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丈夫一起援疆的日子(三)――民族團結???攜手同行

在完成正常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我們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工作,和同事、學生以及學生家長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情意,極大地促進了民族融合。

1、進行國語培訓,開展各種講座

為了提高民族老師的國語水平,學校成立了國語培訓班,學生是民族老師,根據他們的國語水平分編到不同的年級,由我們援疆老師和國語水平較高的本校語文老師上課,培訓時間安排在每天放學后。每一次授課都能看到老師們端坐的身影,專注聽講的神情,還有不太標準的朗讀。作為一個成年人,能堅持每天下班后再學習,然后還要寫作業,真的太可敬了!他們的認真、踏實、敬業也都激勵這我們這些培訓老師,努力把自己的培訓任務工作完成的更好。

圖片發自簡書App

2018年元月,曹老師對全體班主任進行了《如何做好班主任》專題培訓。2018年3月份,他又對全體班主任進行了《走近主題班會》專題培訓。兩次培訓,提高了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水平。2019年元月,進行了數學教學方法的培訓,將陜州區的三維五環課堂教學模式帶到柳樹泉農場學校。2018年12月份我應學校安排,對全體教師進行了師德培訓《追求師德高標 成就幸福人生》。講座結束后,很多教師感覺意猶未盡。12月份,我又應學校安排對全體教師進行了《聚焦全國教育大會》的學習培訓。2019年3月份,我在柳樹泉農場學校錄播室召開了課題開題報告會,對好多教師來說這是他們初次接觸到這樣的報告會,為學校的課題研究工作起到了助推作用。我在火箭農場學校為十三師所有九年級語文教師做了題為《審出新意 寫出溫度》的中招作文復習備考策略培訓。對全體十三師教師做了《如何做課題》的培訓,將陜州區的教學理念、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傳到了大漠邊疆,起到了傳幫帶作用。為當地教育發展、民族團結和兩地交流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受到學校師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在講座中我們也發現了很多不足,促使我們不斷學習、進行知識充電,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不斷進步。

圖片發自簡書App


2、積極參加迎接國檢工作,

從2017年9月開始到2018年11月,是柳樹泉農場學校迎接國家義務教育均衡驗收的攻堅的一年。由于硬件、軟件都很薄弱,學校領導和同事犧牲了星期天,放棄了節假日,不分白天黑夜,都在為迎國檢而忙碌。作為學校一員我們也積極參與其中。一群人,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一起奮斗的日子,現在想起來依然熱血沸騰。記得我們不斷修改完善各項檔案,記得我們滿身塵土汗流加倍平整操場,記得夜半時分辦公室里熬夜整檔的燈光,記得校園里、教學樓里、教室里每天的變化,記得我們一起搬運整理圖書、打掃衛生……,得知我們學校通過驗收的那一刻我們的歡呼雀躍,那一瞬間的溫馨與感到將永遠留在我記憶深處!

3、編寫校本教材,留下一本經典傳統文化讀本

在課題研究中我和曹老師的主要任務是編寫校本教材《弟子規》。

從2018年9月開始,我利用早讀時間帶領孩子們學習《弟子規》,分22節學習結束。期底總結的時候好多孩子談到了學習《弟子規》的收獲。帕麗旦說,新學期剛開始,語文老師就讓我們學習《弟子規》。一開始,我覺得《弟子規》好難,意思一點也不懂,還不好記。但是后來深入學習之后,我懂得了它的意義。雖然只是簡單的三個字,但卻飽含著人生的大道理。慢慢地我就喜歡上了《弟子規》 ,收獲了很多知識。

在帶領學生學習《弟子規》的同時,我們查閱了《弟子規》的許多版本,結合民族團場學校學生的認知水平情況,用了四個月時間,完成了校本教材《弟子規》。這本教材大約五萬字。開篇是對《弟子規》的簡介,然后分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七個部分,22個章節來闡釋。22個章節的編排都是一樣的,開始是原文,然后是原文釋義,重點字詞釋義,最后是與之有關的經典故事,有的故事配有插圖。這一點令我十分高興。這也是我們課題組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現在校本教材電子稿已經完成,已交付打印社出樣版,等上級教育部門審核通過后,即刻大量印刷。李校長打算將這本書發給全校師生作一本傳統文化教育讀本,他說,在全新疆境內大力貫徹五個認同的時候,這本書如及時雨,給全體師生提供了一本優質的傳統文化讀本。

