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很神奇,有時候突發的小想法,在最后卻可以演變成一場很多人都樂于參與的活動,而且每個人都還很開心。
涂手 CEO 兼產品總監蘇貝殼,之前策劃了一場“十萬喵星人計劃”,讓喜歡貓的人把自己的喜愛的貓咪畫出來。
簡單的想法, 卻引發了一場風暴。
最后,蘇貝殼和團隊一共收集幾十萬幅關于貓咪的涂鴉,大家對貓咪的熱愛,以及對這場活動的認可,遠遠超過了活動發起人的估計。
這次成功的活動策劃,不光讓“十萬喵星人計劃”成為“貓奴人士”熱愛討論的話題,還讓蘇貝殼見證了網絡眾包參與、共同創造的潛能。于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之后,“涂手”誕生了。
“涂手”是一個讓喜愛用“畫畫”這種方式表達的人們,聚集在一起的社群。眾人參與,共同創造,從“十萬喵星人”繼承而來的基因,在這款產品里得到了發揚。
蘇貝殼之前在 MindStore 社區的 MindTalk 欄目中以《新內容時代,如何玩轉 UGC 眾創文化》為題,分享他們運營 UGC 的經驗,以下是分享內容:
現在互聯網的內容發展呈現幾個趨勢:
去中心化,趨大眾化,及時化、碎片化。
從文字、照片、視頻和漫畫、圖像這些幾個不同內容形式的逐步演化、發展,能夠看到這種明顯的趨勢。
以文字來說,我們以前看書本,現在我們看微博,甚至推特這種碎片化的語言。照片現在人人都能拿起智能手機,能夠生產屬于一個專業級別的照相作品。從視頻來看,現在直播,以及之前的像快手、美拍這樣的平臺,讓視頻的制作變得簡單。
所以,制作內容的權利已經分發到了更大眾、更廣義的層面上。從這個過程當中, 傳播的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以前我們可能是中心式的傳播,現在我們由于互聯網的連接,讓這個傳播變成了一個網狀的結構。這也是我們通過一個線上的涂鴉事件,叫“十萬喵星人計劃”,發現的一個非常獨特的現象。
網絡上有特別火的圖片傳播現象,比如百變小胖、杜甫很忙,以及最近的友誼的小船,大家都非常積極踴躍地參與到這些圖片內容的制作和再傳播過程中。這些內容已經不僅僅是一張圖片這么簡單,它代表的是一個群體、集體的這種精神意識和精神狀態。
可能每個人參與的出發點不同,但他們全部都圍繞一個核心,同時在講一件事情,所以這個現象也是互聯網帶給我們的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內容形態,我們觀察到了這一點。但是我們現在可能發現互聯網上沒有能夠整合和包容這些圖形眾創文化的平臺,因此我們覺得涂手可以做這樣一件事情。
這個內容形態最大的特點,大眾不僅僅是一個被動的信息消費,在傳播、促進的過程中,他們會再度創造新的內容,同時在這個傳播的過程中大家形成了一種集體、群體的智慧,以及群體的眾創文化。這也是我們理解眾創文化的核心價值。
涂手一直在挖掘眾創文化的魅力,以及想讓這種文化傳播的更加遠。所以很多人會問我們,為什么涂手只做黑白的線條,而不去加入彩色呢?涂鴉不是很五色斑斕的嗎?為什么要限制呢?
其實就是這樣一個目的。因為有了限定的原環境,所以大家可以不用思考,而可以專注于創作。
解釋了以上的背景之后我們可以來了解一下作為一個創意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我們是如何激發 UGC 的創造力的。
我們知道創造力的發生它一定是基于某種特定的環境或者是一種特殊的工具它才能產生相應的內容。
如果把一百個人丟到廣場上,想讓他們創造出一些好的內容,這個時候如果你沒有任何的主題,或者說沒有限定任何的形式的話,他們就會不知所措的。
換言之,你可能把人請來了,但是如果沒有相應的目的指引,或相應的工具限制,人們是不會圍繞一個相應的點去創造出有意思的東西的。
因此,涂手其實踩中了一個有意思的點,我們找到了聲音和文字以及照片之外,另外一種表達方式——涂鴉。
但是,我們不把它定義成畫畫。
我們想讓這種圖形語言成為一種表達的工具和方式。
經過這樣的定義,以及只用黑白顏色線條作畫的限制條件,這樣反而能讓這涂鴉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現在,用戶在涂手上傳了接近有 200 萬幅原創作品,每個人的風格不盡相同。
回到剛才的問題,為什么涂手只用黑白顏色作畫?
