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些年的時候,爺爺家養(yǎng)了一條狗,在農(nóng)村,基本上家家都會養(yǎng)條狗,用來看家護院,并且大家都不會給狗起名字,直呼為“狗”,所以狗們是以音色來辨別主人是不是在叫自己,只要是從主人嘴里發(fā)出的“狗”的呼喊聲,狗才會理睬。
? 爺爺家的狗從小脾氣就不太好,有時候會主動攻擊陌生人,別人不能靠近它,甚至不能看它,否則它會猛撲過去,狂吠不止。當(dāng)它還小的時候,沒有造成多么大的亂子,慢慢的狗長大了,爺爺擔(dān)心因為它的暴躁再起什么事端,所以就把他栓起來了。
? ?后來經(jīng)過爺爺?shù)恼{(diào)教,狗的各項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變的懂事了許多,只聽從爺爺?shù)闹噶钚袆樱瑥膩聿簧米怨シ溃誀敔斠簿筒凰ㄋ恕0滋斓臅r候,它一直跟在爺爺?shù)钠ü珊筮叺教幜镞_,只要爺爺不發(fā)話,他寸步不敢離開,也從來不騷擾別人。到了晚上,他就在院子里巡邏,從來不睡覺,只要有一點動靜,他會立刻沖過去看個究竟,因此還逮到過許多夜晚出來覓食的老鼠,真是警犬級的看家狗。街坊四鄰也都夸贊這條狗聰明懂事,像通了靈性一樣,爺爺也經(jīng)常給它做最好的狗食,為他梳理毛發(fā),撓撓癢癢。
? ?狗每次跟爺爺出門,總是昂首挺胸、搖頭擺尾的,漂亮的身段和自信的表情,總會吸引一些小母狗前去搭訕,那招蜂引蝶的架勢,滿臉寫著驕傲,此時的舌頭也比平時伸出更長,尾巴隨屁股扭動的頻率也更大了,好不自信!
? 事情后來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有一年的春天,狗經(jīng)常不回家了,剛開始只是吃飯的時候回來,后來白天基本看不到,晚上才回家,到最后好幾天都看不到它的狗影,爺爺很納悶,這狗到底怎么了,怎么突然像變了一個狗似的?后來爺爺明察暗訪,四處打探才知道,這條狗有了自己的私生活。春天到了,萬物都到了發(fā)情的季節(jié),狗也不例外,狗每天都會去周圍的一些村落尋找野合的對象,瘋狂地為繁衍努力,每天快活的像神仙一樣,早已樂不思蜀了。
? ?爺爺很生氣,覺得這樣很不好,雖然狗長的膘肥體壯,聰明伶俐,但也不能如此濫交,所以爺爺重新把狗栓了起來。不過狗發(fā)情時的能量太大了,它掙脫了鐵鏈,也咬傷了爺爺,繼續(xù)到處流竄野合,后來再也不回家了。它爽到無法自拔,并且染上了重病,身體多出潰爛,曾經(jīng)的那條氣宇軒昂、七竅玲瓏的狗,早已蛻化變質(zhì),面目全非。后來爺爺多次嘗試把它招回家里治療,可獸醫(yī)說,沒那個必要了,它早已病入膏肓無藥可治,爺爺看不得狗經(jīng)受病痛的折磨,最后一狠心,找了個屠夫把它逮住,殺了。
?狗死了,我著實也哭了一把,怪爺爺太狠心,不過爺爺說,別哭了,以前的“狗”早就沒了,現(xiàn)在殺的這個,僅僅是一條野狗而已。后來我覺得爺爺說的有點道理,狗的死亡,有一種必然性,從它出去浪蕩的那一刻起,它就已經(jīng)忘記了自己作為一條看家狗的職責(zé),早已置所有一切若罔聞,它是一條自負的狗,一條狂妄的狗。它高估了自己的價值,看不到人類的存在,深陷糜爛而不能自拔,還以此為天大的快事,得病乃至死亡是它應(yīng)得的宿命。如果狗是人,可能不至于被殺死,但也逃不掉未知卻可期的悲慘命運。
? 最近看到了一篇文章,中間提到了孔子的一段話,是這樣的,子曰:“衣敝韞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 這是論語中孔子稱贊并教誨子路的一段話。大概意思是這樣的:子路能不以貧賤富貴動其心,而可以進于道,所以孔子稱贊他。這是子路自信的表現(xiàn)得到了孔子的表揚,然而,對于孔子的贊賞,子路有終身誦之的心態(tài),則是自喜其能,而不復(fù)求進于道了。所以孔子又警告子路,這種自信的優(yōu)點是人生活中所應(yīng)必備的,然而,人一旦以此做為炫耀的資本,則進入了自負的陷阱。
? 這個社會上有這么一種人,自認為很牛逼,也可能他真的很牛逼,往那一擺,牛逼閃閃、锃光瓦亮,什么事情他都明白,所有知識都可涉獵,各種見解各種獨到,傲世輕物,目中無人,對所有人都鄙夷不屑,唯我獨尊,他頭上好像點了一個三千瓦的燈泡,到處亮瞎別人的雙眼,自我感覺良好,卻看不到燈下自己的影子,那么灰暗。如果牛逼到如此這般自負,那他也只能是個素面朝天的牛逼,就像一坨骯臟的鼻屎,張牙舞爪地環(huán)繞在別人的鼻孔里,自以為很有粘性,死皮賴臉地要替代鼻毛去過濾空氣,到頭來卻只能風(fēng)干、變硬,下場只有一個:被摳出、彈之!
? 自負的人都會披著自我膨脹的軀殼,慢慢地被自己的牛逼埋沒,自以為很有價值,卻擺不正自己的位置,忘記了自身的優(yōu)點可以帶給他的一些快樂,卻時時拿這種優(yōu)點作為四處張揚、做作的資本,就像那條死去的狗,本來可以盡職盡責(zé)地去看家護院,做一條優(yōu)秀的狗,然而它卻把主人給它的關(guān)愛和自由、把優(yōu)越的自身條件,當(dāng)成是一種自然天成的溫床,放任自己的個性,信馬由韁,到頭來,終究逃不掉死亡的命運。
? 培根說過,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己命運的建筑師。所有人都是可以主動塑造自己的,你可以選擇自信的活下去,也可以選擇自以為是的放任下去,前者是生活,后者卻只能是茍活。自信和自負,二者是一字之差,也是一念之差。自信可以使人生活和工作中游刃有余,無往而不利;自負則會令人迷失自我,入歧途而不自知。所以,一個人在生活當(dāng)中一定要時時提醒和反思自己,存自信而去自負。人區(qū)別于狗的重要一點,在于人懂得反思,人可以思考的更多,也有很多的選擇,而那條狗卻不能,所以,狗死了。
?活著,成為我們此時此刻唯一的共同點,所不同的就在于我們怎么活,自信且低調(diào)地為人處世,才會活的更為久遠,活的更加有質(zhì)量,如果總是認為自己是一匹千里馬,踏著驕傲的蹄子左蹬右踢,那早晚有一天會被自己踩死,如果一定要自負的活下去,那還不如像那條狗一樣,快活以后,悄然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