圖片發自簡書App


4、鴻雁千里傳書信 豫哈學子心連心

2018年12月21日,星期五,柳樹泉農場學校的學生收到了來自河南三門峽市陜州區的朋友的第二封回信。孩子們在接到信的那一刻開心極了,他們迫不及待的拆開信,享受友情的擁抱。這一次孩子們不但收到了回信,而且收到了隨信寄來很多禮物。有筆、筆記本、書、畫、暖貼,更多的是一些零食。孩子們品嘗著各種美食,感受著來自遠方的深情厚誼,他們的心都被融化了。教室里充滿了節日般的歡樂氣氛。他們互相祝福,分享著遠方朋友帶來的美食,一個個高興的合不攏嘴。孩子們的歡樂和激動感染了我,這項活動給相隔千里的豫哈兩地學生搭建了交流的平臺,讓他們互通友誼,并交流兩地物產、氣候、風景、美食、文化,為他們打開了一扇認識外面世界的窗戶。孩子們的回信更是霸氣,除了滿滿的情誼,還有滿滿的一包包的新疆特產,我這個信使除了被孩子們的情誼感動,還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就是背不動孩子們的禮物。他們隨信帶了葡萄干、大棗、核桃、糖果、書、本子等等各種禮物。最關鍵的是每個孩子的信封都鼓鼓囊囊的,學生的包裹我們裝了滿滿一大箱子。

圖片發自簡書App


2018年9月八一班學生和宮前鄉中的學生建立書信聯系,至今已有300多人次參與此項活動。豫哈學子建立書信聯系,不但傳遞了友誼,還宣傳了兩地的歷史和文化。

從2019年3月開始曹老師所在的陜州區初級實驗中學的八十多名孩子也和新疆的孩子們建立了書信聯系,架起了兩地文化交流的橋梁。為豫哈兩地學子打開了一扇認識世界的窗戶。

自從接到了河南朋友的來信,艾力克木就問我,老師你帶我去河南,老師你啥時候帶我去河南!我知道,我的這群孩子們對河南心生無限向往,在他們心里,河南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有美麗的天鵝湖,有翩翩起舞的白天鵝,有黃河,有函谷關,有甘山紅葉,有武則天的避暑行宮,有地坑院還有小吃一條街。新疆有胡楊林、有五彩池、有天山、有喀納斯,有葡萄干、核桃、大棗和羊肉串、大盤雞,還有胡楊文華、紅星文化、兵團精神……?

5、家訪,民族團結收效好

2019年元旦放假期間,一個學生家長邀請我們去家里做客,他家里有三個學生,老大是曹老師去年教過的學生,老二在我的班級,小弟在曹老師今年帶的七三班。開學初,了解到他們家的實際情況,家里前一段時間出了車禍,夫妻兩人都住了醫院,爸爸的傷比較輕,只是外傷,媽媽很重,腦出血,做了兩次開顱手術,也不知道能恢復到什么程度。二女兒也因大腿長了骨瘤病做了手術,只能坐輪椅上學。全家壓力很大,兒子沒有人管,表現也很差。于是家訪的第一站就是去了他家,看到他們全家人愁眉苦臉的,我們帶去了學校的問候,也了解了孩子的思想情況。后來通過努力,還幫他們解決了一點資金資助,讓他們感受到了來自學校和集體的溫暖。現在,情況好轉,女兒已經能正常走路上學,媳婦二次手術也很成功,都可以每天自己做飯了。他一家人很感謝老師的幫助,就邀請我們去做客,簡單的家常飯,臉上掛著幸福的笑容。一個人在逆境的時候,給他給小小的幫助,也會產生巨大的力量。 教育既是民生之基,又是發展之基,是解決影響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治本之策。在教育援疆的過程中,我愿做一個使者,通過援疆這條新的“絲綢之路”傳播知識,傳播愛心。

圖片發自簡書App


2018年9月至今我們已經先后到三十多個孩子家里家訪,,我們打算在期末考試之前到所有孩子的而家里走一走,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況,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學習。在買買提家里,他的爸爸說,我們是他們的第一個媽媽,他們是孩子的第二個媽媽,他這樣的說法讓我感動之余覺得責任更加重大。張鵬林媽媽說,他告訴孩子如果他考上二中可以帶他出去玩,當她問孩子想去哪里玩的時候,孩子說想去河南看郭老師,這句話讓我濕潤了眼眶,也更加喜歡這個大男孩了!更多的家長則表達了想讓我們下個學年繼續帶孩子們的的愿望,他們樸素的愿望,真摯的話語一次次感動著我們!