其實就是這樣一個目的,因為有了限定的原環境,所以大家可以不用思考,直接采用這種方式創作,而且創作出來的東西大家都能非常融洽地結合到一起。
只用黑白這樣一種形式也是參考像豆瓣、知乎,像我們以前看過的報紙、雜志,他們的文字其實都是統一的格式和編排的字體,以及它的字全都是黑色的,所以我們想突出這種語言表達交流感,所以才統一選用黑色。
接下來我分享這“激發UGC創作力”的第二點,測試。
在我們發起一個活動,或者是制作一個策劃事件之前,內部的運營人員一定要經過大量的測試去驗證這個策劃的可行性,如果你連自己參與的積極性或者自己參與產出的內容都不好玩的話,那這個策劃一定是失敗的。
所以我們的涂手的運營人員在發起話題之前,都會經過比較縝密的探討還有測試,有時候小小的區別可以造成很大的不同,所以測試這個環節非常重要。
在策劃完了之后,我們需要一批人來啟動這個策劃,那所以目標人群的屬性和特征就非常的重要了,就可以類比知乎之前最開始找互聯網頂尖的大咖來封閉測試一樣。
涂手最開始是找身邊的設計師,或者美術專業的朋友進來一起來玩,漸漸的他們將內容帶入社區之后形成自傳播的效應,帶來更多的他的身邊的創造型的用戶。
但是一場成功的活動,僅僅是拉人還是不夠的,拉人之后大家要在你的平臺上留下來,并且要在這里進行創作行為,所以這個巢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會把我們的巢穴就是涂手APP這個平臺做得盡可能的符合設計師和美術專業愛好者的審美需求,因此我們會做到非常極致的一個設計風格,也就是純黑白。
大家看到這種強烈的視覺風格以后,一般都會先是震驚一番,然后會慢慢地試圖去了解這個社區里究竟是一批什么樣的人在使用。
剛才我們講到三個點,一個是限定的語言環境,第二點是不停地測試,第三點是啟動氛圍和人群的定位。那么最后一點就是內容的挖掘、整理和二次傳播。
因為之前我們已經拉來了精準的用戶,然后讓他們創造非常有意思的內容。那接下來更重要的一步就是如何把這些內容整理、包裝,并且傳播出去。
用戶上傳上來的大量內容,其實是碎片化的,需要運營團隊進行精細的梳理和編輯,并且把相同類別的內容整理成相應的更完整的內容包,然后把這個內容包再進行二次的分發,比如發到像微博、微信公眾號,或者是 QQ 空間以及知乎上面去進行傳播,這樣可以吸引來更多的二次傳播的用戶來參與到你的內容中來。
所以基于以上分享的四個關鍵的要點,我們涂手做了很多的活動。
首先介紹一下涂手比較核心的功能玩法,叫“話題接圖”,那涂手會在不定期地發放出一些很有意思的腦洞話題,讓用戶根據這個固定的底圖模板去進行第二次的創作,產生他屬于自己的內容。所以這樣一張圖其實是官方和用戶共同參與創造的一個內容。
我發出這個“慈母刺字”的話題是想告訴大家,其實好玩的創意并不一定需要用戶很高的參與門檻,在這樣一個話題下,用戶只需要寫上幾個字就能產生非常魔性的內容。所以很多時候運營的這個內容是可以分檔次、分等級的,根據不同的用戶門檻。
為了讓內容更方便去擴散,還有就是引起其他小伙伴的共鳴,那我們會去尋找不同的品牌方來進行合作,比如最近的滴滴快車,以及 Mono 這樣的文化內容平臺等合作方。
我們會與他們合作文化品牌的 VI 形象話題,讓內容的需求觸達更多的平臺,讓他們經過自己的媒體也能幫助我們宣傳這些有意思的內容,同時他們也十分需要我們這些擁有無窮創造力的用戶。因此這樣一個雙贏的機會能讓一個好玩的內容傳播得更加的廣泛。
這個案例應該是大家都非常熟知的“十萬喵星人計劃”,這個其實是在涂手APP誕生之前就已經在朋友圈十分火的一個項目。那我們其實是用靈感眾籌這樣一個創意去發起的這個 case。在短短兩個月它就收集到的大概 20 多萬幅喵星人作品,傳播量達到 400 萬次,所以這個也同時讓我們非常震驚,原來貓這個主題,還有畫畫這個東西結合到一起可以產生這么巨大的能量。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回看一下剛才提到的激發創造力的四個點,一個是限定的原環境,二是測試,三是啟動范圍和人群,四是內容的挖掘和二次整理傳播。
