已經形成了每天要背單詞的慣性,如果不這么做仿佛一天中少了什么。恭喜,新的慣性已經形成,在此基礎上緩慢增加強度是輕而易舉的事。
4.貪心是你必須改正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