圖片發自簡書App


學校民族老師要進行說課考試活動,除了參加學校集體組織的輔導外,另有十多了老師到我們房子里或辦公室里讓我們幫忙輔導,我們都愉快地幫他們一起完成說課任務。從教案到課件,從說課流程到板書設計,從標點符號到正字正音,每一步都耐心指導,力爭讓他們發揮出最高水平。

圖片發自簡書App


每天走進校園的大門,聽著民族孩子們的純真問候,看著民族老師的熱情微笑,每每這時,我的心里都會涌上了一絲幸福和感動。援疆生活中,我結識了維吾爾族的老師吾甫爾.阿不都拉、熱孜宛古麗.尤努斯、牙合甫.艾買提、依米提.衣拉英等很多民族老師,他們工作認真,待人真誠,有的還能歌善舞。古爾邦節還去了哈薩克族的校長家做客,……從中我們了解了民族的傳統文化。我們覺得我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在這里我們真切的領悟到了“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民族相互分不開”的真正意義。

圖片發自簡書App


每逢佳節倍思親,星期天,節假日是最難熬的。這時候民族朋友就會邀請我們到家里去做客,和他們聊天,幫他們提高國語水平,給他們講內地的情況。時間長了,我們和農場的老師和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邀請我們到家里做客,水果、干果、手抓羊肉、燜餅子、讓我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民族團結一家親。

作為陜州區援疆教師,曹老師為兩地的交流活動牽線搭橋。2018年5月中旬,新疆建設兵團第十三師柳樹泉農場學校一行6人到陜州區進行交流學習,并對他一年援疆工作進行反饋總結。在此次交流活動中,教體局局長劉建剛同志高度重視,精心安排。活動中,交流團一行先后來到陜州區初級實驗中學等6所學校進行實地考察學習。每到一個學校,他們都如饑似渴,拍照片,聽介紹,看資料。他們對這次考察學習之行,非常滿意,本次交流活動,促進了民族團結,加強了兩地在教育資源、文化建設、教師教育、學生發展等方面的互助合作,實現了共同提高。也打開了豫哈兩地學子書信交流的大門。離別時,艾合買提說,沒來河南之前都說新疆人民熱情好客,到了河南才知道最熱情好客的是河南的陜州人民!

圖片發自簡書App


2018年3月至今,我用文字記錄援疆生活的點點滴滴,共寫下了十多萬子的簡書,介紹了柳樹泉,介紹了援疆生活,讓更多老師對援疆心生向往。

寒假開學前,學生、同事還有家長都在詢問我們啥時候回來,我知道他們和我們一樣,早已經把彼此當做了親人,當做了家人。我生病期間,家長到醫院探望,家長說,郭老師生病了身邊也沒有親人,此話一出我知道,他們是把我當做了他們的親人。孩子們在班主任的帶領下到房子里看望我,有的孩子拉著我的手問我感覺好點了嗎,楊小燕捧著我的臉使勁端詳,看我好了沒有,更有甚者趁我不備,在我臉上留下一個吻跑開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平日里他們會送給我一個蘋果,一個桃子,一把葡萄干,一個本子,一個書簽……我都來者不拒,我知道孩子們送上的是一顆顆金子般的心。在校園里他們看到我就圍攏過來,靠在我身上,我們像老朋友一樣談天說地。其實一年來,我們早已經成了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為我們都為對方付出了一顆最真誠的心。

帕麗旦說,郭老師喜歡寫文章,而且她的每一篇文章里都有我們的新鮮事。而且在我們郭老師的文章里,你會是主角。在郭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學完了《弟子規》,郭老師就是真正的蠟燭,她在照亮著我們走完全程的路。郭老師是把我們當做了她的孩子!

? ? 2018年教師節前,三門峽市劉書記等市領導不遠千里,不辭辛勞,來到柳樹泉農場學校慰問并召開座談會,希望我們發揚優良作風,認真履行職責,當好教育使者。回到家鄉,朋友們都說我們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我卻覺得正如劉書記所說,援疆不僅僅是吃苦和奉獻,也是一種人生的升華,是一次難得的人生體驗。

領導的慰問關懷、組織的事跡宣傳、兩地的交流活動,讓我的援疆之路走得更加堅定,讓我感到肩上責任更加重大,也讓我的人生更加精彩。

“一次援疆路,一世援疆情。不是哪一朵花都能開在天山冰川上,雪蓮做到了;不是哪一棵樹都能長在戈壁灘上,胡楊做到了;不是哪一個人都能來援疆,你們做到了。”這是援疆指揮部寫給援疆人才家屬慰問信里的一段話。初見這句話我就被深深打動了,我想我是被胡楊,被雪蓮打動了。同時我也知道,我既不是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胡楊,也不是擁有“百草之王”美譽的天山雪蓮,我只是生長在祖國大地的一棵普普通通的白楊樹,是陜州區三千多名教師中的普通一員,是河南省萬千援疆教師中的一員!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