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父母那點事兒

?好像青春期的小孩子與父母總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一方在“自以為是”地付出,另一方在“負債累累”地承受。看似滑稽,實則心酸。

?如果換一個人給我意見,我們可以理智、謹慎去思考,明辨是非。如果換一個人作為交談對象,父母會循循善誘,利弊分析,委婉提出自己的看法與觀點。可因為這特殊的血緣關系,長年累月的生活,我們的逆反心理促使我們斬釘截鐵地拒絕,而父母則是以偏概全,以“寧可錯殺一百,也不放過其一”的心理,一錘定音,強調的永遠是結論。所以,青春的我們與父母的那場關于人生,關于夢想的辯論賽從來都不是一場公平,勢均力敵的比賽,我們打著“獨立”的旗號否決他們的任何看法,父母便享受“我們吃過的鹽比你們吃過的飯多”的長者權利,干涉我們,“幫助”我們來清理人生道路上的絆腳石,即使這僅僅是他們的認知。其實,縱然隨著你年歲的增長,越來越成熟,有擔當,有閱歷,可是你還是逃不過一個身份,父母眼中永遠需要被呵護照顧的花朵。要說情感的復雜,父母與子女間的愛便是,囊括之多,五味雜談,可是它又那么純粹,那么簡單。

?北島說,當我們午夜夢回在酒吧買醉的時候,杯子碰在一起,是我們夢碎的聲音。或許父母是對的,他們所選的道路是最短暫,最輕松取得安定,平穩的一種狀態。可是,他們不知道,當我們在自己所選道路上顛肺流離,摔倒流血的時候,我們去面對去克服所獲得的價值遠遠多過按部就班的生活軌跡。所以,在這“時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的韶光中,我孤注一擲,追求自己。在大學,學自己所喜歡,做自己所愿,而不是削尖腦袋在那朝陽專業中成為蕓蕓眾生的一員,不斷抱怨所學的枯燥,花天酒地,卻又不心安理得,安靜時自責卻又無法專注。玩得不盡興,卻又了無收獲,悲哀也。當渾渾噩噩的四年過去,我們思想匱乏,靈魂空洞,因為我們的腦子整整停頓了四年,忘卻思考。而當我的四年奉獻給自己的興趣時,即使這四年來證明自己在興趣中的平庸,那我可以毫無怨言地放棄,但那四年至少會是我生命中較為盡興的時光,只為自己。如若我成功了,那么我便會一路咬牙堅持到底,披荊斬棘,努力為自己心中所向往而拼搏。其實學習永遠不僅僅是一個賺錢的工具,知識改變命運,意在完善你的人生觀,價值觀,而不是僅僅是一個謀生的工作。

這完全屬于我們的四年,在這最青澀的尋夢路上,我們給了自己的興趣,所有的失敗與成功不足以來評論它,只是來指明你以后的道路該如何前進。因為它的存在,人生圓滿,步履堅定。

?我的父母,人生是場賭注,我們占的不過是正確的百分率不同,絕不是一定正確,一定錯誤,畢竟,來日方長。不過,還是謝謝你們和對不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