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漫一直是很多人的心頭痛,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是看日漫長大的,對嗎?但是2017年第一天,這部名叫《相思》的短片,在人們相互的新年祝福中悄悄爬上了網絡熱搜。據導演彭擎政給出的數據,10天播放量破億。豆瓣8.7,看過的近1000人里,86%的人給出了8分+。下面我就來說說這部我看了10遍還是停不下來的短片吧。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 ? ? ? ? ? ? ? ? ? ——唐·王維《相思》
這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一首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
“中國唱詩班”根據清朝名士王初桐的故事,改編制成動畫《相思》。視頻長9分45秒,卻感動了無數人。
1.尋常故事的演繹
故事從一枚紅豆開始,這是最尋常的愛情故事:少年與六娘從小青梅竹馬,幼時便以紅豆定情,經過四季變換,少年與六娘都長大成人,卻因門不當戶不對,即使偶遇,也只能擦肩而過。后來,就如同大多數悲劇的愛情故事一樣,六娘被迫嫁給了富家少爺,無緣再與心中的少年廝守。而少年,失去了愛情,卻等來了功名,乘著小船一路而上。
故事情節簡單流暢,沒有跌宕起伏的生死相隨,只是淡淡的歡喜與哀傷,卻像江南梅雨般,絲絲深入心扉。
唯一的高潮部分,是六娘訂婚當日,初桐跑到六娘家后門,本想敲門喊六娘卻在最后一剎那,變成了拍門而后慢慢蹲了下來,手抓胸口低聲痛哭,在他要起身離開的時候,門內傳來六娘的嘆息,但她卻也只是小聲啜泣,兩人始終沒有開門相見,甚至連一句話都未再說。
隔門一道說相思,從此與卿兩不知。
“狠心”的編劇李夏恩說,他要呈現的就是那個時代男女的愛情,絕不能因為現代人的觀點,而強加給它一些細節。甚至連導演“求情”,他也依然回復:“門絕對不能開,兩個人也絕對沒有任何話。”
2.傳統文化獨特而含蓄的意象
短片開頭的那一幕就夠驚喜。片名隱去,“思”字心中的一顆紅豆爆開,開出一把大紅油紙傘。有趣,也叫人唏噓。因為代表相思的紅豆化作了傘(散),暗示這是一段傷感的愛情故事。短片里出現得最多的,是江南的梅雨。把景物都暈染出水墨般的飄逸和古趣。雨水融入故事,貫穿整個短片。雨中的紅豆莢的成熟,蝴蝶破繭羽化,都喻示六娘的情竇初開。注意蝴蝶的翅膀,還是鏤空的剪紙風格在表現六娘天生麗質時,不用正臉。她在雨中撐一把油紙傘走過,路人紛紛側目。細致到男人一個色瞇瞇的斜眼,和婦人的小動作都很真實。其中有個小女孩的反應最可愛,看到漂亮姐姐,帶點小自卑和小羨慕的害羞,但還是忍不住探出頭看。這些細節,全靠主創用心。緣分盡時,兩個人還是只能默默無語。在得知六娘要嫁人后,王初桐在門外隱忍地痛苦。六娘則在門內用剪刀剪斷了紅線。
整部動畫都在江南的煙雨蒙蒙中進行,似是在訴說著王初桐與六娘的愛情,沒有跌宕起伏的生死相隨,只是淡淡的歡喜與哀傷,絲絲深入心扉,在細節的處理上也是十分細致:少年初桐手里拿著紅豆細看時黑眼珠上有豆大的紅色倒影;他冒雨去找六娘,跑到六娘家門口,長衫底部已經被水漬和泥漬弄濕弄臟;六娘湊近看紅豆之時,初桐的耳根一下變得通紅;成年后兩人擦肩而過,六娘用團扇遮半臉,扇面上畫的是蝶戀花,少女心事一覽無余;聽說六娘訂親,初桐急忙跑往六娘家后門,卻撞在了梨車上,而梨,即為離;六娘坐在花轎里,掉下一滴眼淚,落在嫁衣上之后,留下一個暗色水漬,乍看根本看不出來……
3.傳統對聯的意趣
最讓人感動的,是六娘家門口的對聯。在陰雨朦朧的天氣里,并不太清晰的對聯在不同時期出現,都是不同的內容。
兩小無猜的時候,他們以紅豆和詩歌傳情。當時的對聯是:
“傳業詩書得真趣,開意花草生遠情。”
長大之后,初桐經過六娘家門口,兩人卻不能再像小時候那樣敲門相見。對聯已換成:
“花落為添疏魚影,柳飛欲伴春燕歸。”
六娘出嫁之時的對聯:
“巧借花容添月色,欲逢良夜度春宵。”
這些意象和細節,抓住了古風的精髓,其中滿滿的誠意,令人肅然起敬!
4.相思本來的樣子
在這里我想起我愛情蒙醒的觀點,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情感自然流露,發乎情止乎禮。
就像少年王初桐給六娘被王國維的詩一樣,背著到最后一句時,此物,此物了……半天紅著臉說不出來最后一句,因為他內心滿滿的都是對六娘的情愫。上學堂還因為相思而被老先生打手心了。我想真正的對一個人相思就是這樣子的吧。
我一直很懷疑現在的很多快餐式的東西,比如被過度消耗甚至是消費的愛情。在那個時代固然有著封建傳統的阻礙,但是感情像這樣的樸然真實,確實現在很難得的事實。當然故事的結局也是必然的。所以才會有剛開始中年王初桐在首飾攤子前拿起一個漂亮的簪子,而那位婦女說它是紅豆簪子,引發的對這段過去的年少的回憶。不管怎么樣,我想它都成為兩個人最珍貴的回憶了吧。
5.只是用心去講一個好故事
動畫需要什么呢?需要噱頭,色彩,照搬?不,這些都不是關鍵因素,我們需要用心去挖掘中國傳統,繼承并發揚。
我知道去年7月份的《大魚海棠》讓好些期待了很久的網友失望了,盡管它也是體現用心與細節的作品。但是拋開中國良心國產動畫的大帽子,我們更需要的是慢慢來,精益求精的積累。
本片導演彭擎政說:“因為該系列不是純粹的商業項目,整個團隊目前只能抽空制作,再加上精益求精的嚴格要求,產量并不會很高,不到十分鐘的短片,每部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他們也坦承,在制作過程中,并沒有想過要“肩負國漫崛起的偉大使命”,他們只是想用對古文化的理解和對動漫的熱情,用心去講一個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