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刀直入,以下是幾個常被問到的問題:
1、好多人說“程序猿35歲一道坎, 30多歲就要開始考慮轉行”,這是是真的嗎?
2、程序猿真的是碗“青春飯”,年齡大了吃不消嗎?
3、35歲后的程序猿會轉行嗎?
4、35歲以后的程序猿都干嘛去了?
…
很早以前就想寫這個話題了,但總覺得寫出來會水水的,不過近期都在探討轉行大數據相關話題,索性把“程序猿”的可做性也一并探討了。順著邏輯思路,我們將話題整理如下:
一、?當吃著“青春飯”的程序猿不再年輕, 這還是不是一碗“青春飯” ?
要說這是不是一碗“青春飯”,還要看這碗飯的由來:究竟是因為只有年輕人才適合吃,它才被稱作“青春飯”;還是因為它被一茬年輕人吃著,才叫做“青春飯”?
它們之間的差別,可就大了。因為,前者強調的,是由于工作性質本身的限制,而逆向篩選從業人員的問題;而后者,則只描繪了“一茬年輕人正從事編程”的現象,而不是編程只能由年輕人從事的現實,它非但不構成“青春飯”的原因,反與“青春飯”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因為我們都知道,中國互聯網興起是上世紀90年代的事情,第一撥從事程序開發的人至今還未老去,可不都是年輕人)。
正如一則笑話所言“ 一開始很多人說,程序猿25歲是個坎,可后來25歲后的程序猿都還干得好好的;于是,很多人又說,程序猿30歲是個坎,而今30歲程序猿正是公司的技術骨干;再后來,就是他們所說的,程序猿35歲是個坎了,但35歲的技術人員經歷過踏實躬耕,其技術沉淀較之新生力量還是有很多優勢的。” 可見,隨著吃“青春飯”的程序猿漸趨老去, 程序猿也不再只是一碗“青春飯” !
最有力的證據便是,在互聯網興起較早的美國,看到50、60程序猿并不稀奇。無關職場具體的競爭力(這是一個更復雜的問題),這直接否定了“程序猿年過35便不得不轉行的凄涼宿命”!
二、?非絕對的“青春飯”,究竟跟青春有幾毛錢關系?
既不能絕對地說程序猿是碗“青春飯”,但跟許多其他行業從業者一樣,年齡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
比如,來自年齡的挑戰:
1、腦力不濟,易疲勞,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到算法上;
2、記憶力不如從前,而行業新的知識又瞬息萬變,很考驗人的吸收能力;
3、體力不支,加之來自家庭方面的壓力,有時候會身心俱疲;
4、多年經驗,外加養家糊口重擔,很難接受較低水平的薪水,用工成本大于年輕人;
5、追求團隊年輕化的今天,一些公司的關鍵崗位會有年齡限制;
當然,也有閱歷方面的優勢:
1、對許多代碼和技術方案輕車熟路,相似問題的過往解決方案,也都可以拿來直接參考,省區很多麻煩;
2、Bug率降低,模塊化做得更好;
3、揮別年輕自負后的保守作風,給正確編碼以更多保障。
確切來講,編碼是高體力和腦力消耗的工作,勢必受來自年齡的很大影響;但因經驗可以逆向對抗體力和腦力下滑帶來的挑戰,年齡又不會成為編碼的阻礙;兩相權衡,從事編碼還是要有一定的興趣支撐。
三、?“青春飯”前過,如何不栽坑?
1、重視理論基礎
理論基礎是技術的支撐,無論是資深程序員,還是轉行而來的編程新手,都應該注重對理論的把握,如數據結構、操作系統原理、PC原理,數據庫原理等。
2、重視技術與業務的結合
大部分公司上升比較快的,不是技術牛人,而是能將技術與業務進行結合的人。不局限于底層技術,而是能將多年所學運用到實踐,特別是與市場的結合中,才是一個優秀程序員的考量標準。
3、做好職業規劃
根據對自己的了解,提早做好職業規劃(如,穩定于一項工作,確立將來保障,選擇合適的晉升路線等)以對抗結婚買房等方面的壓力。
只此以外,最好能不斷挑戰自己的舒適區,以跟上時代的節奏和步伐。
4、提高英語閱讀水平
為更高層次之后,直接以英文文獻做參考做準備。
往期推送內容:
最經典的25本Python編程開發電子書(附下載地址)!
已從事數據分析(數據挖掘)一段時間的他們,現在都是什么狀態
給大數據入行者的,建議和書單
以CRM系統為例,淺析“初級SaaS 架構的構建方法”
從定制開發,到多租戶架構 | 看SAAS 的4級成熟度模型
SAAS 進化論 | SAAS、PAAS 和 IAAS?
搜索引擎的技術攻堅戰,之爬蟲!
普通程序員,如何轉型大數據相關方向?
“推薦系統評測方法及指標 ”詳解
DSP有坑!還要走?
數據需求正催生DMP成為企業“標配”
強悍到令人窒息?媒體大數據運營平臺零距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