那首先限定的原環境來說,我們用貓和涂鴉這種方式限定了創作的條件。再來測試的話,我們傳出去的網頁其實經過了整整一個星期的連夜測試才最后發出去,流程已經非常的順利了。因為我是學建筑設計出身,所以身邊的朋友基本都是設計師、藝術家或者之類的,所以一旦這個東西傳出去之后,我的朋友們還有親友們其實都是幫我傳遞這個東西。
剛才語音里提到了三個要點,那第四個要點,內容的挖掘整理和二次傳播。這個項目收集到 40 萬只喵星人,所以我們沒有辦法一次性的通過互聯網上圖文的形式來進行展示,因此我們想到了辦一個線下展覽。
在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們聚集了平臺上的用戶,我們進行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出版書籍的計劃,叫“打開你的腦洞”,我們將用戶的不同作品整理、分類,使他們成為像填色書,或者腦洞接圖,所以這也成為的涂手非常有特色的一個部分。
我們請到了來自中央美院的藝術總監合伙人張欣(音),他為我們籌辦了一個“十萬喵星人計劃”大型線下展覽。去年今年,我們舉辦了 2 次。
這個展覽由于有線上的大量的傳播作為鋪墊,所以在展覽現場的人氣非常高,幾乎沒有進行其他多余的宣傳,兩次展覽都超過了萬人的規模。
指甲計劃這個項目是跟一個知名的藝術家葉甫納進行的合作。
她把指甲作為身體上最小的展示空間,這個時候涂手其實根據他的需求,特別的引入了彩色,開了一個小的程序,來幫助這個藝術展示的實現。這個項目中色彩就成為一個主要的表現的內容了,因為它的框架已經限定了,就是這個長方形的指甲空間,因此這個項目也是我們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藝術項目,打破了涂手只有黑白兩色的調調吧。
去年年底,我們聚集平臺上的用戶,進行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出版計劃,叫“打開你的腦洞”。我們將用戶的不同作品整理、分類,使它們成為像填色書、腦洞接圖,或者是創作形象這樣的形式,然后整理成一本書。
這本書出來之后,給了用戶非常大的成就感,因為一個人的力量去出版一本書非常難,流程長,耗時長。
但是聚集大眾的力量,一起做書,相對就變得容易。這過程當中,我們團隊花了非常多的心思在碎片內容的整合上。比如說將大家的作品連成一節長長的火車,這樣的過程讓大家具有集體創作的榮譽感。
今年年初候,我們發起了一個“溜畫行動”,也就是把大概有 50 多個用戶的作品全部印在了行李箱上,把它當做一個旅行的畫布,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溜了一個整圈,然后制作了視頻進行傳播,用戶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非常強烈的認同感,并且都非常喜歡這些最后產出的這些物品。
接下來分享涂手在制造眾創文化的三把刷子。我們是這樣定義這三者的關系的,首先眾創社群是涂手的核心價值和發展的基礎。
基于這個社群的基礎之上我們希望能夠用快速的方式輸出我們的眾創文化,不管是通過展覽還是線下的產品,還是通過一些網上的圖文以及視頻資料,我們希望將這些眾創的理念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接受這樣一種文化的創作形式。
在隨著文化傳播的過程中以及文化影響力逐漸增大的狀態之下,我們希望能夠孵化出屬于涂手的眾創文化品牌,我們將非常多的圖形內容進行整合、梳理,積極精細化的再開發,然后形成一個結合了互聯網創意內容和實體產品的眾創品牌。
隨著涂手發展,剛才說到社群是涂手的價值基礎以及所有內容的生產來源,因此社群的體量以及它的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樣性是我們十分注重的指標。
那什么覺得涂手這個事情可以做到非常大呢?因為我們覺得圖形是世界性的語言,不管不同的國家,或者低于或者年齡,他們都可以通過涂鴉畫畫這樣簡單的方式進行各自的溝通和交流。另外隨著涂手發展,我們的客戶端也在多平臺上線,以前只有手機端,目前我們還開發了 Win 10 的版本,讓更多的專業用戶參與進來。
