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參加了一期微信圈的寫作群。初始加入時候,再三反復問群主,各種問題,其實,當時內心就在懷疑自己,能否堅持下去。不找任何理由,那一刻,想著三月的春假回國,還在給自己增加路障一般,好像若是這樣都能堅持下來,就如同完成了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其實,那一刻,我就知道內心深處的對自己能堅持的不信任。果然,后來,沒有堅持下來。很好,清晰地認識自己,不再做什么掙扎辯解的時候,很好。還有,群主推薦的兩本書:《寫出我心》和《不安的時候,坐下書寫》。終于也在回國的三月,購得,昨天,看完了第一本,這也是很好。終于在三月的月末,搞明白,為什么要書寫。我想說的是,為什么,參加寫作群,為什么又不堅持,為什么這本書會到我的手,為什么會選它,為什么能看完,為什么不堅持書寫?又為什么還會繼續書寫?,一切都貌似偶然,一切又都不是偶然,所有的發生都是因緣際合,心無掛礙,如水流淌,必然。
作者娜塔莉.戈德堡是位詩人、畫家、作家、書寫教練和佛教徒。她引導的“真正的秘密”寫作營,已有三十余年。這與其說教寫作的書,毋寧是本教人拿寫作來修行的書。萬理歸一,想來,什么都是生活禪。也對,人生,不是就是修行的過程?做怎樣的螺絲釘,在哪里發光熱,可不是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修行?寫作,不過是其中的一種。所以,作者教學的書寫的目的,不在于是否造出偉大的作家、詩人,而在于,如何將心敞開,書寫出來。這其實也是要教導任何想要探究自己心靈的人在書寫中如何達到身心合一,有時候,得越過你的思維,直達你心。因為,很多時候,思維會裹你的足,會亂了你的心,會設很多障,若能越過這些迷霧,會了悟那顆心的澄凈。
要能坐下來寫作,該是多么難的事情?。Π??有沒有時間?有沒有心情?能不能有個安靜的環境?會寫出什么樣的東西?寫出來有誰看?會不會讓人笑話?你看,腦子是個復雜的計算機,真不知每天它是怎么運作的?各種念頭就像亂麻,就像閃電,理不開,抓不住。好吧,該怎么做?其實,當你內心開始冒出那個小念頭:我是不是要寫點什么?又或者,你在流連書店,瀏覽朋友圈的時候,某本或者某篇如《寫出我心》此般的書或者文章吸引了你的注意,那么,你就在路上了。那是,心動。若是,心動,如娜塔莉所教,拿起筆,撿一個題,不要猶豫,讓你的心引導你,就是書寫。真的,你會發現,你的手,甚至跟不上那個心念所至,原來,這是體力活。
好吧,寫完一個,你得承認,這不是什么好作品,甚至是不忍直視的四不像。只是,若是你敢面對,這就是你自己。這不是小時上學的命題作文,這不是工作中的某個報告,也不是為了某些目的的軟文推廣,這個,就是你。若你不加任何修飾,把你的美好、憤怒、狹隘、喜悅,一一展現,你會發現,這,就是當下的你。能面對嗎?能接納嗎?能在任何人面前去展示嗎?能面對自己的評判嗎?受得了外界的褒貶嗎?這個,就是修行。管中窺豹,一個點,其實就是一個面,你若能看到,就知道自己修到了什么地方,心之所向什么地方。
然后,把這書寫變成一種常態。最近流行一萬小時,沒研究過,貌似大約說普通人和行業精英的差別在于專注一萬小時。買了本《刻意練習》,閱讀中,大約的意思是各個行業通往精英的路上不是籠統量化的一萬小時,而是需要隨時調整戰略戰術的刻意練習。說實話,感覺后者和《寫出我心》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寫出我心》說的只是寫作而已。也應和著本書中提及的一個商人,在看了本書后,恍然悟到,這和他做生意一樣嘛,沒什么不同。嗯,若是能觸類旁通,那么其實道理是一樣一樣的。書寫的練習,不僅僅是簡單累積的詩稿,而是,不斷去觸碰自己邊界的open態度,也是聚焦后的呼吸吐納。對,呼吸吐納,我極喜歡作者的這個定義理念。為什么《紅樓夢》、張愛玲和三毛是不同的感覺?為什么讀書后會齒頰留芳?這就是因為每個寫作人自己的獨特風格味道,各自的呼吸吐納。嗯,慢慢地,在這書寫里,不僅僅是坐下,而且有了自己的味道,因為,這,就是你。
如果,你開始拿起筆,敞開心,任之流淌。書寫,會讓你厘清自己,遇見,當下的自己,慢慢沉靜,相信自己,愛自己,滋生內心的力量。這,是《寫出我心》對我的啟迪。這也是,我開始寫作,不會停的原因。
欲知一樹,走向彼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