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一個菜鳥的iOS學習之旅,如能幫助正在學習的你,亦楓不勝榮幸;如路過的大神如指教幾句,亦楓感激涕淋!
最近想了想,還是決定寫篇短文,簡單介紹一下Xcode環境下iOS工程的目錄結構,幫助大家對整個應用結構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便于后面深度的學習。這是一篇晚來的文章,應該作為《iOS學習之旅》系列文章的第二篇呈現給大家,不過現在出現也算為時未晚。
在Xcode中,新建工程的目錄機構如上圖所示。以圖中的EduTest工程為例,導航視圖中包含了存放源碼的EduTest、存放單元測試代碼的EduTestTests、存放編譯結果的Products,其實在實際項目開發中,還需要用到存放第三方框架或者庫文件的Frameworks,這樣,就有了了由四個組構成的一個標準的項目結構。
這里有一個細節需要注意,就是工程結構中“組”和“文件夾”這兩個概念。他們之間的區別主要體現在訪問資源文件的時候。訪問文件夾中的資源時需要在路徑中添加相應文件夾目錄名。拿圖片資源來說,一個名為“launcher.png”的圖片文件,放在image文件夾下,她的訪問路徑就是“image/launcher.png”,如果放在組下面,訪問路徑就是“launcher.png”。
就下來主要講講工程中四大組中最重要也是開發中最常用的一個組,即開發源碼存放的組,這里就是上圖中的EduTest。
EduTest組中包含了兩大類:AppDelegate類和ViewController類,一個組:Supporting Files,和一個故事板文件:Main.storyboard。
AppDelegate是應用程序委托對象,繼承自UIResponder類,并實現了UIApplicationDelegate委托協議。UIResponder類可以使子類AppDelegate具有處理相應事件的能力,而UIApplicationDelegate委托協議使AppDelegate能夠成為應用程序委托對象,這種對象能夠響應應用程序的生命周期。
#import <UIKit/UIKit.h>
@interface AppDelegate : UIResponder <UIApplicationDelegate>
@property (strong, nonatomic) UIWindow *window;
@end
ViewController是視圖控制器,繼承子UI View Controller,起到控制顯示視圖和處理視圖觸摸事件的作用。
#import <UIKit/UIKit.h>
@interface ViewController : UIViewController
@end
Main.storyboard是故事板文件,包含了應用中的視圖控制器場景,同時描述了多個視圖控制器之間的導航連接關系。
Supporting File組通常包含4個文件,本文中使用的工程案例只用到了兩個。這4個文件的作用如下:
- info.plist
工程描述的屬性文件,通過XML的格式定義了一些工程中常用的屬性功能,這些功能的使用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在以后的文章中通過實例的形式再逐一學習如何使用,可以先看看其中的內容;
- main.m
應用程序入口文件,程序的運行就是從其中的main方法開始的,從代碼中可以看到,這里對應用程序委托對象AppDeleget進行了初始化的操作;
#import <UIKit/UIKit.h>
#import "AppDelegate.h"
int main(int argc, char * argv[]) {
@autoreleasepool {
return UIApplicationMain(argc, argv, nil, NSStringFromClass([AppDelegate class]));
}
}
InfoPlist.strings
工程本地化的字符串文件,存放代碼中使用到的一些字符串;Prefix.pch
在這個文件中,可以存放一些不經常被修改的頭文件,減少其他文件的重復引用,同時提高了程序的變異速度。
以上便是一個iOS工程所包含的大致目錄機構,本文只是系統性的簡述,針對每個文件的功能和用法將在后續文章中通過具體案例項目需求一一介紹,這樣,便能對每個知識點理解的更加透徹,使用的更加得心應手。
學海無涯,一步一個腳印!