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車行情復盤:
2016年9.26改革,催生的商用車火爆行情,持續了一年時間,深處一線,最能直觀的感受到這股熱潮的來龍去脈你,如同供給側改革一樣,這僅僅是砍掉供給端帶來的階段性行情,政府人為干預市場帶來的短期波動,并不是市場需求引發的持續性行情。
這短短一年的行情,對深處在這個行業中的人切身感受到了市場的火熱,現在,市場猛然冷淡了下來,就像二級市場火爆了的題材股,精彩過后必定是平庸,有些人抓住了這波機遇,賺的缽滿盆滿,而有些人,只是白忙乎一場,與機會擦肩而過。讓我們看看重卡制造商,這個領域已經相當成熟,各地諸侯,分盤而據,福田,陜汽,重汽,一汽,東風,穩定在前五,后面的小弟們也不下10家,這波行情,他們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已有的上市公司股價上面反映,并不很理想,福田表現最差,最終還是落在了公司治理上,大國企,臃腫的管理模式,內部太多的蛀蟲侵蝕了企業的利潤,一個上市公司對股東不負責任,股價自然反映出來。
企業經營與股市也是有一個時間差,因為機構對公司進行調研,做出投資決策是在良好預期下形成的,股價必會提前反映出來。一半會提前半年,這個有沒有科學依據,這個和銷售數據有關系,當地經銷商報銷售數據,廠家匯總,形成預期,并制定生產政策,這是一手數據,而投資機構去企業調研,能不能拿到一手數據都成問題,即便拿到數據,里面的水分有多大?
中國重汽與福田汽車兩種走勢,說明的也有笨重的風都吹不起來的!
而濰柴動力遠比中國重汽要強勢的多,這有說明掌控上游資源的處于產業鏈的核心地位,最受益!
中國重汽與濰柴動力都是16年6月開始啟動的,金融要先于實體半年左右時間啟動,而券商研報開始集中報道商用車行情,也是買車潮的高峰期,2017年2月,券商研報開始密集出來,股價進入了調整,調整數月,又開始抬頭,現在實體,是真感受到寒意了,股價暫時也別有多大的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