其實通過獎勵機制、運營手段并不一定能讓用戶長久的留下來,這時候就需要靠用戶關系。我們觀察到涂手上大量用戶,會互相創作彼此的形象,甚至在一些場合下為自己的朋友畫生日賀圖,以及畫一些群體性的合照,這是讓我們非常驚訝的事情。
人的記憶力,圖像記憶力竟然可以強到這個地步。
基于這樣一種深度的互動創作的關系,涂手的用戶在平臺上能夠結識很多有意思的朋友,他們腦洞大,有愛,對人真誠。這是涂手的核心社區基調。也因為這樣一種包容,有愛的群體的感覺,用戶才會持續的留在平臺上。從去年開始到目前,有一大半的用戶是在涂手上創作了至少一年的時間。
我們的出書計劃,主要思路是分為三個模塊:線上、線下以及拓展。
我始終認為文化這樣一件事情不是簡單的一個產品或者是一種內容輸出形態就能夠完全解決掉的,我們一定要通過多維度的內容露出,還有不同的形式的刺激來讓用戶感知到這種文化的存在。
因此線上我們主要以創作活動或者征集比賽這樣的形式來調動用戶的積極性。在線下我們主要制造年輕人喜歡的文化場所,或者線下活動,來把這種內容進行大范圍的輸出,讓不知道涂手平臺這些觀眾進行深入的交流。
在拓展內容上我們會選擇平臺上非常有開發潛力的表情動漫形象來進行授權和輸出,比如大家看到最大的這兩只汪啊和虎虎,這是在涂手平臺上一點一點的打磨出來的兩只非常萌,非常可愛的狗和老虎的形象。
它在微信平臺的表情上,月度排名曾經達到了第 8 名的成績。這些表情形象全都是涂手用戶在平臺上逐漸掌握了創作的技巧之后進行自己的一個打磨和包裝,上傳到了微信的表情商店,得到的更多的曝光。同時涂手會跟這些優質的形象進行簽約,幫助他們來進行更多的商業拓展。
因此涂手在源源不斷的大眾靈感創意以及優質的產品生產商之間搭建了一座非常有價值的橋梁。大家知道作為一個公司如果想要長久的發展下去,它一定是要盈利的,那在這個點上面我們希望在輸出了這么多的眾創文化,聚集了這么多高質量的創作用戶之后,希望能夠幫助他們把內容進行變現。
隨著人們的生活質量的提高,其實整個生活消費產業在進行一個文化升級,中國目前不缺乏優質的生產商,缺乏的是一個優質的品牌包裝和相應的文化內容。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幫助普通的創造者,能夠基于涂手這樣一個創作平臺和品牌,將他的碎片創造力讓更多人看到,讓更多人喜歡,甚至消費,讓他帶來實際的經濟效益。
因此涂手在源源不斷的大眾靈感創意以及優質的產品生產商之間搭建了一座非常有價值的橋梁。
我們基于這個理念嘗試與不同的優質企業進行深度的定制合作,基本上他們的生產工藝都能夠達到一件起定的這樣一個特點,因此也能非常快速的輸出這些,標準化地輸出這些涂鴉。
同時我們希望在這些合作之上是基于跟用戶分享這個收益的前提之下,因此在未來我們的社區肯定會加入積分功能,用戶在平臺上隨便創作一張作品,很有可能可以一件生成一個他希望得到的創作產品。
涂手聚集了這樣一個有創意的社群,產生了相應的眾創文化,在文化中我們能孵化出有意思的生活品牌,將這樣一種生活方式和理念傳播到更廣闊的大眾層面,在大眾層面再進行涂手社群的一個擴充。因此這樣一個整個的循環就是涂手打造的UGC眾創內容大生態。
最后我想分享一個我個人的觀點,我認為現在互聯網上大多數的產品都在刺激公眾的最基礎的一些人性的弱點需求。
我認為如果我們想要走向更新的時代,產生自己的文化沉淀內容,我們一定要調動起每一個人的創作積極性,我認為并不是只有 PGC 文化能夠長久的生存下去,真正的力量來自于互聯網將每個大眾連接到一起,將每個人的積極性和他們的創造力激發出來,我們如何激發出來才是我們互聯網人和產品人需要下工夫的地方,而不是去無止境無休止地滿足他們最底層的一些需求。我認為這樣的流量不僅沒有價值,而且對中國的文化生態沒有任何好處。
因此涂手希望做這樣一件事情,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具有創造力,讓你們都能夠意識到來到這個星球上自己是可以創造和留下一些東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